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和幾個老同事聚了一下,大家一坐下來,話題沒幾分鐘就跑到了“錢”上。
小李先開口說:“我現在月薪八千,看著還行吧?可每個月賬單一來,直接清零。房租兩千五,孩子托班三千,吃飯、交通加起來兩千多,我自己一分錢都舍不得亂花。”
小王笑了笑:“你這還算好的,我倆都上班,一個月收入一萬五,看起來體面,可每次算賬都得嘆氣。房貸五千多,孩子奶粉、尿不濕、早教一堆錢。再遇上老人看病,基本上就得刷信用卡。”
我問他:“那你們能存下錢嗎?”
小王搖頭:“別說存錢了,能不欠就不錯。去年家里老人住院,我連備用金都沒有,直接刷的花唄。”
小陳接話說:“咱打工人哪有存款啊?工資到手那一刻就已經分完了。交完房租、生活費,剩下那點錢只能硬撐著到下個月發工資。”
聽他們這么說,我突然覺得特別真實。其實不止他們,身邊很多人都是這樣。
工資不算少,可生活成本太高。
房租、房貸、孩子、父母、生活開銷……哪一樣不是一座山?
小李嘆了口氣:“我媽老說我們年輕人不會理財,其實不是不會理,是根本沒得理。你每個月的錢都排好了花到哪兒去,連存的可能都沒有。”
小王說:“以前我還想著給自己攢點錢,結果家里一有事,全泡湯了。現在每次發工資,第一反應就是看看還有什么賬要還。”
小陳笑著說:“我現在的理財方式就是‘先活下去再說’。你問我理財軟件怎么用?我都懶得記,反正結局都是負數。”
我問他們:“那你們有沒有想過換個城市或者換個工作?”
小李說:“想過,可去了別的城市,房租更貴,生活成本更高。工資漲一點,但開銷也漲。算來算去,根本沒區別。”
小王接著說:“現在的現實就是,你不干活,家里就得揭不開鍋。你干再多,生活還是那樣。”
這就是現在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狀態。
每天起早貪黑地干,累得要命,可錢到手那一刻起,就開始往外流。
你想多掙一點,可工作再拼,也就多幾百塊。
你想多存一點,可日子攤開來算,根本沒余地。
小李說:“有時候我特別羨慕那些有父母幫襯的人,人家買房有首付,孩子有爺爺奶奶帶,壓力小太多。咱們不一樣,全靠自己。”
小王補一句:“是啊,沒背景的普通人,拼到最后,能養活自己和家人就算贏。”
小陳說:“我老婆前兩天問我,咱以后能不能買房?我沒說話。不是不想買,是根本不敢想。房價太高,生活成本太高,咱倆工資加一塊都不夠首付。”
這句話,說得扎心。
我們這一代人,不是沒努力,而是努力都被生活吞掉了。
掙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花錢的速度。
很多時候,父母還以為我們過得不錯。
可他們不知道,我們手里的錢,剛到賬戶就被分光。
有時候真想給自己買點好吃的、放松一下,可一想到房租和賬單,又不敢。
小李說:“我有時候看著工資單,真懷疑自己到底在干嘛。每天累成狗,月底連一千塊存款都沒有。”
小王說:“我以前覺得人要有目標,現在只求不負債。”
小陳接話:“我更簡單,活下去就行。”
說實話,這幾句話聽著悲觀,卻也很真實。
現在的打工人,不缺勤奮,也不缺努力。
缺的,是喘口氣的空間。
你可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個看似體面的收入,
但扣掉所有開銷,你會發現,自己其實一無所有。
工資只夠維持基本生活,這就是大多數普通人的真相。
沒有儲蓄,沒有底氣,更談不上理想。
就像小李最后說的那句:“咱不是不想改變,只是連改變的資格都沒有。”
聽完這句話,沒人再說話。
空氣里都是一種無聲的疲憊。
這就是現實。
我們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努力到最后,能讓生活不崩盤,就已經算幸運了。
錢,掙再多也不夠花;生活,過再久也不輕松。
而大多數普通人,
都只能這樣,一邊苦撐著生活,
一邊告訴自己——再咬牙堅持一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