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新中國迎來76周年華誕。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不禁讓人回想起那些震撼人心的閱兵時刻。從1949年至今,天安門廣場上以國慶為主題的閱兵已舉行15次,每一個“首次”亮相的瞬間,都成為記憶中的經典。這些瞬間的背后,蘊藏著怎樣的故事?今晚,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播出的《檔案》帶您穿越時空,重溫國慶閱兵史上的“首次”亮相,共同見證中國國防現代化的鏗鏘之路!
![]()
1949年:裝備是湊出的“萬國牌”
1949年10月1日,30萬軍民齊聚天安門廣場。開國大典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閱兵,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三軍的首次聯合公開亮相。
![]()
當時,受閱的輕重武器多達110多種,出自24個國家的98家工廠,形成了獨特的“萬國牌”格局。閱兵前,工作人員不得不為所有裝備重新噴漆,讓它們看起來整齊統一。當戰馬的蹄聲踏過金水橋,受閱隊伍中才出現了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國產裝備”——戰馬。
![]()
盡管裝備是湊出的 “萬國牌”,但官兵們整齊劃一的步伐與堅毅的神情,向世界宣告著中國人民建設強大祖國的堅定信念!
1950年代:新中國國防現代化的“奠基禮”
在1957年的國慶閱兵式上,新生產的第一批4架殲-5戰斗機華麗亮相,毛澤東主席自豪地對外國朋友說:“我們的飛機飛過去了。”
![]()
1959年國慶十周年閱兵,國產裝備比重大幅提升。受閱步兵全部手持56式沖鋒槍或半自動步槍,炮兵裝備的是59式高炮和加榴炮,裝甲兵裝備的是剛剛出廠的59式坦克,中國終于擁有了自己堅實的“鐵拳頭”!
![]()
1984 年:大國長劍首亮鋒芒
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閱兵,戰略導彈方隊的9輛大型牽引車,載著中國自己設計制造的遠程、中程和洲際戰略導彈首次公開展現。這個龐然大物的出現,頓時點燃了全場。
![]()
然而, 這石破天驚的亮相背后,是一段篳路藍縷的研制征程。1980年5月18日,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東風-5”騰空而起,歷經30分鐘飛行,跨越六個時區,精確飛行八千多公里,準確濺落于南太平洋預定海域。
這次閱兵還創造了多個“第一”,包括女兵方隊首次英姿颯爽地接受檢閱。受閱武器裝備共28種,全部是我國自行研制,其中19種是新裝備,充分展現了我國國防現代化的新水平!
![]()
新世紀:信息化裝備集中亮相
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受閱武器裝備種類比1984年增加近一倍,其中95%是新裝備。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都是首次亮相,充分展示了我國國防科技的巨大進步。
![]()
2009年10月1日,新世紀首次國慶閱兵,受閱的52型裝備全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近90%是首次亮相,其中包括被譽為“爭氣機”的“空警-2000”預警機。
空警-2000的誕生是一段自力更生的傳奇。中國軍工科研人員發憤圖強,僅用五年多時間,就成功研發出性能世界領先的空警-2000,打破了西方技術封鎖,標志著中國在信息化作戰能力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
![]()
2019 年:新時代的強軍答卷
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舉行了建國70周年閱兵。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也是共和國武裝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體亮相。
![]()
“聯合”是此次閱兵的關鍵詞 之一,受閱的各個方隊集中展示了中國軍隊的體系化、科學化和現代化。此次閱兵也展示了許多最新式裝備,包括東風-17導彈和壓軸出場的東風-41導彈等。從東風-5到東風-41,中國戰略導彈家族的發展,不僅是中國軍工科技進步的縮影,更是一代代軍工人默默奉獻、自力更生的精神寫照。
從1949年的“萬國牌”裝備到2025年的全系列國產高科技武器;歷次閱兵場上的每一個“首次”,都是中國軍工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今日21:05,鎖定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播出的《檔案》,一起重溫經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