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的年輪里,藏著無數人默默守護家國的身影。共慶祖國華誕,青羊區融媒體中心特別策劃推出“為國”系列主題報道,聚焦為國戍邊、為國守倉、為國護家、為國爭光、為國傳承、為國守藝六個維度,用細膩筆觸打撈那些沉靜卻有力量的故事,致敬平凡崗位上的不凡堅守。
他們,是深耕實驗室的科研人,為“大國糧倉”筑牢智慧安全屏障;是面對烈焰逆行而上的守護者,用果敢與擔當護佑萬家平安;是與古紙殘卷為伴的修復師,在指尖流轉間喚醒沉睡千年的文明記憶……不同的職業,同樣的赤誠;不同的崗位,同樣的堅守。他們以平凡之軀扛起責任,匯聚成守護萬家燈火、托起家國大愛的磅礴力量,在時代的畫卷上寫下動人的“家國答卷”。
2025年9月,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的第26屆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一項來自中國成都的人工智能輔助系統——“KONGMING”,以其在肺癌多學科診療(MDT)中的創新應用,成為全球學界關注的焦點。這款由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肺癌專病中心楊懿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AI系統,作為中國西部地區唯一一項口頭報告項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肺癌多學科診療(MDT)領域的卓越創新能力和智慧醫療的前沿探索。
“將系統命名為‘KONGMING’(孔明),是希望它能像諸葛亮一樣,成為MDT中的‘智慧軍師’,輔助而非替代醫生決策。”楊懿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命名不僅蘊含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也傳遞出‘AI為人服務、技術輔助臨床’的核心價值觀。”
“KONGMING”系統采用“推理模型+GraphRAG”技術架構,結合自建的循證醫學數據庫,能夠顯著降低大模型幻覺率,確保輸出內容的準確性與可溯性。這一創新不僅提升了肺癌診療的效率和質量,還為全球肺癌診療模式的變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系統在設計上強調對醫生思維的支持與拓展,尤其在復雜病例推理、最新證據整合、多學科方案平衡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助力臨床決策從“經驗驅動”邁向“證據+AI”雙核驅動。這一以人為本的技術理念,贏得了國際同行對中國AI醫療發展路徑的認同。
“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做AI?因為國外的系統解決不了我們的實際問題。”楊教授直言,“國內患者多、醫生負荷重,MDT常常難以高效開展。‘KONGMING’的研發始終圍繞一個核心:如何讓AI真正成為醫生的‘智慧軍師’,而非脫離臨床的技術擺設。”
與部分國外系統試圖替代醫生的設計邏輯不同,“KONGMING” 始終堅守輔助定位:在跨學科意見存在爭議時,它能基于最新循證證據給出平衡方案;對年輕醫生而言,它是快速成長的“實踐導師”;對資深專家來說,它是優化決策的“智慧搭檔”。
目前,“KONGMING”系統仍處于1.0階段,其在復雜病例處理、多中心驗證等方面尚有提升空間。不過,團隊正積極與國內肺癌權威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團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蒲強教授團隊開展合作,共同打造“川粵肺線”多學科討論學術品牌,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活動方式,共同推動四川地區肺癌多學科診療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惠及更多患者。
談及未來發展,楊懿教授充滿信心:“未來,‘KONGMING’有望實現多項系統功能突破,包括自動發起與管理MDT流程、智能化病例整理與循證溯源、患者端康復指導與長期隨訪管理等。”這些功能的落地,將顯著提升肺癌診療的效率與連續性,為患者帶來全周期的智慧醫療服務。
“KONGMING”系統的橫空出世,不僅是技術創新的勝利,更是組織模式與診療理念的深度突破。它生動印證了多學科深度融合與人工智能輔助決策在提升肺癌診療質量方面的巨大潛力,也讓肺癌診療進入更加智能、高效、人性化的新階段,為全國乃至全球的肺癌專病中心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成都經驗”。

報道:張靜
攝影:周頤
設計:李林芮
編輯:梁藝懷
轉發周知,讓更多人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