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大檢察官研討班在北京舉辦。其間,與會人員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立足自身實際,就推進新時期新征程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進行深入研討。天津、河北、福建、湖北、云南、西藏、陜西等7個省級檢察院的檢察長分別作交流發言。現將發言摘要刊發,以饗讀者。
推動法律監督與其他監督貫通協同
近年來,天津檢察機關一體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推動法律監督與其他監督貫通協同,初步構建起黨委領導下的法律監督工作新格局。
一、堅持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監督體系中構建法律監督工作新格局。堅持把構建工作格局作為加強新時代法律監督工作的關鍵舉措,落實向最高檢請示報告制度;始終堅持黨委領導,市委將法律監督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建立協作配合機制;大力營造良好監督環境,檢察長在全市各類領導干部培訓班上宣講法律監督工作。黨委高度重視、人大政協有力支持、政府各方積極配合的生動局面初步形成,重視監督、支持監督的工作體系不斷鞏固深化。
二、完善法律監督與其他監督的協同機制。著力構建有利于開展監督、增強監督合力、提升監督效能的良好工作體系。積極對接黨委政法委執法監督。與市委政法委聯合制定《關于完善執法監督與法律監督協同機制的實施辦法》,在“掛案”清理、看守所執法突出問題專項監督治理等工作中取得實效。強化“判實未執”監督力度,今年市委政法委牽頭出臺《規范判處監禁刑罰罪犯交付執行工作機制》,促進長效常治。積極對接人大監督。建立“人大+檢察”協作機制,今年緊盯市人大安全生產條例執法檢查,將問題線索納入助力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專項監督。在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治理中,市人大將治理工作寫入新修訂的《天津市濕地保護條例》。積極做實“府檢聯動”。與多部門建立協作機制28項,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治理體系。推動與審計監督貫通協同,審計部門移送線索逐年增多。聯合治理醫保基金“失血”問題,避免6.29億元資金流失,追回資金3.15億元,基金結余比去年增加21.25億元。深化與紀檢監察監督、法治督察的協作配合,推動法律監督新格局走深走實。
三、以高質效監督辦案和監督管理支撐法律監督新格局取得實效。堅持以檢察內部格局的完善促進法律監督外部新格局構建。一是推動辦案理念更新和機制創新。構建“訴訟辦案、風險防控、推動治理、明晰責任”一體化四維度全流程辦案機制。二是細化實化司法權責。制定檢察辦案職權和辦案責任“雙清單”,推動司法責任制全面準確落實。三是探索智慧支撐。積極研發輔助應用系統,有效聯通全國檢察業務應用系統2.0,為一體抓實“三個管理”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支撐。
我們將以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大檢察官研討班部署為契機,持續做實黨領導下的法律監督新格局,推動“十五五”時期天津檢察工作行穩致遠。
(天津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陳鳳超)
堅決扛起拱衛首都
服務協同發展職責使命
河北環繞京津、地處京畿要地,全省檢察機關堅決扛起拱衛首都安全、服務協同發展的職責使命。
一是踐行對黨忠誠,捍衛政治安全。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扎實開展學習教育,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積極參與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從嚴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犯罪。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協同開展“燕趙凈網”行動,嚴厲打擊涉網絡謠言等相關犯罪。
二是堅持底線思維,維護社會穩定。依法從重從快辦理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犯罪案件,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及時震懾犯罪、安定人心。依法穩慎開展檢察偵查,省市兩級院專設檢察偵查機構,今年以來立案偵查95人,同比上升18.8%。加強刑事訴訟檢察監督,及時制定加強刑事訴訟檢察監督的若干舉措,今年前三季度辦理立案監督、偵查活動監督、刑事抗訴等十種監督案件47646件,同比基本持平。充分運用領導包案、重點督辦等方式,推進檢察信訪工作法治化。積極參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對已建成的167個區縣綜治中心入駐全覆蓋。
三是強化法治擔當,服務經濟發展。制定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的實施意見,規范辦理涉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轉移案件,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化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保障創新驅動發展。2023年以來起訴侵犯商標權等犯罪2410人。與京津檢察機關建立涉知識產權犯罪協作機制,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扎實開展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專項監督,辦理相關案件533件。深入開展涉民事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監督、虛假訴訟監督,今年以來分別辦理案件1760件、288件。
四是做實公益檢察,筑牢生態屏障。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于2023年3月部署“燕趙山海·公益檢察”專項監督,現已辦理案件1.3萬件。聚焦建成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強化大氣污染防治等任務,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236件。督促挽回耕地草原3.9萬畝,清除固體廢物202萬噸,追償環境損害賠償金、治理修復費5.6億元。2023年9月,建成并應用河北省公益訴訟檢察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平臺,獲取線索6.1萬條,成案率24.3%。該平臺接入并訓練大語言模型,具備線索智能研判、法律文書智能生成等功能。
河北檢察機關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大檢察官研討班精神,依法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力檢察保障。
(河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董開軍)
做優做強新時代刑事檢察工作
福建檢察機關依法全面履行刑事檢察職責,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統籌服務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刑事檢察職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2023年以來(下同),共批捕7.2萬余人、起訴16.2萬余人。建立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協作平臺,筑牢國家安全“東南屏障”。依法辦理“緬北”魏家與劉家犯罪集團等重大案件。專題專項帶動。推進刑事“掛案”專項監督清理,依法監督8萬多件存量“掛案”分類逐案處理完畢,聯合出臺意見推動治理常態長效。開展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專項監督,排查線索222條。向省人大常委會專項報告未檢工作,聯合省公安廳制定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辦案指引,加強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治罪與治理并重。推動社會治理檢察建議落實情況納入全省平安建設考核,制發檢察建議1570件。實現入駐縣級綜治中心全覆蓋,檢察信訪、重復信訪數量穩步下降。
二、全方位提升刑事檢察監督辦案質效。加強辦案質效分析研判,對撤回起訴、判處無罪、國家賠償等案件組織專項剖析,樹牢罪刑法定、證據裁判等理念。今年以來,全省刑事檢察辦案質效整體向好。圍繞構建刑事指控體系,建立依法介入工作規范,制發常見犯罪和新類型犯罪辦案指引,聯合省高法就常見犯罪量刑作出規定;編寫《刑事立案監督辦案實務》,出臺刑事審判監督工作指引,監督立案、撤案9082件,提出刑事抗訴505件。把握檢察偵查“依法穩慎、務必搞準”,立案查辦134人。提高出庭公訴能力,推進業務培訓、實戰競賽、業務專家評選,注重在重大疑難復雜案件中鍛煉隊伍。組織開展優秀案例評選,25件案件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
三、夯實刑檢工作高質量發展基礎。選優配強刑檢隊伍,省院提拔、交流刑檢部門中層干部17人,充實業務骨干14人。完成省市兩級院檢察偵查機構專設,全省調整充實92人。開發數據管理平臺,支撐最高檢推廣的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應用場景321個。推廣“福建執檢e家”系統,與全省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銜接,生成預警線索8000余條。落實巡視整改要求,全面排查重點環節廉政風險點,修訂全省司法辦案廉政風險防控清單121份。聚焦不捕不訴、疑難復雜、爭議較大等案件開展聽證5902件。制定案件質量檢查與評查工作細則,明確違反檢察職責線索移送辦法,對194件重點案件逐案評查,對不合格、瑕疵案件予以追責。
(福建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侯建軍)
統籌好民事行政檢察履職“三對關系”
湖北檢察機關將健全監督機制作為撬動高質效辦案支點,推動民事行政檢察辦案質量、效率、效果一體提升。
一、在統籌“量”與“質”中強化監督本位。完善規范指引,會同省高法出臺《關于加強民事、行政訴訟法律監督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制定民事行政檢察建議實質化備案審查制度、民事行政執行活動監督審查指引等規范,探索構建民事行政檢察高質效辦案要素標準和規范體系。深化一體履職,健全民事行政一體履職辦案模式,強化深層次、實質化監督,去年以來省檢察院跟進監督、提請抗訴的2件案件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推動建立“府檢聯動”機制,探索“執法監督與法律監督銜接”機制,找準切口開展“小專項”活動,拓展基層行政民事檢察履職空間。激活數字引擎,協調省直單位歸集融合160余萬條關鍵數據,研發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模型35個,結合“大數據法律監督專項行動”,賦能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成案1785件。率先研發民事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相關功能被最高檢借鑒吸收。
二、在統籌“好”與“快”中提升檢察公信。強化案源管理。制定《法律監督線索庫管理規定》,研發法律監督線索管理一體化平臺,嵌入檢察業務應用系統,促進提升依職權辦案和主動發現線索能力。今年前三季度,民事檢察、行政檢察主動發現線索案源比,較2022年分別增加6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強化“繁簡分流”。按不同類別細化分流程序、合理配置力量。制定《辦理案件期限規定》,將辦案期限遵守情況納入考核,民事檢察、行政檢察結案率均在98%以上。強化監督制約。制定《優化辦案職權配置和運行的工作指引》,推動流程監控實質化;研發案件質量檢查評查輔助系統,已對包括民事行政檢察案件在內的28萬余件案件進行智能化檢查。依托群眾監督為檢察權運行“加把鎖”,去年以來針對民事行政不支持監督申請等案件開展檢察聽證453場次。
三、在統籌“案”與“治”中融入國家治理大局。既抓辦案,也促治理。制定《高質效辦好每一件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的意見》,去年以來,全省結合辦理民事行政檢察案件制發435份檢察建議,2件入選全國優秀社會治理檢察建議。既對事監督,又對人監督,建立民事行政訴訟監督與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線索雙向移送機制,去年以來檢察偵查部門根據民事行政檢察部門移送線索直接立辦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9人。探索“民事檢察和解+司法確認”糾紛解決機制,融入行政爭議預防與實質化解“3+N”工作機制,依托駐基層綜治中心檢察室實質性化解涉法涉訴矛盾1020件。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王守安)
以“兩個體系”為牽引
一體抓實“三個管理”
云南省檢察院制定《關于構建檢察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推進“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意見》,探索以“兩個體系”為牽引,管理和評價一體融合、相互貫通,一體抓實“三個管理”。
一、管到個案。積極構建“管到個案”的管理模式,重點關注易產生質效問題的案件類型,通過數據反查、調閱卷宗等方式,延伸追蹤管理到個案。今年以來,省檢察院對立案監督、撤案監督、捕后不訴、撤回起訴、訴判不一等4855件刑事案件,生效裁判監督、審判程序違法監督、執行活動監督等3239件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案件,磋商結案、檢察建議、起訴等2054件公益訴訟案件,一件一件看,一件一件評,對整體工作、條線工作真正做到“心中有數”。
二、評出優劣。研究制定質效標準,各業務條線出臺高質效辦案指引,明確“正負面清單”,編發高質效案例,以“標準引領+案例示范”讓高質效辦案有章可循、有樣可學。在“管到個案”過程中,嚴格按質效標準逐一甄別,評出質效等級。在季度質效會商中“曬優亮差”,建立省市兩級檢察院領導下基層帶案講評制度,發揮正向激勵、反向約束作用。
三、比出質效。聚焦監督辦案質效,探索綜合性畫像式評價。首先對“管到個案”中掌握的同類監督辦案情況逐一分析,從辦案質量、效率、效果、貢獻度等維度進行比評。其后對全省16個州市檢察院的監督辦案情況綜合起來作畫像式評價。評價結果通報后,約談質效偏低的兩個州市檢察院檢察長,兩地第三季度工作均有明顯改進。
檢察管理進一步向“質效驅動”轉變,檢察辦案進一步回歸本質。監督更聚焦。辦案重心轉向深層次、實質性監督。今年1月至9月,提出民事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326件,行政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16件,較去年同期均有提升。質效更凸顯。三季度全省通報低質效案件較前兩個季度明顯減少,高質效案件數超過上半年總和。1月至9月,公益訴訟檢察辦理高質效案件超過2024年的高質效案件總數,較2024年上升11.3個百分點。
我們將保持定力、強化措施,把責任和壓力更好地傳導到基層,以更高質效檢察履職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作出新貢獻。
(云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王光輝)
貫徹新時代治藏方略
服務“四件大事”駛入“快車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持續深入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2021年以來,西藏檢察機關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全力服務“四件大事”駛入“快車道”。
一、堅定不移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始終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定不移開展反分裂斗爭,切實履行好拱衛祖國西南邊陲的政治責任、法治責任、檢察責任。完善危安、命案案件辦理機制,嚴格依法辦理煽動分裂國家等刑事案件,依法嚴懲危害國家政治安全犯罪,依法從嚴懲治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等嚴重暴力犯罪。加強槍支彈藥監督管理,制發檢察建議助推公安機關開展緝槍治爆專項行動。自治區檢察院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
二、堅定不移依法助力社會治理法治化和現代化。深化“檢護民生”專項行動,辦理涉民生案件1697件,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追回薪資5300余萬元。2021年以來,各級院領導、檢察官接訪2235次,通過檢察聽證辦理當事人爭議案件2488件,依法辦理司法救助案件678件899人,發放救助金1840萬余元。完善12309民族團結進步“央宗熱線”,通過“三方通話”化解信訪案件375件,被評為“第十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集體”。推進全區74個基層院進駐綜治中心,辦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897件次。推動建設未成年人教育矯治專門學校,288名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開展法治教育覆蓋全區各類學校。融入基層治理,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1347件,采納率97%。深化涉軍案件協同辦理機制,持續開展“強邊護邊司法保障”活動,依法辦理涉國防軍事利益和軍人軍屬、英雄烈士權益公益訴訟案件90件。
三、堅定不移服務保障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制定《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全面履行檢察職能依法服務保障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實施意見》,以高水平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2021年以來,起訴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188件400人,加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調查立案3417件,發出檢察建議794件。制定《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服務保障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意見》,以法治服務保障西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進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等專項監督,排查涉企刑事案件305件、清理涉企刑事“掛案”15件、監督注銷經營異常企業68家、清理“空殼公司”56家,以法治服務保障“十五五”乃至更長時期的重大項目建設。
(西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夏克勤)
用延安精神鍛造過硬檢察隊伍
作風建設是凝心聚力促發展、砥礪奮進“十五五”的重要保障。陜西檢察機關緊抓作風建設,用延安精神鍛造過硬檢察隊伍,為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一、黨建業務融合,擦亮政治底色。制定12條措施,構建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思想、話語、行為和評價體系。組織政治輪訓,連續3年推選青年理論學習示范小組、青年理論學習標兵,讓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建成人民檢察簡史館和院史館,開展“尋訪革命舊址、保護革命文物、傳承革命精神”專項活動,推進黨中央轉戰陜北沿線革命舊址保護專項監督,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760件,做法獲評全國檢察機關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典型事例。開展“尋訪文物古跡、保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專項活動,實施秦蜀古道和魏長城遺址保護專項監督。連續4年組織檢察文化品牌展示,“紅韻富檢”“云護長安”獲評全國檢察機關十佳文化品牌。
二、做實檢察為民,厚植宗旨意識。2024年8月,將市縣院12309檢察服務熱線整合至省院,專人24小時接聽、一號通辦。省院指揮中心逐一分辦交辦,截至目前共辦理訴求10909件。依托12309檢察服務中心,推行“線上進城鄉社區、線下進綜治中心”檢察職能基層“雙進”。2023年底市縣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均進駐綜治中心,近兩年通過“雙進”化解矛盾糾紛3808件。做好上門聽證、帶案下訪。去年以來,全省三級院領導辦理群眾來信3106件、包案9461件。
三、聚焦監督辦案,激勵擔當履職。設立4個跨區劃檢察院,構建跨區劃檢察院集中管轄與區劃檢察院地域管轄相輔相成、一體履職機制。加強執法司法制約監督,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雙向銜接、刑事執行和監管執法監督銜接等6項機制。省院印發意見,指導市縣院完善內部考評機制,激勵多辦案辦好案。分級建立質效評估體系,引導各級院依法擔當履職。做實每案必檢,省院帶頭實現監督事項案件化辦理。專項清理一年以上未結案件。對2019年以來無罪判決案件逐案分析,制定10項措施提升起訴案件質量。
四、全面從嚴治檢,錘煉嚴實作風。對檢察官權責清單、入額院領導辦案正負面清單等情況全面檢查,制定檢察輔助人員職責清單。去年開展執法司法突出問題專項檢查,對5名辦案人員啟動司法責任追究程序。狠抓“三個規定”落實,深化以案促改。聚焦重點業務環節,梳理風險點,扎緊制度“籠子”。持續開展“我為干警辦實事”活動,增強檢察人員職業自豪感。
站在“十五五”謀篇開局的重要節點,陜西檢察機關將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激發干事創業新動力,持續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察實踐。
(陜西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王旭光)
(檢察日報 文稿統籌:閆晶晶 劉亭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