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聊城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聊城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杜蕾介紹了《聊城市體育發展條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
《聊城市體育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于2025年6月30日經聊城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于2025年7月31日經山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批準,將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條例》共八章47條,從保障全民健身、促進青少年和學校體育發展、加強競技體育、推動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科學引導我市體育事業的發展方向,是我市體育事業持續提升的行動指南。其主要內容和立法特點如下:
強化全民健身服務保障,完善全民健身制度設計。堅持“體育為民,發展共享”的立法理念,強化全民健身服務保障。推動構建多層級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實現城鎮社區“十五分鐘健身圈”全民健身設施全覆蓋;豐富體育賽事活動體系,明確每四年舉辦一次全市運動會,每年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鼓勵基層開展特色體育活動;支持醫療機構設立運動醫學門診,將運動健身納入健康教育、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等工作。
促進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優化體育人才階梯儲備。根據《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要求,通過強化體育課程建設、安排課外體育活動等措施,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制定個性化提升方案,切實提高學生健康體質水平。支持競技體育項目職業化發展,支持體育俱樂部建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梯隊。
助力體育產業強勢發展,推廣本土特色體育項目。強化資金多元供給,明確政府加大財政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體育產業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體育產業投資;深化科技賦能,鼓勵體育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據要素、人工智能與體育產業創新融合;培育本土賽事品牌,持續拓寬自主品牌賽事發展路徑;傳承民間傳統體育文化,積極推廣查拳、肘捶、潭腿等本地傳統體育項目;提出充分利用黃河、京杭大運河等水資源優勢,建設體育公園、休閑健身步道、騎行道等,開發體育旅游線路。
規范體育設施建設管理,推進體育設施對外開放。明確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標準,強化應急避險功能;規定體育宣傳周期間公共體育設施向公眾免費開放,并延長開放時間;規范學校體育設施開放,推動符合開放條件的公辦學校,在保障教學和安全前提下按照規定向社會開放體育場地設施;強化居民區配套體育設施建設,對已建成未達標的住宅區提出整改要求。
文/于新新 孫韶華 圖/馬新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