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25年還剩下四個月,但今年顯然已無更多重大硬件新品發(fā)布計劃。因此,我認為是時候拿出筆記,分享對2026年P(guān)C硬件行業(yè)的愿望清單了。今年,英偉達和AMD推出了新顯卡,AMD還發(fā)布了多款X3D系列處理器,雖然有傳言稱英偉達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推出RTX 50 Super系列顯卡的升級版,然而雨點一直沒落下。
總體來看,這一代硬件的表現(xiàn)喜憂參半。AMD的RX 9000系列顯卡給許多玩家留下了更“實惠”的印象,但英偉達的RTX 50系列卻令人失望;英特爾的ArrowLake處理器性能不升反降,而AMD的Zen5處理器也未能給出足夠理由讓用戶升級。此外,今年最值得詬病的是,消費者幾乎無法以廠商建議零售價(MSRP)買到任何一款硬件產(chǎn)品。那么,2026年我們該期待什么?首先,我希望看到硬件代際性能有顯著提升、大顯存成為主流、高端顯卡市場競爭更激烈,以及所謂的紙面發(fā)布(指僅發(fā)布卻難以買到的產(chǎn)品)能大幅減少。我們不奢望消費PC硬件也能如電動車一般出現(xiàn)“你不買、我不買,今年秦來明年漢”的降價利好,但好的愿景總要留存。
平價OLED顯示器:終于看到希望
長期以來,高色域高對比度的OLED顯示器對大多數(shù)玩家而言都遙不可及——花7000元買一臺顯示器,對多數(shù)人來說成本太高。2025年初,情況終于有了轉(zhuǎn)機:多款1440P高刷新率OLED顯示器的價格降至5000元以下。這個價格雖不算低廉,但這一下行趨勢預示著,高端游戲顯示器終將迎來更親民的時代。而且,隨著近期幾款串聯(lián)式OLED(Tandem OLED)顯示器以較低的價格推出,明年其價格必然會進一步下降。
![]()
如果OLED顯示器的價格能降至三千多元的價位,其普及率必將迎來爆發(fā)式增長——尤其是串聯(lián)式OLED等新技術(shù)顯著提升了亮度和使用壽命。幾周前,我花了約4900元入手了外星人(Alienware)AW3423DWF顯示器——已等待了太久。但如果2026年能出現(xiàn)三千元價位、性能更優(yōu)的OLED顯示器,我很樂意換掉書房的老LG,再換一臺更先進的型號。
AMD重返高端顯卡戰(zhàn)場:RDNA4已打下堅實基礎
早在發(fā)布RX 90系列顯卡之前,AMD就已退出高端顯卡市場。不過,RX 90系列的實際表現(xiàn)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其中RX 9070XT和RX 9070憑借大幅提升的光線追蹤與超分辨率性能,以及低于競品的價格,再次收獲了好評。但遺憾的是,這一代新品并未改變AMD顯卡僅占8%市場份額的慘淡局面。事實上,在今年8月的Steam硬件調(diào)查中,甚至根本沒有新款RX90系列顯卡出現(xiàn)。
![]()
目前,英偉達仍主導著顯卡市場。但我認為,既然AMD已證明RDNA4架構(gòu)能與英偉達正面抗衡,那么理應將重心放在重返高端市場上。如果AMD能在2026年推出一款極具競爭力的高端顯卡,同時仍以低于英偉達的價格提供更高的性價比,顯卡市場份額(至少在游戲領域)終將開始向AMD傾斜。如今,RDNA4架構(gòu)和FSR4技術(shù)已打下堅實基礎;我們需要的,是在這一代產(chǎn)品之后推出更強勁的后續(xù)型號,為陷入停滯的顯卡市場競爭注入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若能以廠商建議零售價或接近該價格買到RX 9070XT,它絕對是一款出色的1440P顯卡,憑借先進的光線追蹤、超分辨率和幀生成技術(shù),以及近年來難得能“壓得住”的低溫表現(xiàn),它足以與同價位英偉達的頂級顯卡一較高下。
12GB顯存成標配:這本該在2022年實現(xiàn)
說到新顯卡,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提:大部分玩家對當代顯卡的顯存配置都不滿意。而且,不僅是英偉達沒意識到這一點,就連AMD的RX 9060XT也推出了8GB顯存版本,盡管英特爾的Battlemage系列顯卡沒有犯同樣的錯誤,但毫無存在感。顯存不足,已導致多款新顯卡剛發(fā)布就面臨窘境,比如RTX 5060 Ti 8GB——今年多款3A游戲?qū)︼@存的需求輕松超過8GB,這款顯卡自然難以滿足需求。
![]()
其實早在RTX 40系列發(fā)布時,12GB顯存就該成為顯卡的最低配置,但硬件廠商并未做出相應調(diào)整。到2026年,當英偉達和AMD可能推出新一代顯卡時,我希望不要再看到任何一款顯卡以8GB顯存規(guī)格發(fā)布。對于仍在使用PCIe 3.0接口舊設備的玩家來說,8GB顯存的顯卡會嚴重拖累性能,所謂的性價比也無從談起。雖然16GB顯存是理想配置;但在精湛的刀法面前,我們還是現(xiàn)實一點:至少在2026年,應先實現(xiàn)12GB顯存的普及。
英特爾NovaLake處理器:能否重回巔峰
目前,英特爾正處于困境之中,公司管理層動蕩、股價表現(xiàn)糟糕、產(chǎn)品穩(wěn)定性問題頻發(fā),這些都足以說明問題。在13代和14代處理器曝出穩(wěn)定性丑聞后,ArrowLake處理器的表現(xiàn)同樣不盡如人意:其Core Ultra系列處理器在游戲中的性能甚至不如14代Core系列,盡管能效有所提升,但仍未達到預期水平。
![]()
缺少市場競爭,對任何消費者都沒有好處。因此,英特爾亟須在2026年底憑借NovaLake處理器強勢回歸。NovaLake處理器將混合采用臺積電N2(2納米)和英特爾自研18A(1.8納米)工藝;有傳言稱,相較于ArrowLake,該系列處理器將迎來大幅升級。另有報道顯示,NovaLake處理器的核心數(shù)可能大幅增加,最多可達52核——包括16個性能核(P核)、32個能效核(E核)和4個低功耗能效核。無論英特爾為NovaLake賦予怎樣的配置,它都必須能與AMD的Zen6系列抗衡;否則到2027年,筆記本以外的處理器市場可能會被AMD全面主導。
AMD亟待以Zen6修正Zen5的不足
英特爾的ArrowLake發(fā)布遇挫,但AMD的Zen5系列也好不到哪里去,優(yōu)秀全憑兄弟襯托。Ryzen 9000系列處理器(X3D型號除外)大致可看作是Ryzen 7000系列的小幅升級版——對比兩者的游戲性能(還記得“Zen5%”性能提升的梗嗎?),這一點顯而易見。雖然Zen5的能效比Zen4有所提升,但能效本就不是Ryzen 7000系列的短板。
![]()
正因為Zen5給人的感覺只是換了包裝的Zen4,期待2026年底推出的新一代Zen6處理器能帶來顯著的性能提升。Zen6同樣將采用臺積電N2P(2納米)工藝,在制程上與英特爾的NovaLake直接競爭。從Ryzen 7000升級到Ryzen 9000的意義不大,但如果Ryzen 10000(或AMD取其他名稱)能帶來可觀的性能提升,許多玩家會很樂意在現(xiàn)有的AM5主板上,將自己的Zen4處理器升級為新款。
合理的定價與真實的現(xiàn)貨,這要求過分嗎?
2025年,每一次硬件發(fā)布都籠罩在紙面發(fā)布和虛高定價的陰影下。整整大半年,消費者都無法以接近廠商建議零售價的價格買到顯卡和處理器:到底是庫存確實少得可憐,還是零售商刻意囤貨抬價?能以建議零售價買到硬件甚至成了一種奢侈——這樣的建議零售價要它作甚?我希望到2026年,這些糟糕的情況能徹底成為過去。
![]()
如今,很多人已經(jīng)“自適應”了,認為以建議零售價買顯卡可能永遠成為歷史,但這種想法,正是源于我們今年經(jīng)歷的惡劣市場環(huán)境。就連Ryzen 7 9800X3D在發(fā)布后也缺貨數(shù)月,可見這不僅僅是顯卡市場的問題。更低的芯片良率、供應鏈短缺以及貿(mào)易摩擦,都可能再次導致PC硬件價格失控,但我仍期待明年情況能有所好轉(zhuǎn)。
無論是新顯卡、新處理器,還是OLED顯示器,我依然愿意相信2026年將成為游戲PC的好年份。在處理器領域,英特爾和AMD今年的表現(xiàn)雖令人失望,但我期待NovaLake和Zen6能帶領行業(yè)向上發(fā)展;而對于顯卡,若能實現(xiàn)顯存容量的實質(zhì)性提升、保持合理價格,并帶來可觀的代際性能提升,便已心滿意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