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最高層會晤之后,特朗普對于中美關系有哪些新的感悟?而兩國關系的起伏,又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哪些影響呢?
在本次中美會談中,雙方就貿易方面的糾紛達成了一系列協議,不但將雙方的關稅緩沖期再次延后,還部分解決了美國一直關心的稀土出口以及農產品貿易等問題。11月1日,就在雙方的一些協議細節還沒有具體落地的情況下,美國白宮就迫不及待地貼出了中美協議的部分細節內容,以此來證明特朗普的外交成果。
![]()
根據該聲明中的內容來看,中方將在今年剩下的兩個月中購買至少1200萬噸大豆,而且在未來的三年中每年購買不少于2500萬噸的大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華出口大豆的總量約為2213萬噸。也就是說如果在這期間美國沒有“作妖”,相關協議能夠得到切實落實的情況下,未來三年內美國將能夠牢牢鎖定中國這個最大的大豆貿易伙伴,并且出口額將較以前有穩步提升。
但為什么協議一簽就是三年?答案很明顯,因為特朗普剩下的任期就只有三年,在那之后就算中國不買美國一粒大豆,也和特朗普沒有關系。這一場談判,可以說解決了他三年的后顧之憂。
![]()
在白宮官網那條聲明的最后寫道,這次中美協議的簽訂是特朗普為美國人民帶來的一場“歷史性”的勝利。看得出,一場釜山會談讓特朗普名利雙收,不但帶回了訂單,還能夠讓廣大的美國民眾認為是特朗普“拯救”了他們。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中美關系緩和,雙邊的貿易秩序開始回到正軌,這也不得不讓他重新審視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
10月31日,也就是中美兩國最高層的會晤結束一天之后,特朗普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一反常態”地對中國大加贊賞。他指出相較于和中國進行對抗,與中國進行合作更能讓美國強大起來。
![]()
在此期間,主持人還不忘從中“挑唆”,指出目前中國的發展正在對美國的知識產權以及個人數據產生所謂“威脅”,并詢問特朗普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但特朗普并沒有像以往那樣以此為借口對中方進行言語攻擊,只是表示美國實際上也在對中國做著同樣的事情,言下之意就是外界所謂的“威脅”對于中美這樣的大國來說,實在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誰也不用去指責誰,大有為中國“開脫”的意思。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不可能做賠本的買賣,只有從和中國的交往中獲得了好處,他才會選擇幫中國說話,并且將中國的定位由美國的“敵人”改變為能夠幫助美國強大的國家。其實中美能夠和睦相處,受益的又何止是美國。
![]()
由于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韓國的韓華公司,總部位于荷蘭的安世半導體等企業紛紛受到了嚴重影響,他們為美國扮演遏制中國的馬前卒,但沒想到有朝一日中美坐下來談判,倒霉的卻是他們。
這也反映出了目前國際形勢的復雜性,在中美博弈的大環境下,歐盟各國、日、韓以及印度等國家都想要左右逢源,從中取利。他們一邊放不下中國龐大的市場,一邊又不得不對美國馬首是瞻,有些國家只能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下求生,甚至有些國家希望中美鷸蚌相爭,自己能夠坐收漁利。
![]()
如今中美貿易戰進入“中場休息”時間,這些國家也能夠松一口氣,不用再想著如何兩邊都不得罪。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能夠理解這個道理,明白把中國當作朋友遠比當作“敵人”更加有利于本國,至少不會在中美兩國相爭的時候被殃及池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