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聽不到傳統工廠里的機器轟鳴聲,也感受不到辦公區常有的緊張節奏,但每一秒鐘,都有著數以億億次的計算在靜默奔涌——
走進位于嶗山區的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在中科曙光全球研發總部基地兩棟主體建筑之間,一個方正簡約的立方體“盒子”悄然佇立。“盒子”內,一排排黑色機柜整齊排列,從縫隙中隱約透出服務器運行時閃爍的光亮。這里便是青島“海之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計算中心以國產全精度通用架構為核心,采用液冷、硅立方等新型技術,實現了國內國外主流AI框架和平臺等計算類型的全覆蓋,以及AI訓練+推理+科學計算應用的全覆蓋。”中科曙光國際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陳毅說。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算力是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基石,已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和關鍵生產力。面對產業發展的新態勢,青島“海之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通過打造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應用創新孵化平臺、產業聚合發展平臺等,為青島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戰略性新興企業提供普惠算力服務,推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
嶗山區是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承載區。記者從日前舉辦的“產業鏈上的嶗山好品牌”現場媒體見面會上獲悉,近年來,嶗山區以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為載體,聚焦算力基建、技術突破與場景賦能,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目前園區可調度算力規模已突破5000P(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每秒)。
算力賦能下,大模型正加速技術突破與場景應用,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在青島勵圖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由該企業推出的“逍遙智海”大模型體系,包含“北冥智漁”“海納千帆”“浩海氣象”三款大模型產品,可實現水產養殖環境優化、漁港船舶安全管理和精準氣象預測。
青島勵圖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張俊介紹,當前,公司大模型已打造漁業病害智能檢測診斷、智能投喂策略分析、船牌高精度自動識別、漁港智能泊位管理、高精度海洋氣象預報等40多個應用場景,服務國內200多個政府客戶、750多個企業客戶,10萬多公眾用戶。
坐落于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的自然語義(青島)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NLP)核心算法供應商。今年3月,由該公司自研開發的Euler輕量化大模型正式通過中央網信辦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成為省內首個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的基礎大模型。
“當前的大模型技術競爭,已從追求規模的大而全,轉變為對場景應用的適用性、安全性、準確性的能力競爭。”自然語義(青島)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錚表示,Euler輕量化大模型在算力消耗、使用成本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且支持在單臺筆記本上離線推理和微調,這大幅降低了大模型的使用門檻,助力千行百業擁有“私域AI”。
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千行百業,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應有之義。采訪過程中,多家企業分享了其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具體實踐。
比如,中科星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深度融合空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翼算智擎·低空物流應用平臺等“低空+場景”產品體系。“我們已為南京‘江翼達’基地的低空物流配送提供技術支撐。平臺自動跟隨算法,可在5級風浪中實現對航行船舶的±50厘米精度投送,日均服務150架次,解決長江船員補給難題。”中科星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朝杰說。
來自青島高科園管委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實現新招引落地海爾兄弟機器人、靈圖創新等補鏈強鏈項目40個,目前,園區已聚集中科曙光、勵圖高科、自然語義、星圖智慧等重點企業300余家,其中獨角獸企業4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家、省級瞪羚企業21家,構建起梯度培育體系。
“公司正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將其轉化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劉朝杰表示,接下來,星圖智慧將聚焦低空經濟、智慧城市等行業,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地理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貢獻企業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