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海南)東坡文化旅游大會即將于11月8日在澄邁縣開幕。11月2日,澄邁縣聯合海南省蘇學研究會在海南中學舉辦“東坡行經古驛道考察成果報告會暨《蘇東坡與澄邁》首發式”。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蘇啟雅出席并致辭。
![]()
圖為成果發布會現場
蘇啟雅表示:近年來,我省東坡文化考察、研究的成果層出不窮。省蘇學研究會發起并完成的海南東坡遺蹤考論,是我們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實踐。這是對東坡行跡的“考古重塑”,讓歷史從文獻走向實地;這是對東坡精神的“在地化”詮釋,深化了其文化內涵的時代價值;這是對文旅融合的“核心賦能”,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注入深厚人文底蘊。這些集中了大量專家學者智慧的學術成果,這不僅能有效提升澄邁、儋州以至海南旅游的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吸引更多崇尚文化品位的游客,更是落實“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文化遺產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彰顯文化自信、講述中國故事海南篇章的生動實踐。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自由貿易港是單薄的,而東坡文化的深度挖掘與創新利用,正是為我們這座面向世界的開放之島,鑄就了不可或缺的文化之基。
![]()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蘇啟雅強調,要深度挖掘與創新利用東坡文化,為我們這座面向世界的開放之島,鑄就不可或缺的文化之基
長期以來,在海南說到東坡行跡,一般總認為是儋州東坡書院和瓊山蘇公祠。近年來,澄邁的東坡文化遺存逐漸進入世人視野。蘇東坡貶謫海南三年,東坡南遷、北歸渡海碼頭在哪里?自瓊州府至昌化軍(今儋州市),往返兩度,行經澄邁驛道,幾處鋪舍,幾處驛站?停留期間所作詩文書帖,數量多少,版本如何?與澄邁籍好友、弟子之間,有多少故事,人文意義如何?“軾將渡海,宿澄邁”,背后的歷史人物如何、當代的社會價值怎樣?蘇東坡澄邁遺蹤有什么時代意義?
澄邁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積極組織、支持對全境東坡行蹤的考察調研,推進全縣東坡文化保護和利用工作。副縣長柴淼在報告會上感謝各界專家學者關心、支持澄邁東坡文化歷史遺存的梳理、挖掘和傳承,她介紹說:澄邁縣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傳承與創新結合的原則,深入挖掘蘇東坡文化的精神內涵,做好“三借三力”這篇文章:借“軾”聚力凝聚文化力,借“軾”出海產生影響力,借“軾”登高提高生產力,打造有文化、有溫度的城市,全面提升澄邁的文化軟實力,以文化力量推動澄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
澄邁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柴淼表示重視和利用好東坡文化研究成果,推進“文化澄邁”建設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公羽長期從事新聞宣傳工作,2018年創立海南省蘇學研究會之后,他會同多領域專家學者,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用新聞調查的方式,尋找新材料,作出新判斷,得到新結論,系統梳理、考察蘇東坡昌江、澄邁、臨高、瓊山等地東坡文化遺存。2020年初完成《蘇東坡昌化江遺蹤考論》一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隨后轉入澄邁境內東坡行蹤考察調研,完成《蘇東坡與澄邁》一書,日前由學苑出版社出版,40多萬字,400多頁,200多幅全彩史料文獻插圖。
李公羽在發布會上回顧了五年多來策劃、組織澄邁縣境內東坡文化遺蹤考察、保護和利用,撰寫《蘇東坡與澄邁》書稿等情況。他強調說:澄邁并非東坡行程中的目的地,僅是途經之所,但他往返停留澄邁共十來天,既有掛念的老友約聚答謝之情誼,又有渡海體驗、寓居驛站的風濤情景感慨,作詩、書帖,放情表達。驛道沿途停留的鋪舍位置,都有詳實的史志記載。感謝文物、考古、歷史、地理、文獻、文學、旅游等領域專家熱情支持。我們多次實地考察,充分論證,確定為“二驛五鋪”。這些驛道鋪舍,對應的都是今日村落,東坡文化作為生動而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將為這些鄉村的文化振興提供與眾不同的內生動能。
![]()
《蘇東坡與澄邁》一書作者、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公羽作東坡行經澄邁古驛道考察成果報告
海南省蘇學研究會創會會長、海南師范大學教授阮忠在首發式上表示:李公羽把文獻和田野調查結合在一起,花了大量精力在田野調查上,在疑處探疑,包括東坡登島與北歸究竟是不是在澄邁,東坡與澄邁古驛道、東坡與澄邁八景,還有東坡與姜唐佐、趙夢得的關系等,從這些方面看東坡與澄邁,拓寬了我們對東坡與澄邁的認知,這是很有意義的。這是對海南的貢獻,也是對蘇學的貢獻。
![]()
海南省蘇學研究會創會會長、海南師范大學教授阮忠強調學術研究要注重田野調查與地方歷史解析
參加澄邁境內東坡行跡考察的多位專家出席報告會,并暢談感受。海南文化研究院院長、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焦勇勤,近年多次參加東坡行跡考察,對澄邁、臨高、昌江、瓊山等地東坡歷史文化資源有廣泛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指出:海南省蘇學專家長期堅持走出書本、走出校園,把論文寫在廣袤的大地上,促進歷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扎扎實實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文化支撐。這也是我們熱情參與、積極支持的原因和目的。
![]()
海南文化研究院院長、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焦勇勤回顧連續多年參加東坡行跡考察的感受
海南省社科院歷史與文化研究所負責人、參加古驛道考察專家陳勇表示:《蘇東坡與澄邁》一書,以四十余萬字的篇幅、兩百多件史料圖片、四百余頁的大十六開本呈現于我們面前。我們為作者李公羽先生嚴謹的考據與開闊的學術視野所敬佩。一段在歷史敘述中近乎被忽略的短暫旅程,竟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研究價值。李公羽先生以其獨特的“新聞調查+學術研究”雙重視角,為蘇學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這是一幅用腳步丈量出的東坡行跡圖,一座文獻史料塑就的東坡行吟像,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學術見解,一種立足當代的史學研究取向,同時也是一套可資借鑒的海南文史研究方法。
![]()
海南省社科院歷史與文化研究所負責人陳勇點評《蘇東坡與澄邁》一書的學術研究方法
海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籍貫澄邁的老領導王揚俊出席報告會。他熱情贊揚蘇學專家為考察、挖掘澄邁縣歷史文化資源所作出的貢獻,并以自己多次參加田野調查的經歷,說明通過實地考察確認東坡歷史文化遺跡的難度與意義,感謝各級政府部門、各領域專家學者從獨特的角度,用寶貴的方式,為澄邁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文化賦能。
![]()
海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籍貫澄邁的老領導王揚俊高度評價東坡行跡考察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歷史作用
海南省蘇學研究會首席顧問、海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戴青云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提出: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李公羽先生五年前完成《蘇東坡昌化江遺蹤考論》,徹底結束了關于蘇東坡有沒有到過昌江的學術爭論。五年來,他和蘇學研究專家、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無數次在澄邁縣鄉間路上考察,東坡行經古驛道的重要鋪舍,比如大豐村、龍吉村、東水村,不知考察過多少遍。他們走出書齋、走出校園,腳踏實地。這也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的文化支撐與文化賦能。
![]()
海南省蘇學研究會首席顧問、海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戴青云闡述建設海南自貿港必須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
首發式上,蘇啟雅、李公羽和柴淼向省委黨校東坡主題圖書館、海南省圖書館、海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海師東坡書院、瓊臺師院圖書館和海南中學圖書館贈送《蘇東坡與澄邁》新書;各圖書館分別向作者頒發收藏證書。
![]()
《蘇東坡與澄邁》贈書儀式
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藝術交流委員會委員、青年書法篆刻家藍明,向省委黨校東坡主題圖書館贈送自己刻板拓印的東坡《渡海帖》等海南六件作品墨跡拓片。
海南中學副校長吳挺拔出席報告會和首發式。
編輯:黃露莎
審核:鄭偉、孫殿洋
監制:孫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