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21日晚,一架外形普通的波音707客機降落在了北京的西郊機場。
此時,早已等候在停機坪上的中國外交官們紛紛朝著飛機招手。
不一會兒,美國前總統尼克松便穿著一件黑色的大衣從機艙里慢步走了出來,這已經是尼克松第二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了,相較于之前尼克松開啟的“破冰之旅”,他的這次行程要低調得多。
作為一名已經下臺的“總統”,尼克松能夠受邀來到中國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
很快,尼克松便在中南海的會客廳里見到了處在重病之中的毛主席,見到尼克松以后,毛主席也難得地打起了精神。
突然,尼克松用關切的語氣開始詢問毛主席的日常生活,說著說著,尼克松好奇地詢問毛主席到底有何特長。
誰知,毛主席聽到尼克松的這個問題毫不吃驚,只見他慢悠悠的擺了擺手,隨口說出了五個字。
毛主席的話音剛落,尼克松便露出了一副敬佩的神色,一時之間,整個會客廳里的氣氛都變得莊重了起來。
那么,毛主席為何特意邀請此時已經“下臺”的尼克松來華訪問?尼克松為什么要向毛主席提出這個問題?毛主席面對尼克松的提問,又做出了怎樣的回答呢?
![]()
(毛澤東正在與尼克松握手)
接下來,就讓我們慢慢地道來。
一 中美關系的“破冰者”
后世的人們在回想起尼克松總統時,總會提到他對“中美關系”做出的突出貢獻。
事實上,當時的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劣勢地位,與中國形成良好的外交關系,幾乎成了美國政府的“必選項”,但時代的浪潮還是將理查德.尼克松推到了臺前。
1971年10月,新中國在蘇聯、波蘭、東德和一些非洲國家的支持下,恢復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在新中國“重返聯合國安理會”后,許多國家紛紛主動站出來,要求與新中國建交,面對這樣的情況,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也開始籌劃起了與中國建交的事宜。
![]()
(聯合國總部大廈)
根據尼克松的女兒回憶,從1970年開始,尼克松就開始在白宮里召集了一批人研究中國的政局。
甚至到了即將出訪中國之前的幾個月,尼克松還在白宮的辦公室里喝起了茅臺,用起了筷子。
同年7月9日至11日,尼克松派出國家安全助理基辛格對中國開展了為期48小時的“秘密訪問”。
在這48小時里,基辛格與周恩來進行了長達17個小時的會談,雙方就尼克松即將開始的訪華之行做出了周密的安排。
于是,一場震驚世界的“外交破冰之旅”,即將在太平洋沿岸的兩個大國之間上演。
![]()
(美國的總統官邸白宮)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美國總統的專用座駕“空軍一號”抵達北京,當尼克松走下飛機前梯的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這條幾百米長的飛行跑道上。
只見,周總理落落大方的走上前去,握住了尼克松的手,面對熱情的周總理,尼克松的表情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這時,周總理率先開口問道:“總統先生,這是第一次來中國嗎?”
尼克松莞爾一笑,向周恩來給出了肯定的答復。
接著,周恩來又用標準的英語調侃那可不是我的錯呀!
此話一出,所有的人都站在機場的停機坪上哈哈大笑了起來。
![]()
(美國總統的座駕“空軍一號”)
在當天的外交午宴上,尼克松非常熟練的使用起了中國人的筷子,尼克松此舉既讓大家看到了他本人的誠意,也向全世界釋放出了一種積極的信號。
而尼克松也發現,當晚的人民大會堂里似乎有些熟悉的氣氛。
原來,根據周總理的安排,人們特意為尼克松總統夫婦演奏了兩首美國民謠。
這兩首歌,一首是《美麗的亞美利加》,一首是《牧場上的家》,都是尼克松家鄉的小曲。
聽到這些熟悉的旋律,尼克松的人也變得柔和了起來。
只見,尼克松緩緩的轉過頭看了看風度翩翩的周總理,周總理自信的笑了笑,隨即拿出了一盒“熊貓牌香煙”。
看到周恩來的動作,尼克松的心中充滿了疑惑,但還沒等尼克松將話問出口,周恩來就故作神秘的說總統先生,我想把這個送給你。
![]()
(熊貓牌香煙)
尼克松對著這盒“熊貓牌香煙”仔細的端詳了一陣,發現沒有什么異常后,他才緩緩的對周恩來問道這是要送給自己香煙嗎。
周恩來看著一頭霧水的尼克松,立刻向他解釋稱,中國政府打算將大熊貓作為“國禮”送給美國。
尼克松聽了以后更是喜出望外,他用激動的口吻將此事告訴了他的妻子,而站在一旁的周總理看著兩人的反應,也露出了親切的微笑。
不過,尼克松此次出訪中國意義重大。
所以,他必須在出訪期間與中國的“最高領導人”毛主席進行一番談話。
那么,面對遠道而來的尼克松,毛主席會跟他聊些什么呢?
![]()
(晚年的周總理)
二 “我投了你一票”
同年2月21日晚上,尼克松便在隨從人員的陪同下見到了毛主席。
此時的毛主席已經被病痛折磨的神情憔悴,但他依舊試圖起身與尼克松握手,尼克松趕緊迎了上去,握住毛主席的手,向他表示了問候。
毛主席用濃厚的湖南口音,對尼克松風趣地說總統先生,上次美國大選的時候,我還投了你一票呢!
此話一出,尼克松臉上的表情也變得松弛了起來。
尼克松也用同樣幽默的口吻對毛主席說道:您這么做,應該是想兩害相較取其輕吧?
毛主席也微笑著點了點頭,對尼克松投出了贊許的目光,而這個時候,站在一旁的攝影師抓住時機拍下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
(毛主席與尼克松親切的握手)
最后,尼克松開始就中美關系與當前的世界局勢同毛主席展開討論。
尼克松發現,雖然毛主席已經身患重病,他總能夠非常精準地抓住談話中的要點,并提出一針見血的問題。
在談到兩國與蘇聯的關系時,毛主席非常精確地評價了自杜魯門以來的歷屆美國總統,毛主席告訴尼克松,由于先前我國的對內宣傳,許多人都將美國總統看作了自己的“頭號敵人”。
然而,面臨眼下這種新的形勢,中國人民也必須重新考慮自己所面臨的威脅。
尼克松告訴毛主席,他此次訪問中國,在美國國內背負了巨大的政治壓力。
即便是到了現在,國會里依然有一些議員對他出訪中國的行動持有不同意見,所以他非常需要與中國方面達成一項建設性的政治成果,來回敬那些反對他的議員們。
![]()
(正在閱讀的毛主席)
說著,尼克松還非常誠懇的對毛主席補充:主席先生,我知道您是一位善于掌握時機的人,懂得只爭朝夕。
毛主席聽到尼克松居然引用了自己詩詞里的話,便笑著對他說總統大人,別看我們整天喊著打倒美帝國主義,其實那都只不過是在放空炮而已。如果哪天像你這樣的人也被打倒了,那么我們也就沒有朋友了。
聽了毛主席的這番話,尼克松非常感動,他用非常誠懇的語氣向毛主席保證自己是一個“行動派”,他一定會全力促進中美關系的發展。
![]()
(正在發表講話的尼克松)
此時,在一旁陪同的周總理看了看手中的表。
因為毛主席的病情十分嚴重,保健醫生嚴格限制了他與尼克松的談話時間。
周恩來此舉是在提醒尼克松時間到了,差不多該結束這次談話了,在談話的最后,尼克松再次握住毛主席的手用崇敬的語氣說主席先生,您改變了世界!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毛主席也頗為感慨地對尼克松說我生著一張大中華的臉,我也沒有能力去改變世界,我最多只不過是改變了北京郊區的幾個地方而已。
此時,毛主席的眼中依舊透著一種十足的自信,雖然他的腳步已經因為病情而變得蹣跚,但人們依舊能夠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一股巨大的能量。
![]()
(晚年的周總理)
在尼克松起身向毛主席告辭的時候,主席堅持將他送到了門口,看著尼克松和夫人漸漸遠去的背影,毛主席的臉上依舊保留著幾絲欣慰的笑容。
因為從這一刻開始,中國的“外交事業”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1972年2月,在經過周總理和尼克松總統的審閱之后,《中美聯合公報》被公布在了全世界的面前。
在這份《聯合公報》當中,尼克松政府強調臺灣只是中國的一個省,而北京政府才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
尼克松的這次“訪華之行”,雖然沒有直接促成中美兩國的建交,但它也標志著兩國的關系從此進入“正常化運行”的軌道。
在尼克松訪華之后,中美兩國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多。
![]()
(晚年的亨利.基辛格)
這一次出訪,讓尼克松一下子變成了世界矚目的“新聞人物”,當年美國的《時代周刊》還將尼克松評為了“年度風云人物”。
一時之間,尼克松享受了無數的鮮花與掌聲,但就在兩年后,尼克松因為“水門事件”黯然下臺。
此時,許多美國政客為了避免負面影響,紛紛選擇與尼克松“割席”,當年的美國總統因為一起政治丑聞而變成了大家群嘲的對象。
就在尼克松感到萬念俱灰的時刻,他突然又收到了毛主席委托中國政府發來的“訪問邀請”,這封“邀請函”無疑讓身處在黑暗之中的尼克松看到了一絲希望。
那么,毛主席在這封邀請函里到底說了什么?他又為何要邀請已經下臺的尼克松來中國訪問呢?
![]()
(晚年的毛主席)
三 尼克松的“二度訪華”
1975年8月中旬,中國駐華盛頓聯絡處的負責人黃鎮給尼克松帶去了一封“邀請函”。
這封“邀請函”是由毛澤東委托中國政府轉交給尼克松的,在信里毛澤東還是用非常親切的口吻向尼克松分析著這些年中美關系的變化。
在這封信的最后毛澤東還主動表示,如果尼克松的身體狀況允許的話,他希望能夠盡快與之見上一面。
尼克松看到這封信后雖然非常激動,但他沒有立刻做出答復。
他告訴黃鎮,自己這位前總統如果要訪問中國,還需要與時任“國務卿”的基辛格好好溝通一番,此時的基辛格已經從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變成了福特政府的“國務卿”。
尼克松將邀請函的事情透露給基辛格,也是想新上臺的“福特政府”釋放出足夠的善意。
![]()
(美國的福特總統)
很快,基辛格便給了尼克松一份“官方回復”,在這份回復中,基辛格認為如果尼克松作為一個下臺不滿一年的“美國前總統”去訪問中國,這將會是新一屆的美國政府在外交舞臺上非常難堪。
因此,基辛格雖然理解尼克松想要訪問中國的心思,但卻告訴他需要再等一等。
但同時,基辛格又在這封回復當中暗示,尼克松“這樣的等待應該不會太久”。
在此期間,美國政府一直與中國政府就“尼克松二度訪華”保持著必要的溝通。
到了1975年12月,這件事情終于迎來了一次重大的轉機,一天凌晨,尼克松的女兒朱莉與女婿戴維攜帶著他的親筆信飛到了北京。
在他們抵達北京之后,毛主席立刻便在中南海內接見了這兩位尼克松的“特使”,在看過信件之后,毛主席對尼克松的下臺表示了惋惜。
![]()
(毛主席與尼克松的女兒女婿在一起)
突然,毛主席好像想起了什么,他指了指自己的腿,對著尼克松的女兒朱莉問道,尼克松總統的腿現在怎么樣了?
朱莉告訴毛主席,自己父親的腿好多了,但她沒想到毛主席還能記得像這樣的“小事”。
同時,朱莉代尼克松轉達了他迫切想來中國訪問的想法,毛主席哈哈一笑,擺了擺手對朱莉說好!那我馬上就請他來中國訪問。
為了表達自己同樣興奮的心情,毛主席還在“馬上”兩字上做了強調。
在臨別的時候,毛主席的秘書還給朱莉遞上了中國方面為尼克松夫婦準備的禮物。
等朱莉和戴維對盒子內的禮物感到好奇時,毛主席的秘書則輕松的告訴他們:這個盒子里沒有什么貴重的禮物,只不過是一個做工精致的蛋糕而已。
![]()
(尼克松與周恩來在外交宴會上)
隨后,中國的新華社刊發了一則《公告》,這則《公告》用極為莊嚴的語氣向全世界宣告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1976年2月21日,即在第一次訪問4周年之后,再次訪問中國,他們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當這則消息隨著新華社的廣播傳遍全世界后,美國社會上下一片驚訝,因為在1975年的12月1日,美國時任總統福特剛剛訪問過中國。
現在還沒過兩個月,中國就打算邀請這位不太光彩的美國前總統赴華訪問。
一時之間,所有的媒體都在討論“毛澤東為什么會這么做”。
其實,在毛主席的眼中,尼克松堪稱一個名副其實的“政治家”,這次他將尼克松請來北京舉行會談,一是為了與這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再聊一聊,二是希望為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系奠定日后幾十年的政治基礎。
![]()
(尼克松第一次訪華時與夫人檢閱三軍儀仗隊)
尼克松乘坐中國政府承包的專機于1976年2月21日晚上10點16分,抵達了北京西郊機場。
根據毛主席的安排,時任代總理的華國鋒與時任外交部長的喬冠華等人在機場迎接了尼克松一行,當尼克松走下飛機之后,他旋即被安排到了釣魚臺國賓館。
這與四年前尼克松訪華時是一樣的禮儀、一樣的時間、一樣的安排,中國政府在尼克松此次出訪的行程上所做的安排,足以見得我們的一番誠意。
那么,在尼克松此次訪華過程中,他又會與毛主席聊些什么呢?
![]()
(喬冠華在聯合國大會上)
四 大國領袖的“最后談話”
根據尼克松后來所撰寫的回憶錄,我們得以了解到當年毛主席與尼克松進行的那番談話的內容。
當時的毛主席已經83歲了,由于病痛的折磨,他甚至不能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
雖然毛主席此時已經精力不濟,但聽說尼克松已經到訪,他還是堅持與其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談話,尼克松見到毛主席還是像過去那樣,走過去與他握手。
此時,毛主席艱難地站起身,卻一把推開周圍的助手們,因為他想獨自完成與尼克松握手的動作,這是他作為一個大國領袖的“倔強”。
在攝影師記錄下兩人握手的合照之后,一個助理趕緊扶毛主席在沙發上坐下。
![]()
(毛澤東與尼克松正在會談)
毛主席告訴尼克松,眼下的世界以美蘇兩個“大國”為主,但蘇聯目前正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美國在綜合國力上又遠勝于蘇聯。
或許將來的某一日,蘇聯會因此而衰落,而美國將會成為世界上的唯一大國,到了那時,中美之間的關系就會變得更為重要。
因此,在今后的幾十年里,無論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兩國之間應該避免“沖突”,盡量以外交對話來解決問題。
毛主席的這番話讓尼克松非常敬佩,他雖然有想過這些問題,但遠沒有毛主席的目光那么深邃,令尼克松感到驚訝的是,即便是毛主席已經身處重病之中,他的思維卻仍舊十分活躍、清晰。
于是,尼克松的心中便浮出了一個困惑他多年的問題,尼克松將自己的身子往前躬了躬,小心翼翼的對毛主席問道:主席先生,您認為自己這一生到底有什么特長呢?
![]()
(尼克松正在與周總理會談)
毛主席聽到尼克松的問話,先是愣了一下,后他又慢悠悠的擺了擺手,用一字一頓的口吻對尼克松說道:
“為人民服務,這就是我的特長啊!”
尼克松聽了毛主席的話,露出了一臉敬佩的神色。
隨后,他干脆站了起來,朝著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雖然此時中美兩國的關系還遠沒有那么“親密”,但尼克松早已在心里將毛主席當成了一位令人尊重的長者。
此時,毛主席的保健醫生從里屋走了出來,友善的提醒兩人應該結束談話了,毛主席告訴保健醫生,他還需要與尼克松總統照最后一張相。
隨后,兩人在隨行工作人員的注視之下,又拍下了一張合影。
![]()
(尼克松與周恩來在一起)
在送別尼克松的時候,毛主席依舊推開了其他的工作人員獨自向他揮手,尼克松一邊走一邊回頭,注視著毛主席的表情和動作。
雖然他的心中十分敬佩這位中國人民的偉大導師,但誰也不能否認,如今的毛主席已經到了“英雄遲暮”的時候了。
1976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在經過幾天的連續搶救之后溘然長逝,享年八十三歲。
在毛主席去世之后,尼克松在第一時間發來了慰問電,中國政府也做出了禮節性的回應,以感謝尼克松為中美關系做出的貢獻。
1979年中美兩個“世界性大國”正式建交,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率隊到美國訪問。,
在鄧小平抵達美國白宮之后,他發現當天的晚宴上有一個熟悉的面孔,這個人正是理查德.尼克松,這也令鄧小平大感意外。
![]()
(鄧小平訪美期間與卡特夫婦在一起)
鄧小平向尼克松表達了中國政府對他的謝意,不管怎么說,尼克松也算是中美關系的重要促進者之一。
從尼克松到卡特,中美兩國一起攜手走過了七年的風雨歷程,而如今中美已經實現了建交,一扇交往與開放的大門也正在徐徐展開……
時至今日,“中美關系”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外交關系之一,兩國之間的關系正沿著當年兩國領導人所布畫的藍圖緩緩前進。
無論時局如何發展,“和平與合作”都是時代發展的主題,這是任何個人與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歷史大勢”。
中國共產黨人也始終秉持著毛主席那句“為人民服務”的教導走到了今天。
這不光是毛主席個人的“特長”,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引以為傲的信仰。
在未來的時代長河之中,只有高舉著“人民”的大旗才能夠抵達勝利的彼岸。
而中國共產黨人也必將帶著自己的信仰與人民的重托成為一股重要的“力量”。
參考文獻:
《歷史性的“握手”——毛澤東與尼克松》萬華 張國華
《從“乒乓外交”到尼克松訪華》周志清
《我所經歷的尼克松訪華》金光耀 朱永嘉
《從尼克松訪華細節看周恩來外交手腕》陳楊勇
《1976年毛主席緣何邀請下臺的尼克松訪華》項東民 安耀輝
《1976年華國鋒接待尼克松訪華內情》世紀
《尼克松訪華前后的對外宣傳》姚遙
編輯;濁酒
責編: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