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凌晨,香港荃灣荃華街3號悅來酒店內,一場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家四口命案”震驚了整個香港。一名37歲曾任職紀律部隊的男子從酒店18樓墜亡,而他36歲的妻子以及年僅6歲和3歲的兩個兒子,被發(fā)現靜靜地陳尸于酒店套房之內,現場的慘狀,光是想想都讓人揪心不已。
28日早上,男女死者的家屬分別乘坐私家車匆匆趕到富山公眾殮房,為辦理認尸手續(xù)事宜而來。到了中午約12時,死者家屬又相繼乘車離開。坐在車廂里的他們一直低頭不語,那哀傷的神情,仿佛被巨大的悲痛籠罩,讓人看了心生憐憫。
![]()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慘案發(fā)生的那一刻。7月27日凌晨4時45分,荃灣關門口街一間酒店附近便利店的職員,心急如焚地撥通了警方999電臺,稱有人從高處墮下。警員們火速趕到現場,只見一名男子倒臥在酒店對出的馬路上,身體多處骨折,盡管意識尚存,但情況十分危急。隨后,男子被緊急送往仁濟醫(yī)院全力搶救,然而,命運還是無情地奪走了他的生命,5時03分,他被證實不治。
與此同時,警方迅速進入酒店房間展開調查。這間月租4萬元的一廳兩睡房單位,租期從5月中旬一直到8月初。房間內,防盜鏈從里面緊緊鎖上,酒店職員無奈剪開防盜鏈后,眼前的一幕讓人觸目驚心:一名女子和兩名男童分別倒臥在大廳地上以及兩個睡房的床上,三人的頸部均有明顯的刀傷。救護員趕到現場進行急救,但最終回天乏術,5時27分,宣告三人死亡。
![]()
據警方披露的細節(jié),女死者仰臥在大廳地上,背部有一處刀痕,頸部更是有兩處刀傷;6歲的兒子倒在右側睡房的床上,頸部有多處刀痕,右手掌及右前臂也有刀傷,床單和枕頭被血跡染得斑斑點點;3歲的兒子則倒在左側睡房的床上,頸部遭割開,心口還有4處刀傷。
在現場大廳的沙發(fā)上,一把染血的24厘米長尖頭廚房刀被發(fā)現,刀身已經彎曲,很可能就是這起慘案的作案工具。房間內沒有打斗的痕跡,門窗也沒有撬動的跡象,門外也沒有血跡,閉路電視顯示,死者一家在26日晚9時許返回房間后,就再也沒有外出,也沒有其他人進入過房間。
![]()
經過深入調查,我們了解到,墜亡男子姓紀,37歲,曾經任職于香港紀律部隊,在今年7月中旬正式離職。他的妻子是一名家庭主婦,偶爾會替人補習,兩個兒子分別就讀于幼稚園和處于幼齡階段。紀某一家從5月起就開始租住悅來酒店,原本計劃在8月舉家移民英國。
![]()
那么,這樣一個看似有著美好未來的家庭,為何會遭遇如此悲慘的結局呢?警方透露,紀某長期受抑郁癥的困擾,他曾向親友透露,自己擔心小兒子的腳患問題,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好家人。在案發(fā)前數小時,他在社交平臺發(fā)布了帖文,稱“情緒病很可怕,自己被吞噬”“對不起老婆和兩個孩子”,還流露出了輕生的念頭。他的朋友看到后,趕緊報了警,可惜的是,還是沒能及時阻止這場悲劇的發(fā)生。
荃灣警區(qū)助理指揮官(刑事)盧自力警司在記者會上表示,這起案件沒有搜掠的痕跡,死者也沒有財政壓力,更沒有家暴的記錄。現場雖然沒有發(fā)現遺書,但紀某在社交平臺上的帖文與案件高度相關。警方目前正在調查他行兇時是否服用了藥物,并且會通過科學鑒證和法醫(yī)檢驗來還原案發(fā)的全過程。盧自力強調,初步判斷這是一起家庭悲劇,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有他人涉案。
![]()
涉事的悅來酒店是荃灣區(qū)知名的四星級酒店,房間面積約72平方米,還配備了健身房、泳池等設施,平日主要接待家庭客人。案發(fā)后,酒店管理層拒絕回應媒體的采訪,只是表示會全力配合警方的調查,涉事的房間已經被封鎖。
就這起釀成一家四口死亡的倫常命案,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指出,案中死者很可能是受情緒病的困擾,他呼吁市民一定要正視情緒病的問題。他說,像抑郁癥這樣的情緒病,并不是簡單地去行山吃飯就能讓人恢復開心的,它可以在無聲無息中影響病人的行為甚至思考能力,讓患者對生命感到無助和絕望。
![]()
馮浩堅還表示,抑郁癥是一種十分嚴重、牽涉生理和心理等頗為復雜因素的疾病,未必能單靠個人的意志就輕易克服和解決。他提醒市民,如果發(fā)現身邊的人持續(xù)受到情緒病的困擾,出現無故失眠、失去動力甚至有自殺的念頭,或者自己也受到一些情緒的困擾,就應該盡早找人傾訴,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可以找社工、非牟利機構、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yī)生。他堅信,情緒病是可以醫(yī)治的,如果及時獲得適當的治療,患者是可以完全康復的,他希望類似的悲劇不要再發(fā)生。
![]()
家庭及親子教育工作者司徒漢明也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在人生的路途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或困擾,最重要的是要曉得面對、處理和解決,千萬不要拖延和逃避。因為困難如果拖延著不解決,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后自己就會“頂唔順”而爆煲。他形容情緒病是一種“思想病”,通常是一個人過度地想一些負面、不快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會鉆牛角尖,就好像被囚在“思想監(jiān)獄”里無法走出來。
而當一個人長期有負面情緒,情緒就很容易被身邊的事物引發(fā),就像智能手機的觸控屏幕一樣,“一碰就著”。他估計,男死者可能是受長期困擾卻沒有求助,特別是中國男性,一般面對問題會獨自面對,很少求助,因為他們覺得求助就是弱者、是懦夫的行為,所以選擇死捱死頂,把自己鎖困起來,最后被逼入了墻角。
![]()
對于案中三母子疑遭男死者無辜殺害,一家四口共赴黃泉的悲劇,司徒漢明痛心疾首地指出,自殺本身就是不理智的行為,當自己遇上困難,還要選擇傷害身邊的親人,這種情況實在是令人悲痛。他認為,當情緒被引發(fā)到極點爆煲時,當事人就會失去理智,變得失控,從而做出失常的行為。而要做到傷害身邊的親人,會有兩個十分極端的想法和做法,一是與家人關系欠佳,因為仇恨而作出傷害;另一種是因為雙方關系密不可分,在自身覺得生無可戀的情況下,認為留下親人會讓他們痛苦,所以只好“帶埋”他們一起走,司徒漢明形容這是一種十分極端且鉆牛角尖的想法。
好好的一個家庭,原本有著美好的移民計劃,為何會在這關鍵時刻釀成如此慘烈的悲劇?紀某究竟是被怎樣的“思想監(jiān)獄”所困,才會對妻兒下此狠手?這背后的真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也希望能給更多人敲響警鐘,關注自己和身邊人的心理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