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隋 鑫 本報記者 馮 帆 唐 亞
?11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杭州同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總理第三十次定期會晤。當天,李強和米舒斯京聽取了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投資、能源、人文合作委員會,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政府間合作委員會雙方代表工作匯報。會晤后,兩國總理簽署《中俄總理第三十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并共同見證簽署海關、衛星導航等領域合作文件。
兩國總理充分肯定雙方各委員會一年來的工作。雙方一致認為,元首戰略引領是中俄關系與合作的重要政治保障,應把全面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作為首要任務,優化拓展合作機制,激發兩國經貿、旅游和邊境城市經濟融合發展活力,加大對人文合作投入,推進相互免簽政策,進一步便利人員往來,讓中俄友好更加深入人心。進一步密切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聯合國等多邊框架內協作,推進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會晤中,李強表示,當前國際形勢深刻變化,中方愿同俄方以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為根本遵循,加強戰略溝通,深化各領域協作,更好維護共同的發展和安全利益。《俄羅斯報》3日報道稱,此次俄中總理會晤著重強調兩國間的互信。報道援引米舒斯京的話稱,俄中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當前處于歷史最高水平。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李自國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俄總理此次訪華是中俄總理定期會晤的一部分,也是全面落實兩國國家元首共識的重要舉措,體現了中俄全方位、立體式的合作關系。李自國表示,在此次總理定期會晤中,中俄經貿關系得到了進一步拉近,雙方在相互投資方面達成更多共識,在一些新領域打開合作,特別是在開發北極航道以及交通物流領域的合作,同時在今年中俄簽署《關于促進和相互保護投資的協定》的背景下,兩國將進一步釋放經貿合作互補性,為雙方關系夯實更堅實的經濟基礎。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次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取得一定成果。他介紹說,在農業領域,打開了俄羅斯向中國出口麥芽以及小麥麩皮的通道。俄羅斯聯邦農業部稱,新增的出口品類將幫助俄羅斯擴大對中國市場的谷物加工產品供應規模。據俄媒報道,2025年初至今,俄羅斯對華出口谷物420萬噸,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俄羅斯報》3日評論稱,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對外貿易伙伴,兩國正著力擴大經貿投資合作,食品貿易呈現顯著增長,人文合作新機遇不斷涌現。此外,中俄兩國人民對彼此的人文歷史具有濃厚興趣,這為加強兩國間的旅游交流帶來了希望。此前,中方已對俄羅斯公民來華試行免簽政策。
據俄新社報道,米舒斯京3日表示,在中國對俄羅斯公民實施免簽后,預計俄中兩國旅游交流規模將超過2024年水平,而俄方正按照總統普京的指示為中國公民制定類似的方案。
?對此,李自國表示,這是一個利好消息,今年9月中國對俄羅斯公民試行免簽政策后,俄方就表示正在研究對中國公民的免簽政策,中俄總理此次會晤的相關表態說明俄方正在落實具體免簽形式。他認為,中俄推進互免簽證將成為方便公民往來、加深相互友誼、打通民心的重要機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