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凈月高新區的天慧幼兒園、星跡幼兒園同步開園,以差異化的辦學特色,讓周邊家庭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普惠的學前教育。一直以來,凈月高新區始終將教育作為“民生優先”的重要抓手,在“十四五”時期以“聚智、賦權、集群、共生”的發展策略,錨定“立德樹人示范區、優質均衡先行區、教育現代化實驗區、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四區建設目標,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優質、開放、創新、融合”的凈月教育品牌,一所所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讓教育的溫度傳遞到每一個家庭。
![]()
凈月高新區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
優化供給
精準布局回應民生期盼
隨著凈月高新區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各類產業集聚效應凸顯,來凈月高新區創業就業的企業職工、中青年人才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對入學需求的持續增長,對教育精準化布局和動態調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百姓對優質教育的迫切需求,凈月高新區以“建、轉、并”三個措施,構建起覆蓋全學段的優質教育供給體系。
![]()
凈月高新區明澤學校現代化校舍
在具體措施上,首先是建學校、增加學位。自“十三五”以來,凈月高新區新建在建擴建擬建學校13所,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19800個,從根本上緩解了“入學難”問題。聚焦民辦學校規范發展,凈月高新區還與東北師大附屬小學、吉林省二實驗學校簽訂了民辦學校轉公協議,為全區提供了4500個優質公辦學位,進一步提升了凈月高新區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每年為廣大家長免除教育支出6750萬元,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彰顯了政府辦好民生教育的擔當。此外,凈月高新區還結合部分村小規模逐年減少、辦學質量不高的實際,將轄區內3所小規模學校撤并,教師根據專業特長和各校實際需求,通過自由選崗和定向選派的方式,得到了合理的安置,學生就近派入優質學校就學,在有效提升教育資源整體效能的同時,通過資源配置優化,實現了百姓上好學的實際需求。
截至目前,凈月高新區全區公辦中小學校已達20所,公辦教職工人數2098人,公辦中小學在校生人數31614人,公辦幼兒園14所,形成了“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的全學段教育服務網絡。
![]()
凈月高新區天慧幼兒園
引入資源
借勢發力激活優質均衡動能
教育發展,資源是關鍵。面對區域教育內涵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所需、百姓所盼,凈月高新區深刻認識到,只有高水平引入優質教育資源,才能打破困局、借勢發展。為此,凈月高新區做了三件事:把國內優質資源借過來、把省內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引進來、將區內優質資源用好,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作為教育部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和中國教育學會“十三五”“十四五”緊密型教改實驗區,凈月高新區實施“雙區并進”策略,將凈月教育整體融入國內改革發展洪流。教育部改革實驗區方面,通過“項目聯盟實施+專家跟蹤指導+政府支持保障+點線面逐步推開”的策略,通過區內省二遠洋學校、華蘊學校、華岳學校、明澤學校、東師附小凈月實驗校和中海南湖實驗學校作為項目聯盟召集學校,凝聚起區域教育改革的最大合力,努力探索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域教育教學改革新模式。中國教育學會實驗區方面,借助中國教育學會國內頂級專家平臺,挑選一批契合度較高的新優質學校作為改進樣例,系統設計了“一校一理念、一校一規劃、一校一章程、一校一特色”的學校發展技術路徑,讓每所學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向。與此同時,還先后引入了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等優質教育資源,形成了樣態豐富、各具特色的教育發展格局,實現了新建學校快速優質化、轉公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發展勢頭。 在此基礎之上,凈月高新區還在原有合作委托學校實行一體化管理的基礎上,按照“1+1”的方式,成立了5個深度協作型教育集團和4個城鄉一體化教育集團,通過項目共建和優質引領的方式,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引領輻射作用,實現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
凈月高新區幼兒園小朋友在創客教室開展手工實踐學習
深化改革
創新機制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
從曾經的教育“洼地”到如今的跨越式發展,凈月高新區抓住改革創新的“牛鼻子”,通過實施“集群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學校辦學自主權回歸改革、教育評價改革”,以制度創新破解發展難題,為教育高質量發展裝上“加速器”。
根據轄區教育樣態豐富多元的特點,凈月高新區將全區中小學分為合作委托學校集群、新優質學校集群和鄉村教育集群,借助外部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形成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校同步發展。尤其是凈月高新區鄉村共同體發展模式,在中國第三屆基礎教育論壇上承辦分論壇,向全國介紹經驗,點擊量達160萬人次。
如果說集群改革是推動教育均衡的“基礎底盤”,那么,分配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支點,凈月高新區早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實施了教師分配制度改革,多勞多得、優勞優酬,這一改革極大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的積極性需要制度保障,學校的活力更需自主空間,凈月高新區實施了學校辦學自主權回歸改革,按照國家關于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的要求,科學有序擴大學校的人事管理權、資金使用權和教育教學自主發展空間,從“要我辦學”轉變為“我要辦學”。
放得下的同時,還要管得好。結合學校不同樣態和自主發展實際,凈月高新區還配套實施了自主雙線督導評價改革,將督導分為規范和自主兩條線,同時嵌入了增值性評價,將學校提升發展幅度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促進了不同基礎學校科學健康、創新特色發展。
![]()
凈月高新區中小學生合唱節的精彩表演
隊伍提升
筑巢引鳳涵養教育發展底氣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凈月高新區圍繞教師隊伍建設,實施了“引、培、管”鏈條式培養體系,從高質量引進、分層次培養、適切性管理三個維度,系統提升隊伍的專業素養與育人能力。
為吸引更多教育人才扎根,凈月高新區建立靈活的引入機制,通過應屆畢業生選拔、社會公開招聘、優秀人才引進三種渠道廣納賢才,同時強化學校在教師遴選過程中的話語權和人才引進自主權,確保“引才”與“用才”精準匹配,讓優秀教師既能“引得進”,更能“用得好”。
![]()
凈月高新區中小學生在運動會上的精彩表演
引進來,還要育得強,在教師培養上,實施課程改革項目下的精準化培訓。為確保教育部教學改革實驗區六大項目高效落地,凈月高新區針對校長、骨干教師、新教師和全體教師開展分層培養:通過問卷調查精準掌握教師需求,量身定制培訓“菜單”,實現教師培訓需求全覆蓋、專業基本素養提升培訓全覆蓋,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培訓中找準定位、補齊短板、提升能力。
育得強,更要留得住。在教師管理上,凈月高新區重點破解合同制教師的“后顧之憂”,在全省率先實施中小學合同制教師分級管理改革,建立與編制教師相匹配的合同制教師工資體系,顯著提高了合同制教師的工資待遇,讓他們能夠安心從教、潛心育人。同時,按照“學校需求、區內平衡、政策激勵”的原則,制定校級領導、骨干教師輪崗計劃,從政策支持、待遇保障等方面鼓勵優秀教師跨校交流,在全區學校間形成“強帶弱、老帶新、大帶小、城帶鄉”的良好合作氛圍,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經過多年精耕細作,凈月高新區教育實現了從弱到強的良好發展局面,教育規模持續擴大,學校布局更加合理,發展內涵更加豐富,教育質量大幅提升。綜合改革從“破冰試點”跨入“深水探索”,學校發展從“點狀優質”跨入“集群提升”,辦學水平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教育發展生態明顯優化,教育競爭力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來源:長春日報
初審:李佳月
復審:魏興瑤
終審:孟 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