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防長舉行線下會晤,赫格塞思依舊寸步不讓?中方直接開門見山,有件事情要求美方必須做到。
![]()
10月31日,中美兩國防長在東盟防長擴大會期間舉行了面對面會晤。
這是中國防長董軍與美國防長赫格塞斯的首次線下會晤,他們之間的最近一次接觸是在9月9日舉行的視頻通話。
所以這次會晤是兩國軍事高層在不到兩個月內的第二次直接溝通。
這種頻率在中美近兩年的交往中并不多見。
會談結束后,赫格塞斯在社交媒體上的發文很有意思。
赫格塞思一方面肯定這次會晤“良好且富有成效”,另一方面,他又強調“美方將繼續堅定捍衛地區利益”,要維護所謂維護“印太”地區力量平衡的重要性。
![]()
回過頭來看,美方在會后的聲明中,幾乎重復了他們在“印太”地區的一貫立場,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
而中方立場明確,一向將臺灣問題擺在最突出的位置。
看得出來,會談的整體氛圍可以用“各說各話但保持溝通”來概括。
雙方都表達了繼續對話的意愿,但在核心利益問題上,都沒有顯示出任何讓步的跡象。
那么,赫格塞思在會上的表態,到底是什么目的呢?
這不是延續美國傳統的對華政策那么簡單。
他強調“維護“印太”地區力量平衡”,這句話表面上是對地區穩定的承諾,實則暗含了對中國軍力增長的牽制意圖。
![]()
這種平衡訴求,本質上是一種戰略制衡。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方對盟友安全的強調。
在會談中,赫格塞斯特意提及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盟友和伙伴,這顯然不是簡單提一嘴。
回顧今年以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可以發現他們正在強化以盟友體系為支點的區域安全架構。
美方有關“不尋求沖突”的表態,聽起來是很積極的。
但關鍵問題在于,什么樣的行為會被美方定義為“沖突”?
如果他們要將解放軍在臺海的正常巡邏和訓練都視為“挑釁”,那么這種“不尋求沖突”的承諾,實際意義又有多大呢?
![]()
對于赫格塞思這種看似積極,實則暗含陷阱的表態,我們的立場顯得更為直接和明確。
董軍在會談中毫不含糊地指出,臺海兩岸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美方應謹言慎行,旗幟鮮明的反對“臺獨”。
這種表述的背后,是中方在臺海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和堅定決心。
而且要注意,咱們這次使用的措辭在外交場合顯得格外有力,反映出咱們在這惡搞問題上的緊迫感和堅定態度。
“謹言慎行”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實則包含深意。
它既是對美方過去某些言行的批評,也是對今后美方行為的具體要求。
什么樣的言行算得上“謹言慎行”?至少應包括停止對臺軍售、不支持“臺獨”分裂勢力等內容。
![]()
如果美方能做到這些,那何愁中美關系和地區局勢會陷入緊張?
相信這次會談之后,各方最關心的問題是接下來會怎樣發展,美方是否會真的落實在臺海問題上的承諾?
通過這些年打交道會發現,判斷美方的誠意,不能只聽他們怎么說,更要看他們怎么做。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對臺軍售政策、與地區盟友的聯合軍演等實際行動,都將成為檢驗誠意的試金石。
對中方而言,保持戰略定力至關重要。
一方面要繼續推動兩軍對話,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充分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總而言之,這次中美防長會談只是中美復雜關系中的一個片段。
![]()
兩國關系的真正走向,取決于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各自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地區局勢變化等。
會談結束后,兩國防長握手告別的畫面被媒體記錄下來。
但畫面之外,更重要的問題是:這次會談究竟能為穩定兩國關系帶來什么實質性的推動?
美方表態“不尋求沖突”的承諾需要行動來證明,而中方劃出的紅線更需要對方真正尊重。未來幾個月,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具體行動,將成為檢驗這次會談成果的試金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