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架轟-6K飛抵臺海,大批機器狗搶灘登陸,解放軍的大動作,讓美方提前看到結局。
“臺灣光復紀念日”設立后不到24小時,官方先是展示了解放軍登陸作戰的新打法——在搶灘登陸時,大量應用無人機、機器狗充當“先鋒”;隨后又公開了東部戰區派遣多架轟-6K赴臺島周邊展開模擬對抗訓練的消息。無論是對于島內,還是對于蠢蠢欲動的美軍,解放軍釋放的信號,已經非常明確了。
![]()
【轟-6不僅經常出現在臺海,也可以去美國家門口轉一轉】
多架轟-6飛抵臺海,威懾與實戰的“雙重信號”
首先來看轟-6K轟炸機現身臺海,這絕非簡單的例行訓練或裝備展示,從軍事行動邏輯看,轟-6的出動,首先指向的是對關鍵軍事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驗證。
這是因為,在潛在的沖突中,摧毀對岸的核心軍事設施(如指揮中樞、防空網絡節點、導彈發射陣地等)是奪取戰場主動權的首要任務。
此時,轟-6作為解放軍空中打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攜帶的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如反艦導彈與巡航導彈)能夠覆蓋臺島全境及周邊海域,形成對敵方高價值目標的飽和攻擊能力。
這種能力的常態化演練,意味著解放軍已具備在戰時快速削弱對手防御體系的條件反射式反應機制。
當然,轟-6出動的更深層意義,在于拒止外部干涉的戰略預置。
![]()
【“有人+無人”作戰體系的搭建對拿下未來戰場至關重要】
臺海問題的復雜性不僅在于島內局勢,更在于外部勢力的潛在介入——尤其是以美航母戰斗群為代表的外部軍事力量。
對此,轟-6的航程與載彈量,使其能夠在防區外發動攻擊,配合其他空中力量構建起多層次的打擊體系。
當轟-6攜帶反艦導彈前出至特定空域時,其實際作用不僅是直接攻擊水面目標,更在于通過持續存在形成對海上力量的威懾壓力。
這種“前沿部署+遠程打擊”的模式,本質上是在為后續可能爆發的航母對抗劃定紅線:任何試圖通過海上力量干預臺海局勢的外部勢力,都將面臨來自空中、海上、水下多維度的聯合反擊。
更重要的是,轟-6部隊的常態化戰巡并非孤立行動,而是與偵察預警、電子對抗等其他作戰單元協同展開,這種體系化作戰模式的成熟,標志著解放軍已將軍事斗爭準備,從“理論推演”推向“實戰化檢驗”階段。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