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物的中國芯片產業深度觀察
8月28日,寒武紀收盤股價為1587.91元,超過貴州茅臺的1446.10元,登頂A股,人送外號“寒王”。
雖然,截至9月2日收盤,寒武紀股價已回落至茅臺之下,但這位波動之下的短暫新王,依然讓市場沸騰不已。
20多年來,至少有6支股票曾在股價上超過貴州茅臺,但“稱王”的只有人工智能芯片企業寒武紀。
寒武紀“稱王”,主要得益于芯片股大漲的“推動”。8月21日,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發布V3.1新版本模型,留言“為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直接把8月22日的上證綜合指數送上3800點。科創板芯片全數上漲,芯片指數上升10.05%。寒武紀當天漲停。
8月26日晚,寒武紀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營收同比增長43倍,歸母凈利潤10.38億元。27日至28日,寒武紀一度力壓貴州茅臺,成為新“股王”。
![]()
寒武紀半年報中披露凈利潤10.38億元 / 圖源:寒武紀
不過,寒武紀之所以“稱王”,核心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行業利好和超預期財報,主要在于其A股市場的稀缺性——它是目前唯一一家純國產云端AI訓練芯片上市公司,壟斷了這一賽道的“想象力”。
寒武紀雖然未能“霸占”A股榜首,仍被稱為“寒王”,預示著人們對中國科技板塊的熱切期待。中國經濟驅動力正從傳統消費向科技創新切換。
“寒王”登頂
新“股王”寒武紀業績相當亮眼。
自今年7月以來,寒武紀股價漲幅超過170%。如果從2024年9月算起,其股價漲幅高達527%。
![]()
9月2日寒武紀股價
截至2025年9月2日,寒武紀市值6.19千億元,比起2020年7月科創板IPO時257億元的估值,增長接近25倍。
除了8月21日深度求索的一句留言“為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拉漲整個芯片股,寒武紀于8月26日發布的半年報更加刺激了市場情緒。
財報顯示,2025年1—6月,寒武紀營收為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2%;毛利總額為16.11億元,同比增長3865.94%;歸母凈利潤為10.38億元,而去年同期為-5.30億元;歸母扣非凈利潤為9.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21億元,均實現扭虧為盈。
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的身家隨之“水漲船高”。陳天石直接、間接持有寒武紀29.63%的股票,按最新市值計算,他的個人財富已經超過1700億元,足以躋身“中國十大富豪”之列——與排在第九位的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及家族的財富接近。
![]()
2018年5月3日,寒武紀公司創始人兼CEO陳天石博士向媒體展示該公司最新研發的中國首款云端智能芯片MLU100 / 圖源:視覺中國
除了深度求索帶來的“行業利好”和超預期的半年財報,近期寒武紀股價“瘋漲”,核心原因在于其在A股市場上的稀缺性。作為A股目前唯一一家“純國產”云端AI訓練芯片上市公司,寒武紀高調地壟斷了國產芯片“升值”的想象力。
同為上市公司,海光信息缺的是“純國產”特征。寒武紀的技術路線是自研MLUarch架構,指令集和架構完全自研。而海光信息與美國公司AMD深度合作,其產品可以兼容英偉達的CUDA生態。
其他中國芯片公司則沒有上市。如華為昇騰,901芯片和CANN軟件棧競爭力極強。如沐曦集成電路的C500,如壁仞科技的BR100系列,如摩爾線程MTT S500,都是一流的國產高性能產品。
![]()
沐曦集成電路C500芯片
大環境上,美國從“小院高墻”的《芯片法案》時代逐漸過渡到“高關稅”時代,偶爾還會給英偉達H20等“中國特供”產品放行,但無論如何,其“封鎖先進制程”的目標不曾改變,中國芯片“國產化”必將持續。
同時,中國芯片行業在2025年并購加速。截至8月26日,年內半導體行業并購重組事件已達174起,其中重大重組事項16起。在這波浪潮中,技術整合、市場拓展、資本退出需求等因素相互作用,國產替代也開始“做大做強”。
因此,湊齊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寒武紀得以力壓貴州茅臺,成為“傳說中”的“寒王”。
“天才兄弟”
成立于2016年的寒武紀是中國最早專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研發的公司之一。
創始人陳云霽(生于1983年)、陳天石(生于1985年),出生于江西南昌的知識分子家庭。兄弟二人求學路徑相同,都是從中科大少年班升入中科院計算所。
2010年,二人經過探討,認定有兩件事“非常好玩”,一件是用AI輔助做處理器芯片的設計,另一件是做AI芯片。
![]()
陳天石(左)和陳云霽
2010年底,在計算所內的一次匯報中,兄弟倆向領導提出了做AI芯片的設想。2011年,時任計算所所長、國重實驗室主任孫凝暉宣布,聚焦于前沿技術探索的“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圍繞“非傳統體系結構方向”設立了3個研究組,陳云霽、陳天石參與的智能處理器團隊(現計算所智能處理器中心)在列。
2014年,陳氏兄弟和計算所客座研究員奧利維爾·特曼的研究成果——《DianNao:一種小尺度的高吞吐率機器學習加速器》,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ASPLOS上獲最佳論文獎。這是中國乃至亞洲科研機構首次在計算機系統和高性能計算領域頂級國際會議上獲得最佳論文獎。
2015年,陳云霽贏得《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評出的TR35“杰出青年創新人物”稱號。TR35是針對35歲以下科技新星的全球重磅評選機制。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就拿過該獎項。
2016年,谷歌的“阿爾法狗”擊敗韓國職業九段棋士李世石,意味著人工智能攻克了人類智慧的明珠——圍棋。人工智能浪潮隨之涌起,陳氏兄弟投身商界,創辦寒武紀科技。陳云霽擔任首席科學家,陳天石擔任首席執行官。
![]()
2016年,谷歌的“阿爾法狗”擊敗韓國棋士李世石
公司叫“寒武紀”,原因是兄弟二人希望用地質學上的“生物大爆炸”時代來象征人工智能的未來。
寒武紀一開始就被“國家隊”選中。
據工商資料,寒武紀創立初期,中科院計算所旗下的資管公司投資占股30%,創始團隊占股70%;2016年獲元禾原點創投、科大訊飛等數千萬元人民幣投資;2017年8月又公布了A輪1億美元的融資,由國投創業領投,阿里創投、聯想創投和國科投資等跟投。
![]()
寒武紀第一屆股東大會
國投創業在A輪和B輪一共投資寒武紀共計9億元。當時,寒武紀甚至沒有收入。
2017年,寒武紀拿下了“大客戶”華為,為華為的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70”提供圖像識別加速器。
2019年,寒武紀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南京招銀和湖北招銀領銜17.5億元投資,此時寒武紀的估值已經達到220億元左右。
2020年7月,寒武紀登陸科創板,從正式遞交招股書到敲鐘上市僅用了116天,被譽為“國內AI芯片第一股”。上市首日,公司市值便突破千億元大關。
花開兩朵
寒武紀經歷了幾輪低谷,其最大的“短板”是客戶過于集中。
2017年,寒武紀1A處理器搭載于華為高端智能手機Mate10系列、中科曙光服務器。第二年,華為宣布自研“達芬奇架構”,2019年起不再采購寒武紀處理器。2019年之前,華為一家客戶為寒武紀貢獻了99%的營收。華為一走,寒武紀業務急劇萎縮。
2019年,寒武紀46.7%的營收來自珠海市橫琴新區商務局,18.3%來自陜西省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旗下國企。失去了華為的寒武紀,業務基本依靠個別地區智算中心的政府采購。
2020年,寒武紀上市,股價短暫上沖,隨后便一路回落,一度跌破64.39元的發行價。2022年,美國拜登政府拋出《芯片法案》,寒武紀被列入“實體清單”,不能再依賴臺積電代工。中國企業也不得不轉向國產供應鏈,央企、國企迅速擴大采購國產芯片,一批國產芯片得以擺脫英偉達的陰影,有了市場。
![]()
2020年7月20日,寒武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 / 圖源: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2024年,采用7納米工藝的思元590芯片給寒武紀帶來前所未有的利好。該芯片整體性能可以達到英偉達A100的八成水平,中國互聯網大廠字節跳動、百度、阿里云紛紛下單。
僅2024年一年,寒武紀的股價就上漲387%,市值漲幅超過2000億元。
2025年上半年,寒武紀的業績爆發式增長。其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續增長,公司憑借人工智能芯片產品的核心優勢,持續深化與大模型、互聯網等前沿領域頭部企業的技術合作”。
公告說得沒錯。8月下旬,2025中國算力大會釋放出信息——本年度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增長將超過40%。
![]()
本年度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大幅度增長 / AI制圖(諾言)
8月24日,高盛發布的研報更是給寒武紀股價走高“加了一把火”。高盛將寒武紀目標價進一步上調50%至1835元/股。高盛指出,上調目標價基于三點理由:中國云服務商增加資本支出;芯片平臺多元化需求;寒武紀通過非公開發行進行的研發投資于8月中旬獲上交所批準。
8月末的數天則成為寒武紀登基“股王”的獨家表演,其中“套路”隱約可見:隨著股價的快速拉升,市值極大提高,寒武紀被納入多個寬基指數如上證50指數、上證科創板50指數、富時中國A50指數等,催生大量被動買盤。
寒武紀并非高枕無憂。
半年報顯示,寒武紀仍面臨供應鏈穩定、毛利率波動、行業競爭等風險。而光子芯片、量子計算可能顛覆現有架構。盡管其2025年上半年盈利超過10億元,但是,必須要保持同樣高速的增長勢頭才能支撐住當前的高估值,這在美國新一輪芯片管制、制程封鎖和國產競品強力競爭之下,尤為艱難。
![]()
寒武紀2025年半年報中披露的財務報表相關科目變動分析表 /寒武紀
時至今日,寒武紀的芯片銷售依然高度集中。前五大客戶貢獻的營收占比達94.643%,第一大客戶中國移動貢獻率為79.15%。這也意味著,一旦失去一個客戶,全年營收就會出現極大波動。
陳氏兄弟“花開兩朵”的選擇也值得玩味。
2017年,陳云霽退出寒武紀,專注于學術界基礎研究。2019年獲評“長江學者”,2021年出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2022年起任處理器芯片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2025年8月,41歲的陳云霽被確認為2025年中科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增選最年輕候選人。
寒武紀上市后,陳天石則較少露面。2025年2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陳天石作為企業代表出席了此次座談會。2025年3月,陳天石在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呼吁科技工作者不要過于在乎短期的科研成果,要有科學理想和科研品位。
![]()
2025年3月,陳天石在中關村論壇年會/圖源:視覺中國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玩味之處。“寒王”成立于2016年,深度求索背后的幻方量化也成立于2016年。兩位創始人陳天石和梁文鋒均出生于1985年。
這也許意味著,十年前轟轟烈烈的“雙創大潮”,確實為中國“八零后”一代提供了創新的舞臺,為今日的“科技自主”和“人工智能爆發”打下了第一塊地基。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于視覺中國,部分來源于網絡
作者 |榮智慧
編輯 | 向現
值班主編 | 張來
排版 |諾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