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夢到了查理·柯克,對,就是這個畫面,查理·柯克被一群美國大學生環環包圍,他目光柔和而鎮定,不失禮貌地等待下一個鋒利的提問者。
查理·柯克帶給世界的價值,我想,就是這個,這個畫面本身具有普遍性,這是一種對話精神。
有人說,柯克是美國的戶晨風,事實上,并不準確,說戶晨風是中國的柯克也不準確。因為柯克面對的對話者,難度更大。
他自己并未完成大學教育,但是卻承擔了很多大學教授應該承擔的責任,即成為某種焦點,來引導學生們進行公共議題的討論。
讓柯克成名的,正是一次次的他與美國精英大學學生們的交鋒。我并不完全贊成柯克的表達,我認為他對于特朗普的想象有些過于好了。但是柯克辯論的方式卻十分吸引人,比如他很強調事實論證,如拜登曾經在哪一年說過什么話,做出什么樣的行動,而特朗普是怎樣干的。又比如,他并不敢乘坐黑人作為副駕駛的飛機(大意是),因為他希望乘坐的是配有足夠駕駛技能的駕駛員的飛機,也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一個黑人。
柯克大部分的議題都在抗拒流行美國的一種“正確”,他不愿為了這種“正確”,而犧牲更加具備客觀本質的東西。這是有積極意義的。
柯克面對的挑戰是很大的,這讓人很難相信他居然只是一個93年的人,其心智的成熟程度,本應該是個四五十歲的人。這種心智上的滯后性讓我意識到,也許并不是柯克太早熟了,而是我們的很多年輕人太幼稚了,從未接觸過并考慮過很多公共議題。
柯克在牛津大學辯論的時候,遇到牛津教授不友善的挑釁——你們知道,他代表“娛樂”,而我代表“教育”。柯克依然見招拆招,不落下風,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出現,引發了在座學生以及更遙遠的互聯網終端用戶們的思考。
這無關于他的政治立場或者黨派的歸屬,柯克象征了某種年輕人本應該有的質問精神,一種敢于獨立思考,與權威進行對話和辯論的勇氣。
早在讀高中的時候,柯克就曾經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自由派學者保羅·克魯格曼寫信,并質疑他的觀點,并受到加州州長紐森邀請進行對話。
這是一種本能,一種勇敢表達且能夠進行邏輯思考的本能。
這次槍擊柯克的是更年輕的來自猶他州的22歲男子泰勒·羅賓遜,他的父親舉報了他,根據報道,羅賓遜也長期關注過柯克,并在與家人吃飯的時候,常常表達對柯克言論的否定。
只是這位22歲的美國青年,顯然沒有站在對話精神的一方,他不愿意與柯克圍繞話題進行辯論,而是采用人類歷史上最為致命而粗暴的手段,一槍奪去了他的生命。
但是柯克的精神,也永遠留在了這個星球上,無數的美國人,英國人,還有其它地方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悼念這位勇敢的表達者,這讓柯克的價值超越了美國這個地方。我們在柯克的身上意識到,原來作為一個年輕人,也可以達到這樣的地步。
在眾人的懷念中,我們環環坐在圍繞柯克的板凳上,等待計時器的聲音,人們用最快的速度沖上去,向柯克提問。
我想起來了,在夢中,我搶到了那個提問的機會,面對神色淡定的柯克,我對著眼前的麥克風,卻不知該說些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