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經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京津冀人才流通網絡呈現出‘核心—邊緣’的特征,以北京、天津為雙核心,衡水和廊坊成為推動人才雙向流動的節點城市,保定和石家莊的人才吸引力正逐漸增強,成為人才承接區。”近日,一位參與京津冀發展問題調研的專家在“江山論壇”上指出,“河北其他城市如滄州、邯鄲、承德則面臨人才吸引力減弱、人才外流的困境。”
協同發展進入“融合提效”新階段
《京津冀協同發展藍皮書》數據顯示,2023年,京津冀地區研發人員數量較2014年增長了1.5倍,呈現穩步擴張態勢。特別是北京,其研發人才占京津冀總量的比重從2014年的53%提升至2023年的58%,形成了單極強化的人才集聚格局。
然而,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分布來看,北京、天津兩地合計占據了京津冀研發人員總量的“半壁江山”,而河北各城市整體不足前兩者的一半,區域性“多中心協同”格局尚未形成。
2025年10月30日下午,第二屆“江山論壇”分論壇——“中國式現代化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實踐”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馮仕政在會上表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協調發展經過多年規劃與實施,成效顯著,體現在軌道交通網絡建設、雄安新區開發、生態環境改善等領域。“這標志著京津冀區域正從初步建立邁向深入融合、提質增效的新階段。”
馮仕政指出,該戰略強調交通、產業、生態、城鎮建設與社會政策“五個協同”,有效推動了區域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實踐樣本。
創新動能增強 但區域均衡仍待提升
《京津冀協同發展藍皮書》同時顯示,2023年京津冀地區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3.64萬件,其中北京以10.79萬件占據主導地位。但與長三角地區的24.77萬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資本投入方面,2023年京津冀研發經費在投入規模和強度上均實現顯著增長,總量占全國的1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且略高于長三角地區。北京以6.37%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穩居全國首位,但河北的研發投入強度尚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區域創新發展的均衡性仍需改善。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杰在論壇上發布了《京津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與產業鏈協同的實施路徑及對策研究》主報告。
他建議,通過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產業鏈供應鏈一體化發展,并率先在京津冀地區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應對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挑戰。同時,應著力消除體制障礙、強化區域協同、完善金融支持體系,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編輯:郝成 審核:吳可仲 校對:張國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