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俄羅斯一再追問的時候,歐洲各國遮遮掩掩,如今被“擋在門外”,德國公布說抓到炸管道兇手了,對方還是名烏克蘭籍嫌犯?
事到如今,真相早已不重要了?
![]()
8月21日,德國檢察院公布了一條重磅消息:3年前炸毀“北溪”管道的嫌疑人,我們抓到了!
按理說,最該高興的應該是普京。
畢竟當初“北溪-1”和“北溪-2”被炸后,俄羅斯運營商當即進行了評估,認為維修日期“難以預估”。
這也使俄羅斯對歐天然氣輸送遭受重創,丟面子事小,損失“真金白銀”不能忍。
然而在德國方面公布消息后,克里姆林宮并沒有傳出歡呼聲,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甚至表現得頗為“幽怨”,
“我們過去找你們問進度,要資料,你們可一次都沒給過!”
![]()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
![]()
言下之意,德國乃至于整個歐洲過去在調查這件事上都不上心,如今“關鍵時刻“放出這樣一個消息,擺明了醉翁之意不在酒。
事實也的確如此,早在管道被炸之后,俄羅斯方面就四處奔走,想通過外交途徑參與對這種案件的調查。
然而德國、丹麥及瑞典等國的表態令人心涼,
他們不否認,這有可能是真的針對破壞活動,不過俄羅斯想要親自參與調查,那不行,沒商量。
此后,俄羅斯開始了漫長的“碰壁之旅”,直到近幾個月還頻頻曝出消息——
先是特朗普夸下海口,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這件事不需要調查,只要他詢問“某些人”,大概率就能得到答案。
![]()
不過具體是誰他不說,只含糊稱很多人都知道。
特朗普說風涼話也就算了,參與調查的國家也是一個賽一個“不頂事”,
此前俄羅斯駐斯德爾摩大使直接抨擊瑞典,稱他們的調查表明,他們不想找出肇事者。
俄羅斯多次表示希望瑞典深入調查,最后提供法律援助,成立聯合調查小組,然而瑞典方面卻回應,
相關案件已經超出了他們的司法管轄范疇,“不查了”!
上個月,丹麥也遭到了俄羅斯的“怒噴”,俄羅斯駐哥本哈根大使巴爾賓稱,丹麥根本不想提這件事,這是一個危險的先例。
![]()
![]()
德國雖沒說過這種“戳心窩子”的話,但是干的事更讓俄羅斯心寒。
我們都知道被炸的兩條“北溪”管道,一條還沒投入運營,另一條就是曾向德國供應天然氣的。
結果在歐盟要對俄北溪管道展開制裁的時候,他們非但不攔還落井下石,
“我們不計劃對其恢復運營進行認證,同時認為這一局面是不該被改變的。”
如今來看,這番講話倒是很符合德國總理默茨“復仇者”的身份—
本月18日,默茨與特朗普在白宮會面時表示,希望能在下次會談前就達成停火,他和他的伙伴,希望能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
默茨的“積極言論”并沒有得到多少認可,反而被德國政治家達格德倫銳評,
稱默茨在談判中根本沒有發揮多少作用,反倒像拖后腿,給俄羅斯“找麻煩”的。
特朗普也沒給默茨等人什么好臉色,直接告訴他們,你們要提供多少“安全保障”,那是你們的事,反正美國只打算最低程度的參與:
給歐洲提供些空中支持,給烏克蘭一些情報,再幫忙在黑海“撐撐場子”,這就到頂了。
就這些,還商量著要不要給國會“打申請”,國會會不會批也還兩說。
當然特朗普也不是鐵了心要把歐洲“拒之門外”,雖然在美烏直接溝通上不太想讓他們介入,但是在武器銷售上,還是給了他們一些參與感的:
![]()
以后賣給歐洲用于保護、供應給烏克蘭的武器,一律加價10%。
眼看特朗普做得這么“絕”,默茨等人也是著急了,急忙對外釋放信號,“找存在感”。
這不,之前被塞在犄角旮旯里的“北溪”管道被炸問題,竟也被抽了出來—
用德國檢察官的話來說,在德國法官簽署的逮捕令作用下,意大利警方終于抓到了一名涉嫌參加當初案件的烏克蘭籍男子。
這位名叫謝爾吉·K的男子,在2022年9月和同伴一起利用偽造的身份文件,租了一艘帆船跑到了海博恩霍爾姆島附近。
![]()
緊接著,由被雇專業潛水員下水安裝爆炸物,謝爾吉等將其遙控引爆。
而且爆點不止一個,據悉有多個位置因人為破壞發生泄露,直接導致輿論一片嘩然。
如今這個人被抓住了,德國正準備引渡他,隨后送到聯邦法院審判。
說實話,從“美瑞丹德”這些國家此前的態度來看,“真相”是什么、管道到底是誰炸的,好似根本沒什么人在意。
如今又是抓,又是要引渡審判,德國借機對外釋放訊號的意味,反而更明顯一些。
首先是告訴美國,德國以及歐洲同俄烏沖突緊密相連,他們不想坐“冷板凳”,更不想當只會掏錢的局外人;
![]()
其次安撫俄羅斯、警告以色列,告訴普京,俄羅斯密切關心的問題,他們一直在查,
也告訴澤連斯基,別想甩開歐洲,以及“上桌”和美俄談。
烏克蘭在這場沖突里,自始至終都很難說有自決權,反倒更像被裹挾的棋子。
就像這次,德國真查出來北溪管道被炸和烏克蘭有關,澤連斯基怎么和普京談?
要知道,烏克蘭之前可是一直堅定否認參與這件事的,這樣一來“烏克蘭裔嫌疑人”被曝出,就很耐人尋味了。
這時候,克里姆林宮方面不敦促德國趕快查,反而“舊事重提”,說起此前他們不上心,明顯是收到德國訊號,或者說也算給出了回應。
![]()
就當下而言,俄烏盡快達成談判,恢復和平,更加符合各方的期許,
至于真相,固然重要,不過不該成為歐洲“橫插一腳”的手段,相比之下,倒也沒那么急。
參考資料:
《一名涉嫌破壞“北溪”天然氣管道的烏克蘭人在意大利被捕》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德政治家:德總理似乎想向俄羅斯復仇》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媒體:五角大樓告知盟友打算最低限度地參與對基輔的安全保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