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廣東,大家的第一印象是“經濟強省”,甚至達到“富可敵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曾經這里的最大的短板便是“產業升級與人才供給脫節”,但近幾年這一局面已經發生扭轉。
在廣東大手筆的投資下,在面向國際頂尖人才的“一站式”引進政策下,以及“補短板、強特色”的發展思路下,廣東省高等教育也逐漸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一來,廣東省不僅坐落著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以“不出國的留學”為標簽為學生提供了對標世界頂尖院校的教學環境、科研平臺和師資力量,還有南方科技大學這所“年輕”卻沖勁十足的新型大學,二來,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名單公布時,廣東省有3所高校新晉入選,成為全國各省市中新增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這標志著廣東高教曾經的“教育短板”正加速轉化為“發展長板”。
![]()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批新大學也逐漸破土而出,而大灣區大學正是一所備受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東莞市政府重點支持,聚焦于國家戰略和大灣區產業需求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相較于傳統的綜合性大學,大灣區大學的最大優勢在于,既具備較高的辦學起點,比如大師云集的隊伍和精英教育的模式,也能為學生提供“所學即所用”的專業知識和打造從課堂到職場的高速通道。
![]()
一經設立,大灣區大學邊構建了全球標準的師資體系,不僅匯聚了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術資源,讓學生在校就能享受對接世界一流的師資力量和豐富資源。這里有78位國家級人才領銜,教師隊伍100%具有博士學位,其中50
%具備海外博士背景、70%擁有國際科研或教學經歷,同時師生比優于10:1的配置,也讓就讀于此的學生能夠更近距離與國家級科研人才、海外優秀人才近距離溝通交流,開闊學術視野、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鍛煉科研能力。
同時,大灣區大學構建的“灣大+龍頭企業”的協同育人體系,也讓學生從校園走向職場的路徑更加平穩、迅速。比如,得益于該校坐落大灣區的地理優勢,該校在智能制造、光學成像、機器人控制等前沿領域,與華為、OPPO、vivo等灣區頭部企業展開校企合作。
![]()
因此,學生除了接受來自院士、國家級人才和國外優秀學者的指導外,也可以與業界大牛、企業資深工程師等深度學習,理論和實踐兩手抓,在專業課程中了解企業實際案例、洞察行業發展前沿。
此外,大灣區的企業集群也讓該校學生的就業深造十分通暢。比如,大灣區大學與中科大、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等知名高校,以及俄羅斯科學院斯捷克洛夫數學研究所、布達佩斯中子中心等世界一流科研機構開展了聯合培養博士后、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也為學生創造了通往世界的渠道。
![]()
當“世界工廠”的標簽逐漸被“創新策源地”所替代,廣東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深層意義已然顯現。這不僅是人才供給缺口的填補,更是區域經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核心樞紐。正如當年“三來一補”成就了廣東制造的世界地位,如今以大灣區大學為代表的新型高校矩陣,正在為粵港澳大灣區參與全球科技博弈鍛造最關鍵的智力密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