![]()
“以前種地靠經驗,現在高標準農田里渠相通、路相連,灌溉也方便,今年我家1000畝小麥畝產量比去年多了近200斤!”站在阿勒泰市切爾克齊鄉高標準農田里,種糧大戶韓萬寶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這既是阿勒泰市以黨建為引領,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生動實踐,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年來,阿勒泰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鮮活注腳。
今年以來,阿勒泰市立足資源稟賦、錨定發展目標,緊跟改革發展步伐,用一項項扎實舉措、一組組亮眼數據,將高質量發展的“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讓阿勒泰市的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產業沃土育新機 奮進金山添動能
“今年家里養了1000頭肉牛,政府不僅給了養殖補貼,還經常派技術人員上門指導防疫和飼養技術,收入增長了不少!”阿勒泰市切爾克齊鄉克孜勒希力克村村民王建民給記者算起了“增收賬”。這份沉甸甸的收獲,離不開國家和自治區對畜牧業發展的持續扶持,更凝聚著阿勒泰市推動產業升級、帶動群眾增收的不懈努力。
![]()
在產業發展的賽道上,阿勒泰市始終把夯實農業基礎、守好糧食安全底線放在突出位置。今年,阿勒泰市超額完成糧油約束性指標種植任務,播種面積穩定在100.31萬畝以上,為糧食安全筑牢“壓艙石”。回望70年,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從“溫飽不足”到“豐衣足食”,阿勒泰市農業發展的每一步跨越,都印證著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如今,針對肉牛肉羊及奶產業發展,阿勒泰市精準落實自治區相關政策措施,爭取補貼1632.52萬元,成功申報自治區肉牛增量提質試點市,牲畜出欄量達13.98萬頭(只),同比增長26.72%,讓農牧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以產業興旺的豐碩成果為自治區成立70周年獻禮。
![]()
“我們牢牢把握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機遇,投入了2066萬元地勘資金,重點圍繞石英、銅、鐵、地熱等優勢資源開展勘探,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力爭實現高質量的找礦新突破。”阿勒泰市自然資源局礦產資源管理科科長哈賽提·白布特說。阿勒泰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緊抓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機遇,有序完成采(探)礦權出讓4宗,出讓收益14752.88萬元,為工業經濟注入新活力,在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搶占先機、奮勇爭先。
![]()
旅游業更是阿勒泰市的“金字招牌”。“這幾年文旅街區越來越有特色,阿禾公路通車后,夏天游客激增,酒店根本不愁客源,今年1—8月收入比去年漲了快七成!”某酒店經營者趙偉說。70年來,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聲名遠播引客來”,阿勒泰市旅游業的崛起,是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推動邊疆開放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阿勒泰市充分釋放旅游產業高附加、強關聯優勢,建成投用四大特色文旅街區,旅游地產土地出讓達2.5235億元,同比增長202.33%,畝均最高單價達323.61萬元,溢價率達183.40%,一舉打破當地土地出讓單價最高紀錄。1—8月,阿勒泰市接待游客1102.80萬人次、旅游總花費108.48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64.53%、71.84%,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日益凸顯。
建設新風拂邊城 活力金山拓空間
“以前這條路坑坑洼洼,現在不僅修平整了,還加裝了路燈,晚上出門也安全多了!”看著家門口煥然一新的道路,阿勒泰市解放路街道居民王麗說。70年來,從“土路泥濘”到“柏油通衢”,從“照明短缺”到“燈火璀璨”,阿勒泰市城市建設的每一處變化,都離不開國家和自治區的大力投入。如今,阿勒泰市緊盯“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機遇,大抓項目建設,讓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讓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
為推動項目快建設、早見效,阿勒泰市創新采用“掛圖作戰”“紅黃綠”三色預警法,落實縣級領導重點項目包聯和征收包聯制度,推動西嶺變110千伏、紅墩片區熱源點等66個新建及續建項目按期開(復)工建設,城市發展的“骨架”不斷舒展。這份亮眼的“建設答卷”,既是阿勒泰市干部群眾感恩奮進的真實寫照,更是對自治區70年發展成就的有力呼應。
![]()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我們今年接待了不少專精特新‘小巨人’及獨角獸企業考察,1—8月達成意向合作企業31家,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2.75億元!”阿勒泰市商務和工業信息化局黨組書記武曉燕介紹,今年累計接待意向投資企業83批次,考察量增幅達400%。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阿勒泰市的發展潛力,紛紛前來投資興業,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自治區擴大開放、吸引投資的大格局中展現阿勒泰擔當。
![]()
在城鄉建設中,阿勒泰市堅持地市一體、城鄉一體,持續推動城市垃圾填埋場、紅墩路熱源點、第二污水處理廠擴建等建設項目,如期完成11個老舊小區改造,免費開放停車位13571個,讓居民生活更便利、更舒心。“我們小區建成很多年,基礎設施設備都老化了,大家一直盼著能夠進行改造。今年小區改造后環境好了,出門就能找到停車位,晚上還能去附近的公園散步,日子越過越舒心!”家住改造后的安居小區居民杜卓然說。目前,阿勒泰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4.6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公園城市雛形初步顯現,一幅宜居宜業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共融暖陽潤民心 幸福金山增福祉
“以前孩子上學,總擔心教學質量,現在學校加入了‘聯盟校’,還和烏魯木齊的優質學校合作,老師經常去培訓,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明顯!”阿勒泰市中心小學學生家長陳靜說。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阿勒泰市依托“聯盟校”“集團校”教育模式,與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簽訂教育合作框架協議和友好學校協議,投入專項資金,提升完善30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基礎設施,聘請16名銀齡教師補充教學力量,讓孩子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守護好每一個孩子的求學夢想。
![]()
“現在在家門口的衛生院就能看專家,醫護人員很有耐心,也很熱情,醫保還能直接結算,太方便了!”阿勒泰市切爾克齊鄉克孜勒烏英克村村民加那爾·木哈買提說。阿勒泰市持續深化醫共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就診人數由13.6萬人次提高至18.11萬人次,同比增長33.21%。同時,創新開展“健康細胞工程”,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85.79%,同比提高13.9%,全市所有村(社區)醫保聯網結算實現全覆蓋,讓各族群眾看病更省心、更安心,切實感受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帶來的幸福感。
![]()
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基,更是群眾幸福生活的“安全網”。“我今年65歲了,參加了全民基本養老保險,每個月都能按時領到養老金,生活有保障,心里特別踏實!”阿勒泰市恰秀街道克蘭社區居民哈力木拉提?馬合木提說。目前,阿勒泰市全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81%,同時依托6個日間照料中心和11家農村幸福大(小)院,讓2029名60歲以上老人實現“老有所依”,67名特困人員實現集中供養,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讓老年群體共享發展成果。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之前我一直沒找到穩定工作,家里經濟壓力挺大的,多虧了市人力資源市場和零工驛站的幫助,幫我找到了物業管理員的工作,現在每月能掙4000多塊,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市民楊勇說。今年以來,阿勒泰市打造標準化人力資源市場和零工驛站,累計實現新增就業3059人,組織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9374人次,為靈活就業人員及吸納就業企業發放社保補貼841.42萬元。同時,持續抓好脫貧人口監測幫扶工作,實現脫貧人口穩崗就業1498人,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58.41萬元,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70年風雨兼程,見證邊疆巨變;70年春華秋實,書寫發展華章。如今,行走在阿勒泰市的大街小巷,產業發展熱氣騰騰,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民生改善溫暖人心。站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新起點上,阿勒泰市將始終以黨建為引領,懷揣對黨的感恩之情、對時代的奮進之志,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奮力書寫更加精彩的新篇章,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貢獻阿勒泰力量!
(阿勒泰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韓玲 通訊員 馬莉)
一審:熱孜萬.玉山
二審:郭平
終審:阿依秋瓦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