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坤坤
![]()
王毅
![]()
王華龍
![]()
邵世飛
如今,綠色發展已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命題。蘭州,這座地處西北的重要城市,正以氣候投融資試點為突破口,在綠色轉型的道路上積極探索、主動作為。從政策制度的頂層設計到基層執法的精準落地,從林業碳匯的資源轉化到金融機構的資金賦能,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各司其職、協同發力,共同為蘭州的低碳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政策領航 構建氣候投融資“蘭州框架”
——訪市生態環境局氣候變化科科長杜坤坤
在全球氣候治理加速推進與國內“雙碳”目標深入實施的背景下,氣候投融資正成為驅動產業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引擎。不同領域的企業在這一浪潮中呈現出各具特色的發展態勢,共同勾勒出多元且富有活力的產業生態圖景。
杜坤坤說,近兩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蘭州氣候投融資工作,在政策制度構建上取得顯著突破。目前蘭州已明確重點聚焦三方面工作:深化產融對接機制,優化數字化平臺功能,啟動項目申報、評估、入庫、融資對接全流程線上化建設,推動更多融資項目獲得綠色金融支持;拓展碳金融與碳普惠場景,探索碳匯期權、保險等工具,在現有碳普惠平臺的基礎上開發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等碳普惠應用場景,構建有利于綠色產品消費的市場環境,推動國家自愿減排機制與碳普惠機制深度融合,打通企業、項目、個人減排的評估、應用與融資渠道;強化基礎支撐與技術儲備,對照省級指南細化更新《蘭州市綠色及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管理辦法》及配套制度,加強項目全流程動態管理,引導重點行業深化清潔生產改造、推廣先進低碳技術、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持續擴充優質項目儲備;同時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聯動,探索適應類項目差異化政策路徑,培育多元化合格承貸主體,破解項目初期融資瓶頸。
為進一步鞏固成效、擴大試點成果,我市還將持續完善體制機制與平臺應用:一方面,持續完善《蘭州市綠色及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管理辦法》及配套制度,在現有動態管理基礎上細化全流程監管要求;全力推進氣候投融資產融對接綜合服務平臺優化運行,實現全流程線上化落地并強化管理效率,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另一方面,強化項目儲備與技術支撐,繼續推動重點行業綠色技術應用與科研成果轉化,持續擴充優質項目儲備;同時繼續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聯動,探索適應類項目差異化政策路徑,培育多元化合格承貸主體。
“作為試點建設的一員,我始終堅信,唯有深耕細作、持續創新,才能為蘭州綠色高質量發展鋪就堅實道路,為全國氣候投融資工作提供具有西北特色的實踐經驗。”杜坤坤說。
執法護航 以主動監管助低碳項目落地
——訪城關區執法隊王毅
“在當今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氣候投融資對于企業而言,宛如為環保創新增添了強勁動力。”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城關區執法隊五中隊中隊長王毅在采訪中表示,以其管轄的蘭州市中鋪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工程為例,若缺乏氣候投融資支持,企業在擴大規模、升級焚燒發電技術,將面臨巨大資金壓力。如今,得益于相關政策與資金傾斜,該項目已被納入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企業不僅顯著提升了垃圾處理能力,還進一步延伸了“變廢為寶”的產業鏈,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從以往僅能滿足主城四區垃圾處理需求,到如今可挖掘填埋場舊垃圾并接收榆中縣的垃圾;從單純聚焦焚燒發電,到拓展至余熱供暖、爐渣制磚鋪路等領域。每一步拓展都切實減少了碳排放,與氣候投融資“支持低碳項目”的核心目標高度契合。
“我們在監管過程中看到的‘達標排放’以及‘全鏈條循環’,背后都離不開氣候投融資的有力支持。”王毅介紹,該項目由蘭州豐泉環保電力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其煙氣處理、滲濾液循環等關鍵環節均配備先進設備。正是有了資金和政策托底,企業才更有底氣在環保技術上加大投入,確保設備始終高效運行,實現二噁英零排放、殘渣全資源化利用的目標。
在日常監管中,王毅和同事們形成了一套主動服務型監管模式:一方面密切關注企業是否按承諾落實低碳措施;另一方面及時了解企業在技術升級中遇到的困難,提前介入給予指導,而非等到超標問題出現后才開展檢查。這種方式既能堅守環保底線,又不會阻礙企業正常發展。
對于獲得氣候投融資支持的企業,王毅提出兩點期望:一是堅守環保初心,不能僅著眼于擴大規模而忽視核心環保責任,必須將達標排放始終置于首位;二是做好示范引領,總結更多“可復制的經驗”,為更多企業提供參考。
“未來,將有更多環保企業借助氣候投融資的東風發展壯大,蘭州‘低碳城市’建設將獲得堅實支撐,碳強度下降目標也能更順利推進。我們的執法工作也能從‘被動監管’轉變為‘主動服務+協同發展’,最終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這無疑是最為理想的狀態。”王毅說。
創新實干 實現林業碳匯高質量發展
——訪市林業碳匯工作者王華龍
“造林工程資料差一份都不行,農戶林權要逐戶核對清楚,咱們搞林業碳匯,就得抱著‘釘釘子’的勁兒,一點都不能含糊!”市林草局王華龍的辦公室里,他指尖劃過厚厚的造林項目資料,語氣堅定地說。作為蘭州林業碳匯工作的核心參與者,他從破解國家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的“嚴標準”難題,到探索地方林業碳票的“新路徑”,始終扎根一線,成為推動蘭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干先鋒”。
“2022年,蘭州林業碳匯高質量發展提上重要日程伊始,就迎面撞上‘無制度設計、無地方模板、無成熟經驗’的‘三無’壁壘。”王華龍表示,蘭州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主栽的側柏、檸條等樹種,生長周期、固碳能力與南方樹種存在顯著差異。要實現林業碳匯高質量發展,既要研究透國家政策,還得有一套自己的辦法,“不能等靠要,得自己蹚路,搞創新!”王華龍和團隊主動扛起重任,積極研究政策,奔赴各縣區造林地開展調研。
那段日子,天不亮他們就背著胸徑尺、測高儀出發。偏遠林場車開不進,就踩著碎石路徒步穿行山間;遇到陡峭山坡,手腳并用往上爬也是常事。白天,他們蹲在林間記錄樹種結構、逐棵測量樹木胸徑與樹高;天黑回到駐地,顧不上休整就整理數據、完善方案,常常忙到深夜。“能早一天讓林子變‘資產’,再累都值。”王華龍說。經過半年努力,團隊完成了全市可開發造林家底摸底,制定了CCER項目開發計劃,在北京綠色交易所提交開戶申請,并協調縣區林草部門整理歷年資料、梳理征集林權,緊鑼密鼓推進CCER項目開發。
在攻堅國家CCER的同時,為充分利用CCER以外的資源,王華龍開始探索地方林業碳票的“新路徑”,通過研究國家政策、借鑒外地經驗,率先從制度層面與技術層面開展攻關。
“林業碳匯不是短期事,得一步一個腳印走。”王華龍的辦公桌上,一張蘭州林業碳匯高質量發展規劃圖格外醒目,上面用紅筆標注著“提高林業碳匯質量增加造林面積、鞏固林業碳匯存量抓好資源保護”。談及未來,他眼神堅定:“我們要讓更多‘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即使再難再苦,也要蹚出一條林業碳匯的攻堅路,為蘭州林業碳匯高質量發展拼盡全力。”
金融賦能 打造綠色信貸“蘭州模式”
——訪建行蘭州西固支行邵世飛
如今,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蘭州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以來,金融機構積極響應號召,將氣候投融資業務列為重點發展方向,為地方綠色產業注入強勁動力,建行蘭州西固支行便是重要踐行者之一。
該行公司部負責人邵世飛說,自蘭州開展試點工作以來,支行將支持綠色、低碳項目作為重點發展方向,集中信貸資源,大力扶持新能源、節能環保等對環境友好的產業。為提升服務專業性,支行從內部優化入手:對所有信貸客戶經理開展政策學習培訓,確保其熟練掌握氣候投融資業務要點,能快速識別并響應客戶需求,保障國家政策高效落地。針對華潤永登光伏發電這類主營新能源、節能環保的優質客戶與項目,實施重點維護與優先支持。
隨著業務推進,氣候投融資已成為支行信貸業務的重要增長點。邵世飛介紹,支行將氣候投融資視為服務國家“雙碳”目標的核心,通過“白名單”制度重點支持清潔能源(風電、光伏、儲能)、節能環保(綠色建筑、工業節能、污染防治)及綠色交通等領域。在資源配置上,支行給予重點傾斜:信貸額度方面,每年單列專項綠色信貸額度,優先保障項目資金需求;利率優惠方面,為符合條件的優質項目提供政策支持,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審批效率方面,建立“綠色審批通道”,實行“三優先”政策(優先受理、優先評審、優先投放),平均審批時長較傳統項目縮短近30%。
“傾斜政策實施以來,我行氣候項目貸款投放量逐年增加,全力推動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注入堅實的金融動能。”邵世飛說。
在推動氣候投融資業務可持續發展上,邵世飛認為氣候投融資的重要性將不斷提升。“如今,國家重點鼓勵綠色領域發展,支行將時刻關注國家政策導向,立足政策方向,讓綠色金融成為長期、穩定、可靠的核心業務,確保發展持續性與穩定性。”
邵世飛表示,蘭州市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工業基地和能源通道,發展氣候投融資事業潛力巨大、至關重要。“以后評價企業,不僅看盈利情況,還會更看重節能、環保表現,相關標準和規則也會更清晰、統一。”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靠譜、專業的信貸合作伙伴,讓客戶有綠色發展需求時能想到我們,而我們也能提供合適的金融方案,共同把環保事業做得又穩又好。”邵世飛補充道。
蘭州日報首席記者 呂勝軍 記者 李廷琳 實習生 齊亞茹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