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七月二十八日,來自陜西省歌舞劇院與市場化團播團體“夢華錄·踏月”的舞者在團播間內表演。受訪者供圖
掃描二維碼看“融”觀中國主頁
10月28日,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即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整治網絡直播打賞亂象”專項行動。行動聚焦“娛樂性團播”等重點領域,從嚴打擊“低俗團播引誘打賞”。
同時,團播正成為線上文化演出的重要引擎。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燕在行業發布會現場介紹,2025年,團播日均開播房間數約8000個,日均開播時長達108分鐘,團播市場規模持續擴容,預估今年營收將突破150億元。
低俗引誘:亂象迷人眼
家住廣東的22歲女孩小吳從未想過,一向理智的自己也會為團播上頭。“最近‘上車舞’火出圈,我就想隨便點開一個團播看看,結果根本停不下來。”
在她的印象中,直播就是一個人在鏡頭前唱唱歌、跳跳舞、聊聊天。“但團播簡直像一場小型演唱會!燈光炫目,音樂洗腦,俊男美女輪番上陣,打賞互動就能玩游戲、打PK……不知不覺我就看了兩個小時!”
更讓她欲罷不能的是,很多主播會主動回關給自己刷大額禮物的觀眾,還會拉粉絲進群互動。“這是一種特別的感覺,仿佛自己不是路人,而是他們的朋友。每次打賞,就像在選秀綜藝里給喜歡的明星投票,但和主播的距離比和明星要親近得多。”
所謂團播,是指多人在同一直播間進行舞蹈、唱歌等才藝表演的演藝直播形式,常通過設計劇情、比賽PK等互動形式,增強觀眾參與感。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昌鳳看來,團播能在競爭激烈的直播行業脫穎而出,靠的是高度職業化的團隊分工。鏡頭前的完美形象、精彩互動,離不開主播、運鏡師、導播、燈光師、運營團隊、編舞、妝造師、服裝師等一系列工作人員的明確分工與通力合作。
日益專業的制作水準,加上直播形式本身即時互動帶來的參與感、歸屬感,讓團播的熱度持續攀升,內容生態逐漸豐富,涵蓋國風舞蹈、Hip—Hop、二次元等不同風格圈層。
然而,隨著團播行業規模迅速擴大,泥沙俱下,一些亂象趁機滋生。
本次中央網信辦發布的通知中,“采用特定拍攝手法,渲染、烘托低俗不良氛圍”“翻牌選妃”等引誘打賞的低俗手段被點名。
據媒體爆料,這些低俗打賞誘導行為背后,往往有MCN機構的操縱。部分MCN機構為追求流量和商業利益,引導乃至強迫主播做出“擦邊”行為,甚至通過“刷評論”等手段誘導平臺推薦低俗內容。
還有部分機構以“高薪”“造星”為噱頭,吸引年輕人入行團播,實則通過在無薪試播期間收取高額培訓費、在合同條款中暗藏貓膩等手段設下陷阱。
針對這些亂象,平臺也在加強管理。2025年7月,抖音宣布升級《抖音直播團播內容管理規范》,并發布《抖音直播團播機構管理規范》,整治低俗擦邊、合約陷阱等現象。僅今年上半年,平臺累計清退54家違規公會,處罰公示194家涉及存在不良經營行為的公會。
院團入場:一舞動四方
直播間內,水袖揮灑、劍光交錯、扇影翻飛,14位舞者在悠揚的二胡聲中翩然登場……不到半小時,這場以“武俠”為主題的團播就登上當天抖音直播人氣榜第一名,最終吸引超210萬人觀看,最高實時在線觀眾超5萬人。
鏡頭前的舞者,來自陜西省歌舞劇院和市場化團播團體“夢華錄·踏月”——這是國有文藝院團與專業直播公會的第一次團播合作。專業院團的舞臺功底和編導能力,加上成熟團播的舞美運鏡,讓不少觀眾直呼:“這是春晚嗎?”“像夢一樣的畫面!”
陜西省歌舞劇院成立于1940年,是陜西省直屬國有大型藝術表演院團,前身為西北文藝工作團。據院團直播負責人介紹,此前他們也直播過,內容以民樂和聲樂為主,形式比較單一,收入和數據并不理想。今年6月,院團開始嘗試舞蹈團播。
30天內,院團進行了24場直播,不僅打賞收益遠超預期,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新觀眾:“專業的果然不一樣”“你們早該播了!”目前,團播已成為院團的核心業務板塊。
陜西省歌舞劇院成功的團播嘗試,說明專業化、精品化的優質團播大有市場。寧波市演藝集團、吉林省歌舞團、江西省歌舞劇院等專業院團也紛紛下場。
團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不僅激活了文化產業,也拓寬了就業渠道。
古風團播團體“夢華錄·踏月”的成員七七曾是某省級歌舞團的專業舞者,隨團參加過央視春晚、元宵晚會,因身體原因離職后,從事過藝考培訓、幼兒舞蹈培訓,但她始終渴望回到舞臺。加入團播后,運營為她打造了鮮明的“布衣劍客”人設,還有專業燈光、運鏡、妝造支持,她有了更多自由展示自己的機會。
2005年出生的舟舟喜愛攝影,在大學里學習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團播爆火后,她敏銳感知到行業對有體力、懂音樂、有創意的運鏡師有巨大需求,找到有經驗的運鏡師拜師學藝。如今,她靠兼職運鏡師每月能拿到1萬多元收入。
“隨著團播進入穩定發展期,公眾與媒體對團播的認知需要更理性和客觀。”陳昌鳳表示,不應讓“一夜暴富”、超極限勞動等片面極端情況或誤解掩蓋了這一行業的真正面貌。當團播邁向專業化,其分工協作模式類似傳統影視工業,不依賴個別明星主播,既能更好地保障內容質量,也提供了更穩定的就業機會。
正向引導:和風春滿園
亂象與機遇并存,團播這一文化消費新形式如何邁向高質量與正能量?
首先,監管必須嚴。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指出,種種亂象,容易將團播與“獵奇”“低俗”等負面標簽綁定,損害從業者形象,不利于整個行業長遠發展。
中央網信辦此次開展專項行動,不但列出打擊的具體行為和情境,還明確要求“規范平臺管理”“形成長效治理”,包括深挖嚴打一批等負面典型,督促網站平臺細化審核標準、制定專門管理制度等。
“想要清除‘低俗團播’的滋生土壤,平臺除了事后處罰,還應進行事前預防和事中干預,提升生態治理水平,包括改革流量分配與推薦算法,強化技術監管與人工審核等。”聯合國網絡安全與網絡犯罪問題高級顧問、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吳沈括說。
根據抖音升級后的管理規范,違規團播賬號將面臨階梯式處罰,包括減少推薦、中斷直播、扣減流水任務獎勵乃至無限期收回直播權限等;對旗下違規主播占比高、存在侵犯主播合法權益等不當經營行為的公會,平臺會予以扣減公會健康分、限制經營能力等處置,對情節嚴重的將終止合作關系。
此外,平臺還有一項重要責任:扶持優質團播。
9月26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管理司指導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與抖音直播共同發起“優質團播計劃”,目標是在2025年底前培育超過100個符合行業標準、具備內容特色的優質團播,構建覆蓋多垂類、多場景、多地區的優質團播矩陣。
“協會此次與抖音直播合作,正是希望以標桿引領促進行業規范,以資源整合激發創新活力。”潘燕說。
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計劃聚焦四大扶持方向:一是精品舞臺,推動燈光舞美等環節升級,打造更具藝術性的視聽體驗;二是內容創新,鼓勵綜藝互動、主題劇情等多元內容形式與團播結合,支持虛擬直播、XR直播等創新技術應用;三是文化傳承,鼓勵創作者將曲藝等非遺元素融入團播內容,并鼓勵專業院團通過文藝鑒賞、經典再創作等形式實現文化美育;四是文旅推廣,利用城市地標、風景名勝、節慶民俗等,助力區域文旅品牌傳播。
計劃如何落地?除流量扶持,平臺還將配備專屬運營團隊,為優質團播提供額外收益獎勵,研發云導播等專業工具,組織線上線下培訓……
回顧過去,團播從最初萌芽,經歷迅速擴張的“粗放發展”,再到如今專業化、規范化、精品化,只用了短短幾年。如何擺脫“低俗”“擦邊”,獲得更好發展,需要平臺、從業者、用戶群體、監管方等主體共同探索。(本報記者 霍旻含)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11月03日第08版)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