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鎮聯合武漢理工大學“青力青為”志愿隊,以“青”力“船”承 “河”“海”相依為主題,共同舉辦暑期托管班。2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與80余名鄉村兒童共同開啟了一段融合紅色教育、科技創新與藝體實踐的成長之旅,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
紅色基因傳薪火,青春講述潤童心。在“理·悟”紅色講堂中,大學生志愿者們化身“小講師”,通過PPT演示、短視頻展播和情景互動,帶領孩子們重溫革命故事。志愿者以“一艘紅船的使命”為引,講述中國共產黨從南湖啟航到民族復興的輝煌歷程。孩子們圍坐在講臺前,時而舉手追問“紅軍長征走了多遠”,時而模仿革命先輩的誓言,教室中回蕩著稚嫩卻堅定的童聲。
![]()
科技賦能啟智慧,船模制作探海洋。“理·研”創新教室里,志愿者與孩子們結成“創想搭檔”,共同完成船模制作、積木搭橋等科技實踐。在“橋梁工程科普”環節,志愿者引導孩子們用積木塊、塑料連接件搭建微型拱橋。當首座自制積木橋在測試區穩穩承受住玩具車的重量時,孩子們激動地歡呼:“我們的橋能像趙州橋那樣歷經千年不倒!”活動累計產出船模、立體拼圖等作品50余件,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初步感知橋梁構造與海洋文化。
![]()
藝體融合促成長,七彩課堂煥活力。“理·韻”文藝課堂與“理·趣”體育互動成為孩子們最期待的環節。在繪畫課上,志愿者以“我心中的大海”為主題,引導孩子們用蠟筆描繪藍色夢想;操場上,志愿者設計“投壺”“跳繩”等趣味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體育的樂趣。
校地聯動結碩果,鄉村振興育新苗。本次“暑假托管班”設置紅色教育、安全科普、科技實驗等6大類課程,參與志愿者與學生達近百人,活動寓教于樂,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據悉,西河鎮聯合武漢理工大學已連續3年共同舉辦“青力船承 河海相依”暑假愛心托管班,實踐活動被各類媒體累計轉載報道71次,其中18家國家級、省部級媒體及平臺累計報道41次;活動期間,共建社會實踐基地、勞動教育基地,鄉村振興實踐教育基地、海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等實踐基地共4個。
下一步,西河鎮將與武漢理工大學持續深化校地合作,整合團委、學區、婦聯、新型經營主體等多方力量,以“青力”踐行使命,用“船”承精神搭建起城鄉教育的橋梁,以“暑假愛心托管班”為載體,為青年學子提供了扎根基層的成長舞臺,讓鄉村兒童收獲知識與快樂,共同譜寫出校地協同振興的青春贊歌!
來源:西河鎮團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