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兩個月后,毛主席乘坐火車從滿洲里出境來到前蘇聯,開始了他第一次出國訪問之旅。
毛主席此行對外界的說法,是為了慶祝斯大林的70歲壽辰,實際卻是為了簽訂新的“中蘇合約”,把本屬于中國的中長鐵路拿回來、讓蘇聯軍隊撤出旅順口。
想要蘇聯把到嘴的肉再吐出來,難度可想而知。
![]()
果然,克里姆林宮會面后,兩人就談的不是很愉快,斯大林還向毛主席告狀,說毛主席手下有個人可厲害啦,連蘇聯人都瞧不起!
我們和蘇聯接觸的工作人員,真的有這么傲慢嗎?
一 書生干革命
斯大林說的這個人叫黃逸峰,其實斯大林告狀的這事,還真的怪不著他。
黃逸峰的一生,總結起來就是書生干革命,前半生從教授成長為將軍,后半生又從將軍變回了教授,是一個被斯大林和毛主席都批評過的傳奇人物。
![]()
他是1925年入的黨,那時他還是一個意氣風發,就讀于復旦大學商學院的高材生。
入黨之后,他就因為組織學生舉行罷課游行,紀念“五卅運動”一周年被復旦開除。
這并沒有影響黃逸峰的斗志,他轉而去了暨南商科大學就讀,之后又被選為上海學生聯合會的主席,帶領上海大學生繼續戰斗。
1927年周總理因為領導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被蔣介石授意控制在第26軍第2師時,還是黃逸峰奉命去營救的。
![]()
那時的黃逸峰不過21歲,卻已經是身穿普通工人服裝,腰扎皮帶,握著手槍帶領工人糾察隊沖擊的起義骨干力量了。
蔣介石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黃逸峰又不顧危險返回家鄉江蘇東臺,在那里成立了中共東臺縣委。
也正是因為積極投入到革命運動中,從1928年到1936年期間,他雖7次被捕,之后流亡異國失去了黨組織關系,卻依然不改初心。
![]()
1936年從香港輾轉來到廣西,在廣西大學任會計學教授的時候,黃逸峰結識了國民黨元老李濟深,李濟深非常欣賞黃逸峰的才學,任命他為國民黨的少將設計委員。
打入國民黨內部之后,連蔣介石都對他非常賞識,不久就給了他中將的職銜。
但是黃逸峰卻拿著蔣介石的委任狀為中共辦事,幫助新四軍在蘇北站穩腳跟,成了陳毅的“統戰三杰”之一,氣得蔣介石牙根癢癢。
![]()
抗日戰爭勝利之后,黃逸峰又接受中共中央的任命來到東北,投身東北的鐵路建設,成了我國的鐵道元勛之一。
二 耿直的鐵路元勛
斯大林說黃逸峰“看不起蘇聯人”的事情,就發生在黃逸峰任職東北鐵路總局副局長期間。
東北是重工業基地,運輸自然至關重要,所以鐵路的控制權,一直是各方勢力爭奪的關鍵。
黃逸峰在鐵路總局任職期間,頂著國民黨的炮火,修復了9818公里鐵路里程,占當時東北通車總里程的98%,為遼沈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只是在新中國成立前,東北的主要鐵路線中長鐵路在國民黨簽訂的中蘇條約中,是由中蘇共同管理的。
所以黃逸峰在工作中,少不了要和蘇聯的顧問、工作人員打交道。
因為中共和蘇聯的友好關系,絕大多數蘇聯人在工作中積極認真,同我們的工作人員相處也十分愉快。
但是也有極少數蘇聯同志因為兩國的實際情況,處處以“救世主”的身份自居,對我方工作人的態度非常驕橫,這讓許多人非常不滿。
為了工作,中方的大多數同志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但是生性耿直、工作又嚴肅認真的黃逸峰可不慣著他們。
![]()
有一位工作既不負責,性格又特別的驕橫的蘇聯顧問,在工作中就經常和黃逸峰因為意見不同發生分歧。
剛開始為了顧全大局,黃逸峰從不計較這名蘇聯顧問的態度,只是就事論事批評對方的錯誤行為。
但是蘇聯顧問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越來越傲慢,一次酒會上竟然借著酒勁,當眾調戲一位中國姑娘。
看到蘇聯顧問的這種行為,在場的黃逸峰再也忍不住了,他當面制止并怒斥了這名蘇聯顧問的不軌行為。
蘇聯顧問在人前失了面子就懷恨在心,他在奉調回國后,竟然惡人先告狀,在斯大林面前狠狠告了黃逸峰一狀。
![]()
告狀的事情雖然在周總理的解釋下真相大白,可是“黃逸峰”這個名字也留在了毛主席的腦海中。
毛主席回國后,黃逸峰就被任命為華東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長,并兼任黨委書記。
三 傳奇一生
從毛主席回國,黃逸峰職位升遷這件事中,我們不難看出毛主席不僅沒有因為斯大林告狀遷怒他,反而十分贊賞他。
但是黃逸峰耿直的性格,還是在不久之后給他惹了一場禍事,讓他又從將軍做回了學者。
1951年12月3日,《人民日報》刊出一封學生來信,信中對黃逸峰任校長的華東交通專科學校提出了幾點批評意見。
![]()
單純就信立的內容來看,批評者提出的資金投入以教育為主、其他能省則省的概念非常正確。
即使被批評的學校沒有這種行為,也應該抱著寬容、客觀的態度去對待批評。
但是當時被點名批評的學校領導認為,這封“讀者來信”中反映的問題不符合事實,是在蓄意破壞學校名譽,就向當時兼任校長的黃逸峰去告狀。
黃逸峰本來不管學校的具體事務,可是聽了學校領導添油加醋的匯報后,他也上頭了,不但讓校方追查這封“讀者來信”的投稿人是誰,還組織學生聯名給《人民日報》施加壓力。
![]()
這一系列操作過后反而激起了更大的風浪:投稿人薛乘風被勒令退學后,又向《人民日報》寫信申訴,說學校壓制批評。
報社隨后把信轉給了華東局辦公廳處理,事情因此再一次升級,成了當時轟動一時的“薛乘風事件”。
事件之后不久,毛主席又在“三反”運動中“壓制批評”做出了“輕則開出當即,重則交人民公審”的批示,于是作為學校校長的黃逸峰被開除了黨籍。
![]()
對于一名從青年時期就投身革命,兩次積極入黨的黃逸峰來說,這個打擊不可謂不大。
難能可貴的是,黃逸峰并沒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把全部精力用到了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成為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的著名學者。
結語:
1987年,中共中央組織部經過研究,恢復了黃逸峰的黨籍,黨齡就從他第一次入黨的1925年起算。
這也算是為這位前半生將軍,后半生學者的革命者正了名。
參考資料:
1、趙福山.傳奇人物黃逸峰[J].黨史博采,1999.
2、鄭華玉,孫亞宜.文武將軍黃逸峰[J].檔案與建設,2013.
3、張衡.陳毅與“統戰三杰”[J].檔案與建設,20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