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現場
“開鐮啦!”9月10日,金風輕拂,黑龍江省五常市的廣袤稻田宛如金色海洋,稻香沁人心脾,農民們的歡呼聲在稻浪間回蕩。隨著一把把鐮刀揮動,今秋豐收的華章正式奏響,踐行和美和糧和你的豐收之旅。
當日,和糧農業集團第四屆五常朝鮮族貢米開鐮節盛大啟幕。這場別開生面的豐收盛會,以糧食為紐帶,凝聚巾幗力量、科技力量、產業力量,巧妙融合文化傳承、產業合作與女性賦能元素,共同奏響鄉村振興的激昂樂章。它不僅是對一年辛勤勞作的深情禮贊、對耕耘成果的饋贈,更如同一扇窗口,將五常大米顆粒飽滿、口感醇厚的卓越品質全方位展現在世界面前,讓全球食客領略五常大米的獨特魅力,為中國糧食安全“壓艙石”注入動能。
![]()
和糧農業水稻種植基地巨幅稻田畫
開鐮儀式喜迎“全省第一鐮”
目前,中國每9碗米飯就有1碗產自黑龍江,而五常大米更是全國大米中的佼佼者。和糧農業集團在五常市擁有專屬有機水稻種植、生產、加工基地近7000畝。從高空俯瞰,金黃稻穗間,和糧農業水稻種植基地的巨幅稻田畫宛如大地上的絢麗畫卷,成為現場賓客競相打卡的網紅熱點。活動現場精心設置稻作文化展、五谷豐收展、稻米科普展區與收割體驗區四大主題展區,豐收景觀交相輝映,吸引各地來客紛紛駐足,沉浸式感受農耕文化的獨特魅力。
五谷豐登是秋天最美的底色。“這一刻,我們共同見證的不僅是稻浪滾滾的壯美畫卷,更是凝聚著無數巾幗的細膩堅韌、青年的蓬勃朝氣、農人的質樸執著所共同鑄就的磅礴力量。”黑龍江省婦聯常委、和糧農業集團董事長張芳在開鐮節致辭時,以文化賦能傳遞農耕智慧,話語鏗鏘有力,贏得現場觀眾廣泛共鳴。
![]()
張芳接受香港商報記者采訪
“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是萬年沉淀的有機黑土,是百年稻香縈繞、榮獲歐盟認證的民樂朝鮮族鄉種植基地。自1853年至今,這里沿用朝鮮族傳統稻作技術耕種稻花香米,已有百余年歷史。這片黑土地,是全村唯一達到有機認證、且唯一獲得歐盟認證的復合有機黑土地。這里出產的稻米,已飄香人民大會堂18年。”
![]()
開鐮儀式現場
“2025年是黑龍江省舉辦的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也是和糧農業砥礪前行的第18個春秋。18載風雨兼程,和糧農業如一顆堅韌的種子,在黑土地上深深扎根、蓬勃生長,以綠色農業、數字農業、品牌農業為發展路徑。”張芳以全新視角詮釋企業責任,她表示,和糧農業集團始終致力于糧食高質量發展,以巾幗力量、青年力量、“三農”力量賦能鄉村振興。和糧農業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文化”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質量賦能新質生產力,以文化賦能打造和糧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讓龍江好糧走出龍江、走向世界。
![]()
和糧新logo發布儀式現場
和糧logo3.0正式驚艷亮相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和糧新logo發布儀式成為全場焦點。在陽光輝映下,嘉賓們緩緩灑下鎏金沙,和糧logo3.0正式驚艷亮相。新logo巧妙融合現代元素與農業特色,既彰顯和糧農業集團的創新精神,又體現其品牌升級的堅定決心。
在戰略合作簽約環節,“爾濱”品牌與和糧農業集團達成戰略簽約,此舉標志著雙方品牌聯合發展正式邁向全新高度。此外,商超渠道多位戰略合作伙伴也與和糧農業集團簽約,進一步拓展了和糧農業的銷售渠道與市場影響力。
張芳最后表示:“站在新時代的田野上,我愿與各位攜手并肩,凝聚巾幗力量、青春智慧與行業共識,繼續深耕黑土、賦能產業、振興鄉村,共同書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篇章。同時,希望大家從每一餐做起,珍惜自然饋贈,尊重勞動成果,共同努力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安心。”
![]()
和糧農業水稻收割現場
據悉,此次活動由和糧農業集團主辦,黑龍江省女企業家協會、黑龍江省工商聯農業商會、黑龍江省老區建設促進會、黑龍江省青年企業家協會、黑龍江省主播行業協會、黑龍江省數字商務協會聯合協辦。眾多省市媒體及行業協會代表齊聚一堂,來自全國的助農主播與涉農企業也紛紛奔赴民樂朝鮮族鄉,共同見證這一豐收盛景。(記者 張曉磊 見習記者 冷沂澤 實習生 王子怡 郭思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