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事大家也都知道, 美國從8月7日開始對印度輸美商品征收25%的關稅,對于印度的那些特產,比如紡織品、珠寶首飾、汽車零部件、海產品等主要出口商品將課以50%的重稅。這兩天看到不少評論,說他倆鬧掰了,正好可以聯印制美,咱們今天就分析下這事。
要分析這個問題,就得先聊清楚印度和美國到底啥關系。
很多小伙伴有個誤區,以為印度和美國關系還不錯,事實上他倆之間比較復雜。
自從印度建國到現在,印度最主要的盟友,一直是俄羅斯。這個之前講過很多次了,印度跟中國有領土糾紛,為了制衡咱們,就得引入一個強大的外援,那就是俄羅斯。
恰好俄羅斯也有巨大的領土處在中國眼皮底下,而且那塊領土上沒啥人,說不擔心幾乎是不可能的。
尤其印度是極度缺油的,恰好俄羅斯最不缺的就是這個,進入油氣時代之后,他倆毫不意外關系越來越近。
在整個冷戰期間,印度名義上不結盟,但事實上一直偏向蘇聯,蘇聯對印度也不薄,大量給印度工業項目,在聯合國日常動用否決權來幫印度說話。尤其中蘇決裂后,蘇聯開始刻意拉攏印度,隨后中印也爆發了沖突,印度也上桿子跟著蘇聯,從此他倆關系更是好的穿一條褲子。
理解了他倆之間的關系,才能理解為啥印度的死對頭巴基斯坦跟中美關系好,因為美蘇是敵對關系,中印是敵對關系,巴基自然而然就跟敵人的敵人走一起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的時候,巴基斯坦慘敗,“東巴”,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要獨立,美國強勢介入支持巴基,把航母作戰群開進了孟加拉灣,印度也在蘇聯的支持下跟美國硬剛,美印雙方劍拔弩張,隨后在很長時間里美印關系跌到了冰點。
但是美印之間又有個奇怪的共同點,就是印度也是個民主國家,美國一直覺得能拉攏印度。邏輯也不復雜,民主國家的政策是跟著民眾走的(主要是美國自己這么認為),只要民眾親美,政策就能維持穩定,印度老百姓,尤其是印度精英階層親美這事不用多說了吧。所以美國一直認為,印度有親美的基礎,所以從沒放棄拉攏印度。
1971年的沖突之后,美國慢慢反應過來,覺得不能把印度逼到完全倒向蘇聯。也正是基于這一點,1971年大沖突之后,它倆用了七八年時間慢慢恢復了關系,但也不想走太近,畢竟印度跟蘇聯關系太鐵,萬一補貼印度太多,這貨到時候跟蘇聯跑了,美國養虎為患傳出去丟人。
冷戰結束后,世界進入了“美國時代”,印度也意識到之前的計劃經濟問題很大,開始轉向市場經濟,并且嘗試主動跟美國處好關系。
對,印度之前也是學蘇聯計劃經濟占主導,到了1991年,整個國家快破產了,從那之后才轉向市場經濟,這些年重點學習咱們也在搞沿海貿易、大基建和房地產。 當然了,冷戰之后印度繼續跟俄羅斯保持很近的關系。
印度轉向之后,印美關系整體趨勢是越來越好,但同時沖突不斷。
比如1998年,當時印度瘋狂上馬核試驗,美國帶著西方國家對它進行了大范圍的制裁,世界銀行對印度斷了貸款。一大堆項目沒了美國的技術支持直接停在了那里,中東的王爺們也配合不給他石油,外資瘋狂出逃,印度當時非常難熬。
后來又湊上去跟美國好話說盡,簽了協議,答應再不作妖,美國才原諒它。
現在印度極度依賴美國,美國為了制衡中國,也給了印度大量的技術和市場份額,現在他倆的關系是“ 全面全球戰略伙伴關系 ”,他倆的戰略是啥,不用多說了吧。
那他倆就進入了蜜月期,從此鬼混在了一起了?
并沒有。
首先印度現在不太行,但是國際上普遍認為以他的體量,它將來可能會非常強,美國現在也在忌憚過二三十年,亞洲又出來一頭巨獸挑戰他的地位。
印度會崛起這件事,咱們國內可能并不認可,不過我現在也隱隱有種擔心,因為短短幾年時間,印度的南方沿海變化大極了。他們也在走中國這種“沿海帶動內陸”的發展模式。
此外美印之間的共同點,比中美之間的共同點都少,或者說少得多,他倆一致的地方,都是些不咋地的地方,比如亂七八糟,各地烏煙瘴氣。印度在每件事的做事風格上,都讓美國氣不打一處來。
比如印度的高關稅,還有它內部的人權問題,婦女地位低下,宗教沖突問題,還有印度特立獨行的政策制定,幾乎每件事都讓美國煩這貨煩的要死,跟它說,他也不聽,聽了也不改。偶爾改一次,也吹噓是自己的偉大勝利。
而且印度人那個愛占便宜的毛病,從來也不缺席。比如美印貿易,印度一直各種高關稅,高關稅也就罷了,很多東西根本不讓美國產品進入,反正理由一大堆,貨物到了港口,找個理由不讓卸貨,代理商去交涉,就讓走流程,一走就是半年。拖半年不是說半年后要給你解決,而是半年之后又半年。
時間久了,大家也發現了,印度從來都是表面一套,背面一套,真正規則從不說清楚,簽下的合同不到最后結款根本不算數。要不是美國找不到大國來跟中國抗衡,死都不會理印度。
而且印度還有個特點,他的決策依據,從來都是他自己,從不給別人面子。
在俄烏戰爭和巴以沖突中就能看出來,俄羅斯和烏克蘭打起來了,美國和西方都支持烏克蘭,但印度不是,他表面中立,私下里明確支持俄羅斯,并且堅持買俄羅斯原油,不僅買,還倒賣。這也是這次特朗普制裁印度的原因。
這讓很多支持俄羅斯的人以為印度跟他們是一伙的。
但隨后以色列和周圍的國家打起來了,印度又幾乎明確站隊以色列, 印度常駐聯合國代表在安理會強調 “恐怖主義威脅”,暗示支持以色列的先發制人行動。而且印度官方一再重申,印度對以色列的態度長期以來一致的,那長期以來是啥態度?
2023 年巴以沖突時莫迪政府高調宣稱“與以色列站在一起”,這就是他們的態度。
哪怕在以色列和伊朗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印度依舊高調宣布購買以色列武器,這讓中東國家對它破口大罵,但也沒用,就這么任性。
這下把伊朗和俄羅斯氣的夠嗆,不過俄羅斯早就適應了印度的風格了,也沒說啥。
現在大家就懂了,為啥美國這次對它這么狠,直接給了25%關稅,不僅僅是懲罰他買俄羅斯石油,也是對他之前各種惡心人行為的總結算。
我看了下,這貨依舊在那里胡攪蠻纏,一會兒在那里哭訴自己多委屈,一會兒又要保持強硬,還在跟中國拋橄欖枝。
說了這么多大家也發現了這么個問題:
印度對美國一直處于一種很奇怪的狀態,美國的大部分主張,他都不跟,美國的話,他也不聽。
直到美國對它忍無可忍,使勁搞一次,讓它去死,它又貼上去了,美國也希望拉攏這貨,怕他跟俄羅斯走太近,用不了多久,他倆關系又正常了。
主要也是它盡管心眼多,但心里很清楚,自己離了西方根本活不下去,這一點可能印度老百姓不一定支持,但卻是印度上層精英普遍共識。
而且它很擅長踩別人底線,每次把別人踩怒了,就趕緊跪地求饒,等對方放過他,又開始瘋狂作妖。
說到這里,其實就很清楚了,印度和美國鬧翻了,是不是今后咱們可以跟印度聯合起來?
做夢呢。
印度這種貨色,你跟它搭伙,他能把你折騰死。
任何組織,一旦把印度弄進來,它幾乎會在所有事情上唱反調,以彰顯自己的非主流氣質。
這段時間網上流傳一句話,叫“雙輸總是好過單贏”,印度明顯就是這么個貨色,而且很注重底線思維,他的底線就是“千萬不能單贏”,尤其別人不能單贏,用現在網上的話說,“看你考上了,比我自己沒考上都難受”。
我看那貨這兩天又在沖中國拋橄欖枝,不出意外,這是在給自己提供和美國談判的籌碼,威脅美國如果繼續對它強硬,它就倒向中國。等美國態度一軟化,說不定立刻交投名狀。畢竟他倆不是對手關系,沒有領土接壤,美國又是他的大客戶。咱們恰好相反,咱們今后在很長時間里,都是印度的潛在對手和假想敵。
說到這里,大家清楚了吧。不出意外,這貨過幾天又屁顛屁顛跑老美那里去了,因為它是真離不開美國。而且印度的上層精英普遍是認可美國的,這種打心底里的認同感,幾代人都扭轉不過來。
另一方面你把它拉攏過來,他會在所有事情上都唱反調,能把你所有事都給搞砸。這種隊友,不要也罷。
不過從這事也能看出來,美國用關稅大棒折騰所有人,大家都得跟他談,看著是霸權,本質還是因為它手里有“消費能力”這張牌。
很多人不知道,巴西也是高關稅,卻沒人當回事,說白了,它的消費力太弱了,有沒有它都無所謂。美國真正的武器,其實就是它老百姓的購買力。我們今后真正的盟友,也應該是我們這巨量人口催生的購買力,只要有強大的購買力,一方面說明我們老百姓的收入上去了,可以化解矛盾,提升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是巨大的對外籌碼。
全文完,感謝閱讀,如果喜歡請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