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11月1日傍晚,蘭考縣堌陽音樂小鎮佳音王音樂廣場上觀眾如潮,在磅礴嘹亮的嗩吶聲中,第二屆蘭考鄉村民樂節火熱開場,喧囂的場景,宛如一場盛大且熾熱的狂歡派對。
![]()
這是 “中國民族樂器之鄉”蘭考對傳統文化深情回望、對民族樂器產業未來積極展望的音樂盛典。活動由蘭考縣民族樂器發展服務中心、蘭考縣堌陽鎮人民政府、河南豫樂佳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辦。
![]()
![]()
![]()
“今天我們這兒比過年還熱鬧!”觀看節目的堌陽鎮徐場村村民徐振威滿目喜慶地說。當晚,器樂演奏《奇跡》和《象王行》、蘭考原創情景劇《向焦書記報告》、豫劇《紅燈記》、河南墜子《雙槍老太婆》、宛梆《打金枝》、戲歌《相思遙》、民歌歌伴舞《美人魚》 、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來自河南藝術職業學院的白俄羅斯教師朱科耶娃·依琳娜、科達切克·納德日達、庫利科斯基克·達尼爾帶來的歌曲《雪絨花》等節目輪番登場,現場箏聲悅耳、絲竹悠揚、唱詞回蕩,深受觀眾喜愛,掌聲連連。
![]()
“鄉村民樂節作為蘭考文化振興的重要名片,不僅是展示才藝的舞臺,更是我們蘭考人用音樂訴說幸福生活、傳遞奮進力量的窗口。”蘭考縣民族樂器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吳思瑾介紹,節目的表演者大多來自河南省藝術職業技術學院、鄭州工商學院的在校大學生和當地的民間藝術社團,為民樂節帶來了專業的力量、智慧與理念,為活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創新活力。
“民樂扎根于民間,繁榮于鄉土。”主辦方之一、河南豫樂佳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福說:“通過舉辦這樣的節慶活動,讓古老的樂器‘說話’,讓傳統的曲調‘新生’,激發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對民族音樂的熱愛與認同。”
蘭考,作為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不僅以“一棵樹”——泡桐,奠定了民族樂器產業的物質基礎,更以“一種精神”——焦裕祿精神,鑄就了蘭考艱苦奮斗、創新發展的文化基因。據介紹,蘭考從20世紀80年代第一家樂器加工廠的創辦,到如今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從最初的“循聲擇材”,到如今已成為全國四大民族樂器產業基地之一,蘭考的民族樂器產業正以穩健的步伐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
“鄉村民樂節是我們蘭考老百姓的節日,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雅的藝術享受。”出席活動的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陳維忠在致辭中表示,民族樂器產業是蘭考的支柱產業之一,年產值達30多億元,要全產業鏈發展,全生態構建。希望通過持續辦好鄉村民樂節,讓蘭考的民族樂器聲名更加遠揚,進一步拓展市場,推動“音樂+產業+文旅”的深度融合,為蘭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