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官院士團隊
新書發布
![]()
專家推薦
我們每個人的選擇,都在悄然塑造地球的健康軌跡,而《星球健康》像一面鏡子,既照出人類文明的痼疾,也映現出希望的微光,引導我們在復雜世界中做出有利于人類與地球雙贏的決定。愿我們攜手同行,以科學為基,以人文為魂,共同守護“健康的人類,健康的星球”。
陳馮富珍
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干事(2007~2017)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創始院長
![]()
概念由來
星球健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于2023年11月6日在“一帶一路”青年科學家論壇首次提出的系統性科學概念,強調人類的健康與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密不可分,需通過跨學科研究和國際合作實現平衡發展。
星球健康聚焦人類、動物、植物及微生物所共享的生態系統,倡導通過系統性政策與實踐維護地球整體機能,是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新方向。
關于星球健康的創新引領性專著《星球健康》的正式出版代表著相關研究進入了從概念倡議向證據整合與行動框架落地的關鍵階段,為學界和政策界填補了本土化、創新引領性的理論空白。
為人類世提供了路線圖
本書以跨學科視角,將公共衛生、生態學、經濟學與政策研究有機融合,系統呈現了傳染病、慢性病、氣候危機、環境污染與社會不平等多重議題的內在耦合機理。
人類健康
健康是多維度的,不僅體現在生物學上的正常狀態,更強調心理和社會層面的和諧。
人是一個結構與功能相協調、軀體與精神相適應、生物–心理–社會和諧統一的整體。
星球健康為我們提供了揭示人類健康與地球生態系統健康之間的復雜非線性關系的全新視角;探討人類健康核心領域的負擔和現狀,以期為識別和應對全球健康挑戰提供更加系統的科學依據,以及更加協調、有效的全球健康行動。
動植物健康
多種因素會對動物的健康產生影響,包括環境、飲食、疾病等,能源消費對動物健康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首先,空氣污染物可以通過呼吸和食物鏈進入動物體內,對動物健康產生影響。其次,能源開采和使用過程中導致的環境破壞,如森林破壞和水源污染,也會直接影響動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影響動物健康。有研究發現,空氣污染物會和植物揮發出的吸引昆蟲傳粉的有機物混合,從而影響并減少昆蟲傳粉。有研究指出,空氣污染對野生動物的生存和繁殖產生的負面影響,可能導致種群數量減少和生物多樣性喪失。
環境健康
人類活動導致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已經對星球的各個角落都造成了嚴重影響。目前,全球環境正在發生變化: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接連出現,全球范圍內傳粉昆蟲種群逐漸衰退,漁業資源不斷減少,人類可用的宜居土地面積已縮減至總量的一半。
然而,星球具備驚人的自我修復能力,前提是人類愿意成為其守護者而非破壞者。通過減少污染排放、恢復生態系統、發展綠色科技與加強跨國合作,我們仍有機會讓星球恢復生機。
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環境不僅是道德責任,更是生存策略。我們保護的不僅是森林、河流、空氣和土壤,更是人類未來的生存根基。
社會健康
人類依賴生態系統以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如食物、能源和水資源等物質產品需求,以及休閑游憩、旅游和康養等非物質產品需求。其中,健康是人類的核心需求,與每個人的生活休戚相關。人類健康可分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
社會健康強調人類構成的社會群體在環境中的生存和適應能力,使人類群體表現出良好的社會穩定性和凝聚力。
![]()
可持續發展科學的未來:
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星球健康
在人類世,人類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加速增長,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的影響急劇擴大,并持續地以多種方式在地球系統中占據主導地位。這意味著人類與生態系統之間的沖突不斷加劇,給人類–自然耦合系統帶來巨大挑戰。
為了呼吁全球社會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維護星球的健康和人類后代的福祉,本書探討了能源需求、資源消耗、人口變化、城市化以及消費模式等關鍵因素如何塑造地球系統的健康狀態,凸顯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功能與結構的主導作用,以及這些活動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適應性和社會經濟福祉的廣泛影響。
為了實現地球系統的可持續管理,必須采取跨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方法,促進環境、經濟和社會系統的協調發展。
![]()
![]()
![]()
![]()
![]()
![]()
目錄及內文展示
內容簡介
本書以“星球健康”為核心理念,系統闡釋了人類健康與地球生態系統健康的耦合與互饋。全書11 章,從概念溯源出發,逐層探討了傳染病和慢性病負擔、人與自然共同演化、生態系統服務退化、資源開采與全球貿易足跡、食物系統與營養安全、多圈層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危機及城市化挑戰,并展望了可持續發展科學的未來。編者綜合最新研究與案例,交叉運用公共衛生、生態學、地球科學、經濟學與政策分析,揭示環境壓力、社會經濟驅動力與健康風險的復雜網絡,提出以系統思維、跨學科合作和協同治理推動人類與地球共生共榮的行動路徑,為應對全球環境危機提供科學基礎與實踐指南。書中配以豐富的圖表與思考題,既可作理論讀本,亦便于教學與研討。
中國生物志庫
訪問:http://species.sciencereading.cn
收錄中國近10萬種現生生物物種,提供科學權威的生物學信息,包括:物種名稱、分類地位、形態特征、地理分布、功用價值、理論知識、精美圖片, 為用戶提供全面的知識服務解決方案。
中國生物志庫匯集了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權威生物學著作,并依據最新出版物持續更新。
SciLife
微信號 : Sci_life
在線優先出版
掃描二維碼進入閱讀
科學出版社在線優先出版平臺
新書上線,掃碼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