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武漢大學11月7日訃告,著名教育家、有機化學家,該校原校長劉道玉,因病醫治無效,于當日15時33分在武漢逝世,享年92歲。南都N視頻記者了解到,劉道玉在教育部任職期間,曾作為會議秘書長之一參與鄧小平主持召開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作為武大校史上的一位著名校長,他率先推行學分制、導師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改變了很多武大學子的人生軌跡。
![]()
劉道玉。
劉道玉1933年11月出生于湖北棗陽,1953年考入武漢大學化學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畢業后留校任教,1982年被評為副教授,1985年晉升為教授;先后任武漢大學教務處處長、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校長。曾任教育部黨組成員、高等教育一司司長,兼任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二、二十三屆理事會理事,武漢市人民政府第一、二屆咨詢委員會主任等職;是中國共產黨第十次、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劉道玉在教育部任職期間,作為會議秘書長之一參與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參與組織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研究生工作座談會等重要會議,在恢復統一高考及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另據武漢大學介紹,在擔任該校校長期間,他解放思想、銳意創新,為教育教學改革開風氣、辟新局,率先推行學分制、導師制、主輔修制、雙學位制、插班生制、轉專業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為武漢大學和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武漢大學訃告稱,劉道玉同志潛心育人、誨人不倦,為學生講授《輻射高分子化學》等課程,編寫《有機氟化學》教材,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科學通報》等重要刊物上發表系列學術論文,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獎項。退休之后,他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繼續關心教育事業發展,致力于愛的教育、創造教育研究,出版相關著作二十余部,為推動創造性人才培養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劉道玉同志的高尚品格和突出貢獻,贏得了廣大師生、海內外校友的尊敬和愛戴。他的逝世是武漢大學的重大損失,是我國教育界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深切緬懷劉道玉同志!”
劉道玉在武大任教及掌校期間,也改變了很多武大學子的人生軌跡。南都記者注意到,畢業于武漢大學并曾在該校任教的著名學者易中天,此前公開表示:“劉道玉是我們武大人永遠的校長。”
他說:“在武漢大學我上課不點名,正因為受到劉校長教育思想的影響,所以我在課堂教學第一個是敞開大門,你報名選修的你來修,沒報名選修的想來聽就來聽。所以我的課堂上不但有武大中文系的學生,也有外系的學生,不但有外系的學生,還有外校的學生。武漢大學的門是敞開的,所以當時我上課的時候,武大當時最大的教室是教3樓001,窗戶外面都是人,不用維持課堂紀律,也不用點名。”
據悉,劉道玉的遺體告別儀式定于11月11日(星期二)8時,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殯儀館天元廳舉行。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侯婧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