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印度國防部宣布,將派出65名印軍人員去參加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一起舉行的“西部-2025”聯合軍演。
印度此次參演的穆利諾訓練場,距離莫斯科西南僅400公里,這個坐標讓人聯想到1971年印蘇簽訂《和平友好合作條約》時的地緣布局。
當年蘇聯為支持印度肢解巴基斯坦,在孟加拉灣部署艦隊形成戰略威懾。如今印度選擇在俄白邊境演習,恰似當年戰略協作的現代演繹。
參演的印軍部隊包含庫蒙團精銳,這支部隊曾在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中表現突出。與俄軍進行戰術協同演練,重點測試新型無人機作戰系統。
這種技術交流遠超常規軍演范疇,印度試圖通過實戰化演練,驗證從俄羅斯引進的"獵人"重型無人機與本土"無畏"巡航導彈的協同能力。
特朗普政府近期對印度加征的關稅已累計達50%,涉及鋼鐵、紡織等27個品類。這種經濟施壓本意是迫使印度減少對俄軍事依賴,卻意外促成新德里的戰略覺醒。
印度商務部數據顯示,2025年1-8月俄印軍貿額同比激增68%,其中S-400防空系統零部件交付量占俄軍工出口總額的19%。
這種"經濟打壓反促軍事合作"的現象,在冷戰時期就有先例。1980年代美國對蘇聯實施糧食禁運,反而促使蘇聯加強與印度在農業機械領域的合作。
如今歷史正在重演,美國對印度的科技封鎖,倒逼新德里深化與俄羅斯的軍事技術融合。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最新公布的"無畏"巡航導彈試射數據,其制導系統已出現俄羅斯GLONASS衛星的定位痕跡。
俄白"西部-2025"軍演雖宣稱防御性質,但參演裝備清單暴露真實意圖。俄軍出動的"阿爾漢格爾斯克"號核潛艇,可搭載"波塞冬"核動力魚雷。
白俄羅斯境內部署的"榛樹"戰術導彈系統,射程覆蓋波蘭全境。這種"矛頭直指北約"的部署,與印度參演形成戰略呼應。
印度此次參演背后,是其在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中的精妙算計。隨著澳大利亞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新德里需要平衡與莫斯科的關系。
俄印聯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其第二階段測試原定2025年底完成,但美方施壓導致合作受阻。通過參演俄白軍演,印度既可獲取關鍵技術突破,又能向莫斯科展示戰略價值。
這種"走鋼絲"策略在軍工領域尤為明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正在組裝的SU-30MKI戰斗機,其AL-31FP發動機核心部件仍依賴俄羅斯供應。
但新德里同時與法國達索洽談"陣風"戰斗機升級計劃,這種"多供應商"策略,正是印度在大國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印度在俄白軍演中的表現,折射出全球軍貿體系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顯示,2024年俄印軍貿額達127億美元,占俄武器出口總額的23%。這種緊密關系使印度成為俄制武器最大海外用戶,但也帶來技術依賴風險。
不過印度正試圖打破這種困局。在參演的65人中,有18名來自國防電子局的工程師,專門研究俄軍電子戰系統逆向工程。
印度本土企業已仿制出"克拉蘇哈-4"電子戰系統,其性能參數接近原型的85%。這種"逆向創新"能力,正在重塑全球軍工產業鏈。
印度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本質是地緣政治的量子糾纏態。當美國要求印度在"印太戰略"與"俄烏沖突"間選邊站時,新德里用參演俄白軍演作出回應。這種選擇既非完全倒向俄羅斯,也不是徹底疏遠美國,而是保持戰略自主的"疊加態"。
印度在俄美之間的搖擺,需要付出實實在在的代價。美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美印貿易額同比下降19%,波音公司暫停向印航交付3架787客機。
但印度獲得的技術補償同樣可觀:俄方同意轉讓RD-33MK發動機的完整制造技術,這項價值90億美元的交易將提升印度航空工業水平。
印度此次參演,恰似全球秩序裂縫的微觀樣本。當西方陣營在慕安會譴責俄羅斯時,新興大國正通過軍事合作重塑游戲規則。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數據顯示,2025年6月新增120億美元貸款中,43%流向能源和軍工領域,這種資金流向揭示了新的權力格局。
這場軍演最深刻的啟示在于:在多極世界中,沒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計算。印度用65名參演人員,在俄美之間寫下新的戰略方程式,這個方程式的解,將影響未來二十年的全球地緣政治走向。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