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上來就問,還扯什么“中華臺北”,直接叫“中國臺灣省”不就完了嗎,規矩就是規矩,愛來不來,這話說得糙,但理兒是不是這個理兒呢
![]()
2026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于2026年11月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行。臺當局近日表示擔憂,稱可能無法平等參與會議,并對與會代表的人身安全表示關切。
根據11月4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報道,中國外交部在回應路透社時發布聲明稱,“不存在安全疑慮”,并強調“中華臺北”參與APEC活動的關鍵在于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以及APEC相關的諒解備忘錄。
由此可以看出,大陸方面對臺當局能否參加APEC活動持較為寬松的態度,僅提出了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以“中華臺北”的名義參會,二是參會人員必須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APEC相關的諒解備忘錄。
![]()
2026年,APEC峰會將在深圳召開,這本應是值得慶祝的好消息,可對岸某些人卻坐不住了。11月4日,他們突然跳出來大喊擔心“平等參與”和“人身安全”,這場戲到底是演給誰看?
聽聽這借口:人身安全?在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深圳,他們居然擔心安全問題。這葫蘆里賣的究竟是什么藥?難道他們心里沒有一點數嗎?
說白了,這根本不是擔心安全,而是在借題發揮,裝作不懂。他們真正想要的,其實是撕掉“中華臺北”這一層默契的窗戶紙,試圖以一個獨立實體的身份登堂入室。
![]()
此前,中國大陸宣布,2026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深圳舉行。
11月4日,民進黨當局發布“抗議聲明”,聲稱大陸要求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義參會,并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這對臺灣是侮辱,還要求大陸保證臺灣能平等、安全地參與會議。
對此,國臺辦發言人張晗在新聞發布會上簡潔回應道:“我們將按照‘一個中國’原則和APEC既有的諒解備忘錄處理臺灣地區參會事宜。”
![]()
大陸并沒有阻止臺灣參與,只是要求他們遵守規則。問題出在民進黨當局不愿當“中華臺北”,而是想作為“臺灣”自成“一國”。
從奧運會到世衛大會,再到國際民航組織和現在的APEC,民進黨每次都試圖借國際組織尋求存在感。大陸一再警告,他們卻一再試探,如今大陸不再忍耐,明確表示,必須表明態度,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否則別想進入。
臺當局當然明白這一點,卻偏要裝作不懂。他們在聲明中提出“平等、尊嚴、安全”的要求,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不是安全,而是被承認,挑戰大陸的底線。
![]()
這些年,民進黨當局一次次消耗大陸的耐心,不斷搞小動作、抹黑大陸,并高調宣揚“臺獨”。如今,大陸不再浪費時間說服,而是直接用行動表明立場。
這種轉變,實際上是兩岸力量對比的自然結果。大陸的經濟體量早已是臺灣的二十多倍,國際影響力更是今非昔比。一個連入場資格都靠政治表演維持的當局,根本沒有資格與大陸談平等。賴清德越是叫囂“臺獨”,大陸就越堅定“反獨促統”。
臺當局還聲稱擔心人身安全,認為大陸可能對臺代表不利,這種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既然大陸邀請APEC成員參會,就必定會保證所有代表的安全。
真正危險的,不是大陸,而是民進黨那種政治作秀。一旦在會場上胡亂言辭,只會更加丟臉。
![]()
臺當局開出的三項條件:改名、派官、要求安保,在北京眼里不過是老套的戲碼。
外交部直言不諱:想進門,先背好“一中”臺詞;國臺辦進一步表態:經濟官可以,政治臉免談。
紅線比深圳灣大橋還直——1991年APEC《漢城宣言》明確寫定的“地區經濟體”身份,三十年未改,今天也不會為了選舉季而讓步。
別誤會,這不是“打壓”,而是“按表操課”。2001年上海APEC,連戰以“中華臺北”領袖身份走進浦東會場,全程無任何意外;2014年北京APEC,蕭萬長同樣以同一頭銜,與奧巴馬擦肩而過,鏡頭里依舊握手寒暄。
![]()
先例就在眼前,民進黨卻假裝視而不見,偏要上演“被打壓”的苦情戲,實際上是在為2026年縣市長選舉囤積“子彈”。
芯片大佬王英郎的上場,看似是“產業救場”,實則是“技術換政治”的豪賭。
ABAC是APEC的工商傳聲筒,沒有主權符號,也沒有國旗國歌,過去臺灣代表坐進去時沒人眨眼。
現在,臺當局把臺積電推到前排,試圖借半導體供應鏈的“呼吸器”給自己輸氧,卻忘了一個關鍵規則:ABAC名單最終要提交給東道主審核——北京一句“不符慣例”,名單就能立刻作廢,讓王英郎帶著芯片回家。
![]()
要理解這次的爭議,首先得回顧臺灣參與APEC的歷史。1991年,APEC通過《漢城宣言》相關諒解備忘錄,明確規定臺灣地區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名義參與,僅限派遣經濟領域官員,不能涉及任何政治性表述或活動。
![]()
這一安排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達成的,也是臺灣參與APEC的唯一合法方式。過去幾十年,臺灣一直按照這個規則參會。例如,2023年在舊金山的APEC峰會,臺灣派出了經濟部門負責人;2024年在秘魯的峰會,同樣是經濟官員。
但賴清德上臺后,民進黨試圖打破這一規則,試圖讓臺灣以“主權國家”的姿態參會,甚至考慮派“外交部長”或“副總統”出席,這才引發了如今的爭議。也就是說,并非大陸“收緊”了條件,而是臺當局試圖“突破”規則,推動“臺獨”。
![]()
更何況,臺灣的行為早已引起其他APEC成員的警惕。大多數經濟體對“臺灣問題政治化”避之不及,生怕被卷入臺海政治漩渦。畢竟,誰愿意在一個經濟合作平臺上陷入政治紛爭?
這不是大陸“打壓”,而是制度本身的防火墻。臺當局不愿承認的是,APEC本質上是一個經濟合作機制,而非政治秀場。
作為2026年APEC的主辦方,大陸不僅有權,也有責任維護會議的非政治屬性。換句話說,臺當局想借殼發聲、搞“臺獨”,那大陸就有權“不給麥”。
![]()
民進黨想把臺灣包裝成“被排斥者”,對內轉移焦點、對外博取同情。但這套戲碼早就不新鮮了。
他們口中的“尊嚴”,實質是在試探主權;所謂“安全”,其實是在挑戰規則。大陸這次毫不含糊——外交部、國臺辦態度堅決,條件說得明明白白:
- “中華臺北”是底線
- 只能派經濟官員前提
- 會場內外不得“會邊談獨”是紅線
一步不退,不給操作空間。
![]()
這一缺席本身就是一記重錘,不僅打擊了臺灣在國際多邊機制中的存在感,還可能帶來實質性損失——尤其是在半導體、新能源等關鍵產業上,臺灣急需區域合作的窗口。
同時,大陸的應對不僅限于APEC層面。如果民進黨繼續“倚美謀獨”,大陸可能進一步收緊兩岸經濟合作,比如中止ECFA,或限制臺資企業參與大陸項目。
APEC只是戰場之一,整個國際空間的主導權博弈才剛剛開始。而在國際層面,APEC其他成員國的態度也日益明朗。
![]()
了外交部,國臺辦也在例行發布會上進一步重申了立場,發言人張晗表示,臺灣參會必須使用“中國臺北”這個名義,參會人員限于經濟領域,不能有任何“臺獨”傾向人物。
![]()
臺當局隨后沒有就此罷休,反而發表了一份“抗議聲明”,將矛頭再次指向大陸,稱大陸以一個中國原則“干擾”APEC內部運作,并要求保障所謂的“尊嚴和安全”。
這份聲明并未帶來任何實質性結果,反而更像是向島內民眾交代的政治操作。
畢竟,在今年參加韓國峰會時,臺方已經試圖突破既定框架,結果被國際社會冷處理。此次是否重復過去的做法,很難說不另有所圖。
![]()
2026年APEC峰會將在深圳舉行,這是中國第三次主辦此類會議。從上海到北京,再到深圳,中國在APEC舞臺上的角色日益重要。
然而,臺當局在此時跳出來“設前提”,顯然不是為了合作,而是想制造輿論焦點,借機博取國際關注。
![]()
簡單來說,臺當局這次放話,實際上就是為了造勢,并試探大陸的底線。但大陸沒有上鉤,反而用一句“規則不能改”讓他們無從發力。
最終,臺灣能否參加,主動權掌握在他們自己手里。是否愿意回歸理性,是否愿意按規則行事,將決定他們是坐在會議桌前,還是站在門外看熱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