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郝孟佳)近日,中國古典學學科建設大會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建院20周年學術研討會舉辦。據悉,本次會議集中呈現國學院學科建設成果,探索中國古典學研究的創新路徑。
“構建中國古典學專業與學科,是國學研究自我審視、與時俱進的內在自覺,更是呼應國家戰略、回應時代需求的主動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表示,人民大學要不斷取得學科建設新突破,推動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中國古典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不斷開創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一批既扎根中華大地、讀懂中國古典,又胸懷人類文明、對話世界經典的棟梁之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副書記、所長張志強表示,中國古典學學科應從經典文本研究走向文明實踐研究,從歷史語言學走向跨學科的文明整體研究。新時代的中國古典學研究必須深刻回答“何以中國”“何為中國”的根本問題,從歷史和文明的維度完善中國話語體系框架,健全中國敘事體系邏輯,更加深入地闡發“兩個結合”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讓世界更好讀懂中華文明。
德國慕尼黑大學副校長、漢學研究所所長葉翰表示,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文化遺產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身份認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在主旨發言環節,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劉家和從學科使命出發,指出唯有深刻認識中國文化的自身特點,才能有效地與世界交流互鑒;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副院長李四龍圍繞“古典學方法的引進”和“中國古代經典詮釋”兩大主題,從世界史的宏觀視野和跨學科融合角度,探討發展中國古典學研究的方法路徑;清華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唐文明從學科獨立性和規范性視角,分享了對中國古典學研究范疇和研究思路的見解。
據悉,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當日,六個平行論壇同步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從哲學、歷史學、文學、文獻學、語言學等不同視角出發,圍繞中國古典學學科建設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