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近日影訊。
第8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適逢中意建交55周年,特設“華語電影交流會”單元。
郭富城獲羅馬電影城頒授首屆“中意文化交流大使”榮譽,以表彰其推動國際電影合作的貢獻,也恰好,他主演的內地現實題材新作《IOU》,入選本屆電影節華語推介五強。
該片首發預告,雖是小眾題材,卻竟有“磅礴”之感。
或可預設期待。
![]()
聽到第一句臺詞,就想起了《最愛》。
陜北方言?
最明顯的標志就是“我”的發音,是“額”,由之又仿佛聽到趙得意的名言,“額本是老天爺他干爹,你看額體面不體面。”
在顧長衛手底下,郭富城褪去了樂壇天王與時尚巨星的一切光芒,其入戲之深、表演之細膩、層次之豐富、情感之豐沛、爆發力之強猛,皆可謂神乎其技,也皆能讓人瞠目一觀。
誰能想到,十四年后,他又操著一口陜北話來了。
這一次,他叫“武爭良”。
![]()
臺詞很有意思,基本上可以把故事串起來。
“我原以為可以心換心,人對我好,我就對人好”,結果,“天下就我是傻子”。
這說明,電影講了一個不怎么讓人高興,甚至可能會有點難受的故事,主角沒什么城府,略憨,不然也不會“被迫”成為追債人。
“你爸不回來還錢,你就別想安寧。”
這應該是武爭良找不到欠債人,不得已逼迫對方尋父時候所說的話。
點睛之筆在最后。
“叔,你在夢里想干啥?”
“叔在夢里,不想再做人了。”
“為啥?”
“不做人就不需要錢,不要錢,誰都不欠誰的債。”
“沒有債,活著不苦。”
![]()
故事很暗,也很暖。
“追債人”武爭良,別人欠著他的債,他又欠著其他人的債,打生打死、撒潑耍橫、機關算盡、苦頭吃完,最后債似乎沒追回來,還反倒搭進去不少。
他輸了嗎?
追債只是表象,人在塵世,“捫心自問”才是真正要去做的事情。
很多時候,無非求一個心安。
至于名利財富、爭勝爭氣,要么過眼云煙,要么不值一提,所以,郭富城說,自己這個角色到最后,是“看破不說破”。
這意味著,他找到了比“追債”更重要的東西。
善良才是人生最大的底牌。
![]()
郭富城有一種能力。
他以強大的共情力,將自身的豐沛情感灌注進入角色,使之與電影的主題形成最大程度的呼應,以此來完成蛻變、點題與最終的升華。
比如《赤腳小子》片末的痛哀一哭,比如《三岔口》中的倒車一幕,比如《最愛》里面的層層遞進的情緒與最終如驚瀑爆發,比如《浮城大亨》里為阿娣戴上助聽器的深邃眼神,再如《臨時劫案》中的停車嘶吼。
一個演員,一生中能拍幾部好片?
這些好片里,有多少是群體之成,有多少是導演之功,有多少是題材加成,再有多少,是以一己之力,推動電影行往更高之處?
論及“強情緒”爆發的能力,整個影壇,都謂罕有。
郭富城足堪自傲。
![]()
也有人說。
郭富城不該困在香港影壇那一畝三分地,而應該和十余年前一樣,多與內地導演合作,比如早前的《最愛》、《全民目擊》和《道士下山》等等,都是鮮活的例子。
這當然是建立在認可郭富城表演的基礎上。
該怎么看?
![]()
不妨列一下他的代表作情況。
撇開商業電影不談,其小眾、現實和文藝題材代表作,大致可以包括《父子》、《C+偵探》、《白銀帝國》、《殺人犯》、《最愛》、《浮城大亨》、《踏血尋梅》、《麥路人》、《秘密訪客》和《臨時劫案》這十部電影。
若以頂級品質挑選,則或應是《父子》、《最愛》和《浮城大亨》三片,而若再加上一個“神級演技”的標準,就或該再納入《臨時劫案》一片。
以上四部電影,只有《最愛》出自內地導演之手。
當然,這個對比未必見得科學,因為作為香港演員,本身郭富城拍港片的機會和比例,均遠高于與內地導演合作。
所以好片和地域關系不大。
![]()
不過話說回來。
從此次《無名指》來看,孔令政導演實在有太大的進步空間,頗有點“浪費”了郭富城鼎力支持的熱忱。
對比來看《IOU》的初版預告片,有天淵之別的感覺。
雖然前者是成片,后者僅不足兩分鐘的預告片,但同樣是人間苦難,以敘事的核心線索與起承轉合來說,《IOU》所表現出來的質感、審美與深度,皆頗為讓人驚喜。
故筆者愿以“磅礴”敘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