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春天,當時,正值盛年的泰森專程來到北京,走進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當他瞻仰完毛主席的遺容后,這位在拳臺上從未低頭的硬漢,卻由衷地發(fā)出了一聲感慨: “在他面前,我實在太渺小了”。
一個意料之外的行程
時間拉回到2006年4月。當時的邁克·泰森,雖然已經(jīng)告別了職業(yè)生涯的巔峰期,但其“拳王”的名號依舊響徹全球。
![]()
那一年,他受邀來到中國,最初的行程安排主要是在上海參加一些活動。
對于當時的中國拳迷來說,這無疑是個令人興奮的消息。
然而,就在上海的活動按部就班進行時,泰森卻突然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決定:他要立刻去北京!這個決定并非出于商業(yè)考量,他不是去接什么廣告,也不是有什么商業(yè)演出,而是為了完成一個深藏在他心中多年的夙愿。
![]()
這個夙愿,就是親自去北京,到天安門廣場的毛主席紀念堂,瞻仰他心中那位“巨人”的遺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泰森對毛主席的崇拜,并非一時興起。
其實他的心愿早在多年前就已經(jīng)埋下。因此,當他踏上中國的土地,距離那個他向往已久的地方如此之近時,那種內心的激動和渴望是無法抑制的。
![]()
對他而言,這次北京之行,更像是一場虔誠的“朝圣”。于是,泰森的團隊緊急調整了行程,這位拳王懷著一種近乎急切的心情,從繁華的上海飛往了古老而莊重的北京。
天安門廣場的特殊“朝圣者”
2006年4月1日,北京的天氣已經(jīng)有了春天的暖意。天安門廣場上,游人如織,一切都和往常一樣。
![]()
但這一天,人群中卻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特別的身影,他就是邁克·泰森。這位身高體壯、面相兇悍的拳王,出現(xiàn)在這個中國最神圣的廣場上,本身就形成了一種極具沖擊力的畫面。
據(jù)當時的媒體報道,泰森一行人是在全國政協(xié)委員潘慶林的邀請和陪同下,來到了毛主席紀念堂。
沒有了拳臺上的張揚與霸氣,此時的泰森顯得異常嚴肅和虔誠。他穿著一身深色的便裝,表情凝重,跟隨著隊伍緩緩走進了紀念堂。
![]()
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這位昔日的“野獸”收起了所有的鋒芒,像一個普通的瞻仰者一樣,眼中充滿了敬畏。
當他走到安放著毛主席遺體的水晶棺前時,泰森停下了腳步。
據(jù)報道,他在這里停留了很長時間,遠遠超過了普通游客的瞻仰時間。有資料顯示,在有關部門的特批下,泰森甚至獲得了在水晶棺旁近距離瞻仰片刻的機會。他就那樣靜靜地站著,凝視著這位他早已在書中“結識”的偉人。
![]()
那一刻,沒有人知道他內心在想什么,或許是想起了自己在人生低谷時的掙扎,或許是回憶起從毛主席著作中汲取力量的歲月。
參觀結束后,當泰森走出紀念堂時,他的情緒依然難以平復。
面對身邊的人,他激動地說道:“毛澤東先生太偉大了,在他面前,我實在太渺小了。”
一個習慣于用“偉大”來形容自己,一個在拳臺上讓對手感到渺小的男人,此刻卻心甘情愿地承認自己的“渺小”。
![]()
泰森為何崇拜毛澤東?
泰森的職業(yè)生涯無比輝煌,但他的個人生活卻是一團糟,充滿了暴力、丑聞和爭議。
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他因為官司纏身而鋃鐺入獄,從世界之巔瞬間墜入谷底。
正是在那段最黑暗、最絕望的監(jiān)獄生涯里,泰森偶然間接觸到了 《毛澤東選集》。
![]()
對于一個身陷囹圄、前途未卜的人來說,書中蘊含的斗爭哲學、戰(zhàn)略思想以及那種“在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在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的智慧,給了他巨大的震撼和啟發(fā)。
毛主席那種從一無所有到建立一個新中國的傳奇經(jīng)歷,那種面對強大對手永不言敗、以弱勝強的精神,深深地觸動了泰森。
他開始像一個學生一樣,潛心研究毛主席的著作。他發(fā)現(xiàn),毛主席的許多思想,竟然可以和拳擊戰(zhàn)術完美地結合起來。
![]()
如何在困境中尋找機會,如何消耗對手的體力再予以致命一擊,這些戰(zhàn)術思想,讓泰森感覺自己找到了精神上的導師。
他曾對媒體說,讀了毛主席的書,他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并從中學到了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
出獄后,為了表達自己對這位精神偶像的崇敬,泰森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在自己的右臂上,紋上了一個毛主席的頭像。
這個紋身,成為了他身上最著名的標志之一。
![]()
每當他揮出那記千鈞之重的右拳時,那個頭像仿佛也在給予他無窮的力量。所以,當2006年泰森終于有機會親身站在毛主席遺容前時,他所有的情感,包括崇拜、感激、敬畏,在那一刻瞬間爆發(fā)。
這份情感,真實而厚重。
![]()
跨越時空的對話
這次訪問,自然也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新華社等媒體對這次事件進行了圖文報道,記錄下了泰森在紀念堂前那歷史性的一刻。一時間,“泰森崇拜毛澤東”成為了當時一個熱門的文化現(xiàn)象。
然而,伴隨關注而來的,還有爭議。
![]()
很快,國內的輿論場上出現(xiàn)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其中一篇題為 《別讓泰森之流糟蹋咱國際形象》 的評論文章,引發(fā)了不小的討論。
這篇文章的作者認為,泰森私生活劣跡斑斑,將這樣一位充滿爭議的人物與受人尊敬的毛主席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被媒體熱捧,是一種“糟蹋”,可能會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
不過,這種觀點也很快遭到了反駁。
有其他的評論認為,這種擔憂未免“神經(jīng)太過敏”。他們指出,泰森是以一個普通游客和崇拜者的私人身份前來瞻仰,這只是他個人情感。
將一個體育明星的個人行為過度政治化,甚至上綱上線到“國際形象”的高度,實在是小題大做。
![]()
毛主席的偉大,并不會因為某一個崇拜者的個人品行而有絲毫減損。
結語
如今,距離泰森那次特殊的北京之行已經(jīng)過去了近二十年。
那個在拳臺上摧毀一切的“野獸”,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一個可以讓他仰望和臣服的“巨人”。
其實,最強悍的人,也需要精神的寄托;最叛逆的靈魂,也渴望找到指引方向的燈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