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沒想到,他才費盡心思和中國談妥,轉身就被自己人“背刺”, 這下美國內部又有大戲要上演了。
![]()
剛和中國就大豆、稀土等議題談妥的特朗普,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被國內的一個消息打了當頭一棒。
當地時間10月30日,美國參議院以51票贊同、47票反對的微妙優勢通過了一項決議,決定終止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的全面關稅政策。
特朗普前腳還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談判成果,后腳就在自家后院遭遇政治突襲。
這場看似突然的投票,究竟透露了什么信號?
說實話,這個投票結果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因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經讓美國人抱怨聲不斷,對中國等貿易伙伴造成了多少傷害不好說,但美國企業和消費者付出的代價卻是實打實的。
![]()
尤其是美國中西部的農場主們,他們今年過得確實不容易。
一方面出口訂單持續下滑,另一方面農機配件進口成本節節攀升。
這種兩頭受氣的局面,直接讓他們將不滿體現在了對特朗普的支持率上。
所以現在美國人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這些關稅政策實施多年后,真的保護了美國產業嗎?
從實際效果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以鋼鐵行業為例,雖然關稅保護了上游生產商,但下游的汽車制造、建筑行業卻因為成本上漲叫苦不迭。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最終讓整個制造業鏈條都感受到了壓力。
所以那些原本支持關稅政策的議員們,最近也開始轉變口風。
這跟美國人的抱怨聲已經大到無法忽視有關。
![]()
不過美國參議院選擇在特朗普與中方會晤達成共識的關鍵時候進行表決,確實有點意思。
參議院此舉,看似針對關稅政策,實則是在重新劃定行政與立法權力的邊界,是打算收縮特朗普的權力范圍了。
今年初,白宮試圖通過對越南加征關稅的行政令,最終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被擱置。
如今類似劇情再次上演,難道只是巧合?
而這次投票結果,又能否改變美國的關稅政策呢?
其實現實情況很復雜。
這份決議在參議院是過關了,但接下來還會有眾議院這個更大的障礙。
![]()
此前眾議院共和黨人已經多次阻撓相關推翻特朗普關稅的行動,這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而且即便眾議院最終通過了,之后特朗普也有可能一票否決,除非國會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能保持一致立場,堅持推動這份決議,否則這份叫停全面關稅政策的決議就會“夭折”。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美國內部的政策搖擺,中國企業的應對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對美出口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雖然成品份額有所調整,但中間產品和關鍵零部件的比重不降反升。
這說明,市場的適應能力往往比政策變動更快一步,供應鏈的調整遠比政治話語更具韌性。
不過這種調整也伴隨著新的挑戰。
美國參議院的決議雖然暫時緩解了壓力,但特朗普政府很可能通過其他手段維持貿易壁壘。
![]()
這場關稅之爭,已經暴露出美國政治體制的一個根本性問題:當行政權過度擴張時,制衡機制是否還能有效運轉?
從表面看,參議院確實行使了憲法賦予的權力。
但細究投票結果,51對47的票數顯示,這更像是一場政治表演,而非嚴肅的制度糾偏。
而且有意思的是,這已經不是今年第一次出現類似的情況。
早在4月份,參議院就曾試圖推翻對加拿大的鋁制品關稅,最終因為白宮的強烈反對而不了了之。
這種反復拉鋸的現象表明,美國的貿易決策機制正在陷入某種循環。
總統推進單邊措施,國會象征性反對,然后一切照舊。
至于這種局面會持續到什么時候,歷史經驗已經給出了答案。
![]()
只有當經濟壓力積累到某個臨界點,政治僵局才可能被真正打破。而現在,各種跡象表明,這個臨界點似乎正在逼近。
美國參議院的這次投票,與其說是政策的轉折點,不如說是美國政治生態的又一個縮影。
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來說,面對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美國,或許更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自己的功課。
畢竟在國際貿易這場長跑中,相較于對外部變化的過度反應來說,穩定的內在節奏更為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