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打造歷史上首屆“碳中和”全運會,廣東賽區的89個場館目前已經交付使用,這些場館里有什么“綠色密碼”,我們先到國內首個零碳體育場館——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攀巖場去看看。
大學城零碳攀巖場
自己發電 還會省錢
總臺央視記者武兵介紹,她剛踏進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攀巖場,目光就被兩樣東西吸引——墻上五顏六色的“凸起疙瘩”,以及密密麻麻的“藍色小方塊”。這兩個看似普通的設計,實則藏著讓該場館成為“國內首批零碳體育場館”的關鍵秘密,戳視頻↑一起來探尋這個能“自己發電、還會省錢”的賽場有多酷。
天河體育場
環保技術組合拳 降碳率超56%
作為廣州的體育符號之一,天河體育中心承辦過六運會、九運會和亞運會的賽事,此次十五運會,天河體育中心承擔足球、排球、三人籃球等多項賽事任務,那里又有怎樣的改變呢?
據介紹,天河體育中心的場館改造是通過系統應用節能環保建材、高效機電設備、智慧照明系統,配合海綿城市措施,形成技術組合拳,有效降低場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
總臺記者劉潤澤介紹,天河體育場的外窗采用隔熱鋁合金窗框搭配低輻射中空玻璃。就像給建筑涂了防曬霜,能夠大量反射太陽輻射,有效降低室內空調負荷。
![]()
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綠色低碳設計負責人 譚海陽:改造之后,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的建筑的降碳率可以達到56.9%。我們采用的是高效的全直流變頻空調系統,它相比節能標準還可以進一步降低11%到23%的能耗。
為打造史上首屆碳中和全運會,場館里在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細節融入了“綠色低碳”理念。
![]()
總臺記者 劉潤澤:我國自主研發的預制型橡膠跑道系統具備防滑耐磨功能,又提供優秀的沖擊吸收,全套生產回收閉路循環,低碳零廢。
![]()
跑道研發人員 陳晨:在低碳這一塊,我們在生產的過程中,其實大量啟用現在數字化的控制過程,讓整個的生產過程中能耗降到最低,排放也降到最低。
延續綠色理念
“無廢全運”貫穿始終
在本次全運會的場館改造過程中,設計單位將 “無廢” 理念貫穿始終。綠色不僅在場館里,更是延續到賽后,場館化身全民健身空間,讓綠色辦賽的 “密碼” 持續釋放生態價值。
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天體改造項目負責人 聶珺:在這一次的場館改造中,除了要滿足全運會比賽,我們把賽后的市民的需求也作為改造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
在看不見的場館幕后,數字化技術已經運用在能源消耗的精細化管理。天河體育中心的能碳管理平臺系統大屏上,用電量、用水量、碳排放量及環境參數實時跳動,各類數據一目了然。
![]()
能碳管理平臺系統負責人 馬中旺:還可以針對能耗使用的異常情況進行預警,比如說當天的用量超過30天平均值的時候,我們平臺會產生一些告警。通知場館方關注能耗的使用情況。
![]()
此外,為推動 “無廢全運” 落地,廣東環境部門賽前做好綠色規劃:場館建設優先用可循環材料,賽事物資推行綠色采購,以電子門票、數字化指南減少紙張消耗。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處副處長 李楠:賽時我們推動固體廢物應減盡減,推動構建賽時賽事場館可回收物分類體系,布設智能化的垃圾分類回收設施。賽后的物資設施方面,倡導循環利用,應用盡用,永久性賽事場館在賽后進行多元高效再利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