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財損失尚可彌補,若老人聽信話術停用相應藥品,便可能直接威脅生命安全”
近日,“1.61億網民正遭私域直播圍獵”相關話題沖上熱搜,再度將私域直播亂象曝光在公眾視野之下。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有網友稱,其母親沉迷私域直播打卡答題,吃直播間買的山藥粉致轉氨酶飆升,停服后才恢復。這類直播無平臺監管,靠鏈接傳播,無回放、難退貨,還專挑老年人“精準忽悠”。直播間人員經過嚴格篩選、專門邀請特定的人群觀看:身份得是線下領雞蛋時銷售人員親自確認過的,只有老年人才能入會員,年輕人不行。
私域直播的“圍獵”套路,環環相扣且極具針對性。首先,線下以領雞蛋、送禮品確認老人身份,僅讓老年人入會員;接著,群內用“會員福利”“打卡積分”綁定老人,培養觀看習慣;最后,主播以“叔叔阿姨”的稱呼拉近距離,用虛假案例、限時促銷逼單。
更關鍵的是,這類直播無平臺監管、無回放、難退貨,維權取證難如登天,完全是“一錘子買賣”。
為何老年人會成為騙局的“重災區”?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既有認知局限,更有情感缺失的軟肋。認知上,老人不熟悉網絡規則,難分正規與私域直播,對“保健品治病”“低價買大牌”缺乏辨別力;情感上,兒女忙于工作少陪伴,主播卻每日噓寒問暖、記掛老人細節,用虛假“情感替代”,一點點消解老人的防備心。
一項數據揭開殘酷現實:1.9萬家銀發經濟相關企業涉訴訟,5200余家遭行政處罰。這些數字背后,是老人養老錢被騙、健康受損的悲劇——有人信磁療手環停降壓藥致腦出血,有人花十萬買“量子儀”實為普通電器。
不法商販如此做生意,可以說是連蒙帶騙,涉嫌違法違規,破壞市場秩序,更損害老年人尊嚴與權益。令人擔憂的是,錢財損失尚可彌補,若老人聽信話術停用相應藥品,便可能直接威脅生命安全。
顯然,破解這場“圍獵”,絕不能只靠老人自己擦亮眼睛,必須多方聯手、精準發力。監管要直擊私域直播的隱蔽性,嚴查線下引流商家,阻斷信息收集源頭;要求平臺留存直播錄像,打通維權取證通道;對違法企業頂格處罰,提高違法成本。
與此同時,應該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老年消費者的辨別能力,避免盲目購買和使用相關產品;社會各界也應該多關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幫助其識別和防范騙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每個人也終將老去,善待老人的程度決定了每個人是否能有尊嚴地老去。因此,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愛和保障力度,讓他們在安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度過晚年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
編輯:韓靜
二審:王亞平
三審:王長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