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佐·法拉利曾說過:“如果讓一個孩子畫一輛車,他們一定會涂成紅色。”在那個年代,紅色是速度與激情的代名詞。而今天,一家中國車企試圖把這種象征變得觸手可及。一臺不需要涂成紅色的電動轎跑,同樣能讓年輕人找到屬于自己的“超跑想象”。
德國時間9月8日,慕尼黑國際車展開幕。零跑展臺上,一臺帶著無框車門和俯沖姿態的轎跑車,讓來自歐洲的觀眾擠滿展臺。
![]()
盡管名為“Lafa5”,但此拉法非彼拉法。這臺零跑是一輛緊湊型個性電動轎跑。作為一份零跑送給年輕用戶的“十周年禮物”。它的定位很直接,要么吸引國內年輕人,要么打動歐洲街頭那些喜歡小而美、個性化電動車的消費者。
畢竟,誰能拒絕一臺平價“東方法拉利”呢?
為什么是“法拉零”?
整個8月,零跑每分鐘賣出1臺車,交付了超過5.7萬輛車,同比增長88%。
零跑之所以能取得新勢力排頭兵的成績,靠的是SUV打出名氣。C10、C11這樣的走量車型。它們覆蓋面廣、接受度高,是品牌賴以生存的基本盤,給了零跑力爭上游的勇氣。
![]()
為什么是“法拉零”?
但中國車市已經一卷再卷,SUV市場早已從藍海變成紅海,價格戰打到刀刀見骨。零跑很清楚,繼續原地踏步沒有未來,于是這個品牌選擇了在緊湊型轎跑賽道開辟新戰場。
細看Lafa5,還能品出零跑的市場邏輯,與造全球車的戰略布局。在歐洲,“小鋼炮文化”依然深深影響著年輕人的購車選擇。Golf、思域、Abarth等車型不僅是代步工具,更是街頭“車文化”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大眾ID.3卻沒能接住高爾夫留下的情緒價值。年輕用戶要的是個性和樂趣,而不是單調的節能。
在國內,追求個性的年輕人也缺少一臺既買得起、又帶點跑車氛圍的電動轎跑。Lafa5想踩中的,正是這兩個市場的痛點。
同時,零跑Lafa5的設計和配置,明顯不只是“堆參數”。無框車門、俯沖姿態,是情緒價值。尾翼、側裙、黑化套件等Ultra配置,是傳播符號。激光雷達、高階輔助駕駛、800V快充等配置,是技術底氣。
![]()
價格依然是最大的懸念。零跑官方目前還沒有公布價格,坊間猜測不一。有人認為是15萬元起,因為配置確實很能打。也有人說會壓到10萬以下,走超高性價比路線。
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在慕尼黑接受采訪時的原話是:“價格一定會讓用戶滿意。”如果售價真能壓在10萬—12萬區間,Lafa5將直接對標海豚、哪吒X、Smart精靈#1等車型,產品的競爭力會非常突出。同時,零跑官方表示Lafa5的產品價值,能直接對標蔚來ET5T、極氪007GT、小米YU7等品牌。
車身尺寸也頗為巧妙:4米4的車長兼顧靈活性和停車便利,2米7的軸距保證了內部空間不局促。這種“外小內大”的思路,正擊中城市年輕人的用車痛點。再加上電機帶來的大扭矩,得以讓轎跑的爽感被電動化重新定義。
盡管“Lafa”的名字一出,爭議隨之而來。有人說是營銷噱頭,有人覺得只是個巧合。但無論如何,命名確實起到了效果,它讓這臺車天然帶上了一點“超跑想象”。
在零跑Lafa5慕尼黑車展的報道下,不少外國網友都給出了“眼熟”的評論,有人說Lafa5的外形有MK8 Golf的影子,有人看出了mini Macan,甚至有人覺得尾部設計有保時捷卡宴的神韻。這恰恰說明,零跑在個性化設計上的努力,確實觸動了目標用戶。
![]()
曹力在慕尼黑車展的訪談中強調,“這款車型在歐洲是非常主流的細分市場。我們的優勢是電動化和智能化,包括底盤調校、運動化操控,都是按照歐洲標準優化的。”在他看來,這款車不僅能滿足25-30歲的中國年輕人需求,也適合歐洲四五十歲個人用戶甚至小家庭。
帶上產品,出海“打仗”
從牽手Stellantis,到慕尼黑車展首發Lafa5,零跑在講的故事是,他不僅要在國內卷大眾車型,還想到歐洲街頭賣產品。進入德國市場一年,零跑累計銷量超過6000臺。8月還拿下了中國品牌在德國純電市場的銷量第一。
有分析人士指出,零跑T03在當地售價不到2萬歐元,正面迎戰達契亞Spring、雷諾Twingo E這樣的入門電動車。結果它一度成為德國最暢銷的中國電動車型。德國消費者買零跑的理由,說起來很樸素,車本身能打,顏值不輸對手,價格也擺在那里。
而Lafa5,是零跑在歐洲的第二張牌。不同于C系列的務實,Lafa5更像是調性的代表。無框車門、Ultra套件、激光雷達,這些配置在歐洲年輕用戶眼里,不僅意味著一輛車,更是“酷”的象征。換句話說,零跑不只是要在國內SUV市場卷,還要在歐洲街頭復制一臺“電動高爾夫”。
![]()
這個產品更深層的價值,則是在于零跑如何把一款看似“小眾”的車型做得可持續過去,個性化車型往往難以規模化是汽車行業的共識。
但零跑似乎找到了平衡之道。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曹力總結道,零跑的優勢在于“體系化規劃”和“平臺化研發”。品牌內共享的核心三電系統、電子架構和供應鏈體系,大幅降低了研發和生產成本。一方面依靠平臺架構做規模化,降低開發成本;另一方面,在設計和配置上保持差異化,打動年輕人。
Lafa5試圖實現的“超跑設計平民化”,其根基也是中國強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制造能力。無框車門、空氣動力學套件、激光雷達,這些在過去是豪華車的專屬符號,如今能下放至大眾車型,靠的正是極致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度平臺化的研發體系。
這種打法背后是體系化規劃。朱江明透露,明年零跑在海外可能會有五六款,甚至六七款產品的銷售。歐洲市場的產品結構和中國完全不同,所以品牌會更偏向于A、B、C三個系列。他強調,到目前為止,零跑已經在全球建立了1700家銷售和服務網點,這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
當前,中國車企“走出去”的方式,大體分兩種。一種是出海“鍍金”,去個海外車展露臉,回國繼續賣國內熟悉的車。另一種是出海“打仗”。產品、價格、渠道都要真拼命。零跑顯然選擇了第二條路。
![]()
正如朱江明說,零跑不做貿易,而是真正落地,做品牌、推廣,自己開拓市場,而不是總代模式。零跑的國際化是長期戰略,不可能拔苗助長。他透露,零跑今年海外銷量能做到5~6萬臺,已經基本達成預期。未來隨著產品投放加速,海外市場還有更大空間。
這種“務實”背后,卻折射出零跑更大的節奏感。許多中國品牌在出海時都經歷了一個緩慢的適應周期,從市場調研、渠道搭建到用戶教育,往往需要三五年才能看到一些初步成果。然而零跑僅用一年,就完成了從“試水”到“落子”的跨越,進入30多個國家和地區,構建起初步的全球網絡。
這種節奏優勢并不是偶然,零跑背后的杠桿是Stellantis。一家擁有成熟的渠道資源與市場經驗的跨國車企,為這個年輕的品牌提供了難以復制的加速度。
![]()
在合作當中,零跑提供電動化技術和產品,Stellantis則通過本地化生產和分銷體系,把帶著“零跑”LOGO的中國汽車品牌迅速嵌入歐洲主流市場。對零跑來說,這是一場“1+1>2”的全球實驗。
據零跑官方透露,目前其正在穩步推進歐洲本土化生產,預計2026年就能在歐洲本地生產B10和后續新產品。朱江明還表示,到2027年,零跑汽車的車型陣容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15款,其中包括推出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這種“平臺化+個性化”的模式,讓零跑既能保持規模效應,又能滿足個性化需求。這也讓零跑成為典型的“反向出海”先鋒,不是中國品牌單方面輸出,而是和國際車企共同在歐洲重構供應鏈和市場格局。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品牌”
零跑Lafa5或許會被拿來和“超跑”開玩笑,但這背后有一個很現實的邏輯:誰說只有造半價理想會有人買單,造半價小米SU7Ultra就沒人青睞?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出海的浪潮中,比亞迪靠大規模走量打開東南亞,極氪則選擇北歐切入高端市場,蔚來主打換電體系和服務體驗。但這些路徑無一例外都強調“大而全”。
零跑的打法反而有點“劍走偏鋒”,它選擇了更直接的品類切口,用緊湊轎跑去切入歐洲主流市場。對于年輕消費者而言,零跑沒有賣概念、卷價格,而是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體驗。集中在一臺極易接受的車型里。從“被帶出去”到“主動闖出去”,零跑的故事本質上是節奏取勝。
站在更宏觀的角度看,“法拉零”確實代表了一種趨勢,汽車設計正在變得民主化。在龐大制造能力的面前,個性與風格不再只是富人的特權。在工業發展的過程中,零跑們嘗試平衡夢想與現實。就像Lafa5至少給了年輕人一個在卷到不行的現實生活中,偶爾做一回“超跑車主”的夢的機會。
也許有一天,當開過“平替”車的年輕人真正有錢買法拉利時,會想起人生第一臺“超跑”,是那個叫零跑的中國品牌造的。
![]()
零跑Lafa5的氣質,就像零跑這個品牌,也處處透著一種“實誠”氣質。不拐彎抹角,價格要讓用戶滿意,產品要讓年輕人感到酷。正是靠著這種務實,零跑才一點點走到了今天。
從“活下去”到“走出去”,再到“月銷逼近6萬”,零跑的成長路徑并不依賴單一優勢,而是技術、模式與全球化的疊加效應。核心技術的自研,給了它差異化競爭的底氣;商業模式的靈活創新,讓它敢于在細分賽道做實驗;而與國際巨頭的綁定,則讓它獲得了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出海效率。
在恩佐·法拉利的時代,超級跑車是汽車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而今天,像Lafa5這樣的電動轎跑正在證明,真正的創新不在于讓少數人享受極致,而在于讓更多人體驗到駕駛的美好。這或許就是中國汽車給這個時代最好的答案。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