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國際上最熱鬧的事,莫過于特朗普的吉隆坡之行。他落地前后,中美媒體罕見地調轉槍口,對準了同一個人——賴清德。
這風向變得太快,很多人都沒看懂。咱今天就來聊聊,這場“隔空集火”背后,牌桌上的玩家們到底是怎么算的,而國臺辦的回應,又透露了多少信息。
特朗普的“救命稻草”與賴清德的“當頭一棒”
咱得先弄明白特朗普為啥去吉隆坡。說白了,他是去“拿成果”的。
![]()
就在他出發前,中美第五輪經貿談判剛達成初步共識。這對特朗普來說,太重要了。
大伙兒可能不知道,他現在在美國國內的日子很難過。白宮停擺的陰影還沒散去,軍餉都快發不出來了,士兵們怨聲載道。眼看中期選舉臨近,他急需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績單”來穩住陣腳。
這份共識里有啥?有他最想要的稀土供應解禁。沒這玩意兒,美國的高科技產業,特別是軍工,就得“趴窩”。還有大豆貿易回暖,這能讓他回去對那些農業州的“鐵銹帶”兄弟們有個交代。
特朗普是商人,他算得很精。他剛拿到這份“救命稻草”,緩了口氣,最怕什么?最怕有人這時候跳出來“點火”,把他好不容易搭的臺子給掀了。
誰是那個最可能“點火”的人?賴清德。
![]()
所以,好戲就上演了。
就在特朗普的專機還在天上飛的時候,美國那邊,《時代周刊》突然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這篇文章可不是夸臺灣,而是直接開炮,引用了美國智庫“國防優先”專家的觀點,直指賴清德以其“魯莽領導人”的做派,讓臺灣成了“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
這話有多重?《時代周刊》是什么地位?這基本等于美國的主流精英圈在“喊話”。
幾乎是同一時間,咱們這邊的《環球時報》也發了社評,痛批臺灣當局的“魯莽挑釁”。
![]()
這一下,就形成了一個奇特的景觀:中美兩家立場向來針鋒相對的媒體,居然在“罵賴清德”這件事上,達成了“統一戰線”。
牌桌上的“棄子”?
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美國不是臺灣的“靠山”嗎?怎么反手就給了一巴掌?
這就是咱要聊的重點。在特朗普這樣的商人眼里,臺灣從來就不是“盟友”,而是一張“牌”。
過去,他想用這張牌牽制中國,所以又是軍售,又是派官員“過境”。可現在,情況變了。
一方面,他通過談判,實實在在地拿到了稀土和大豆。經濟利益到手了,這張“牌”的價值就下降了。
![]()
另一方面,他早就開始“掏空”臺灣的價值了。他用盡手段,強令臺積電把最尖端的技術和產能搬到美國本土。等于是把臺灣的“鎮島之寶”給搬走了。
現在,一個被掏空了核心價值,還整天惹是生非,差點毀了自己(特朗普)關鍵“政績”(經貿共識)的“棋子”,你覺得特朗普會怎么對它?
《時代周刊》那篇文章,就是華盛頓給賴清德的“最后通牒”:你再不老實,別怪我不客氣。
你以為這就完了?還有更狠的。
緊接著,英國《金融時報》又爆出一個猛料:特朗普因為中國的施壓,親自拒絕了賴清德“訪問”南美國家及“過境”美國紐約的請求。
![]()
如果說《時代周刊》是“輿論敲打”,那這個“拒絕過境”,就是實實在在的“政治羞辱”。
這等于是當著全世界的面,扇了賴清德一個耳光。告訴他:“大哥”現在很忙,沒空陪你玩“臺獨”過家家。
國臺辦的回應:穩坐釣魚臺,看你怎么辦
面對這場“國際混合雙打”,最穩的還是咱們的國臺辦。
10月29號,國臺辦開了例行發布會。記者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熱點。
有記者就拿《時代周刊》那篇文章提問,說美國專家都批評賴清德是“魯莽又高調”,呼吁特朗普遏制他,您怎么看?
![]()
國臺辦發言人彭慶恩的回答,那叫一個“四兩撥千斤”。
他先說:“我們注意到了,近期越來越多的外國專家學者以及國際輿論對臺海形勢表示擔憂……”
看這話說得多有水平。他沒急著自己罵,而是先擺事實:“不是我說的,是你們‘外國專家’自己說的。”
接著,他才亮明觀點,說賴清德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勾連外部勢力挑釁,是“不折不扣的兩岸和平破壞者”、“臺海危機制造者”,名副其實的“麻煩制造者”。
這幾個“帽子”一扣,等于是給賴清德定了性。而最有殺傷力的是,這些“罪名”,剛剛被《時代周刊》給“認證”了。
國臺辦這波操作,等于是什么?等于穩坐釣魚臺,拿著美國媒體的“炮彈”,精準地打在了賴清德的“七寸”上。
![]()
當記者提到“特朗普拒絕賴清德過境”時,另一位發言人陳斌華的回應更直接:“堅決反對……’倚美謀獨’枉費心機,注定失敗。”
這傳遞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信號:“臺獨”這條路,連你們的“美國大哥”都親自給堵上了。
“綠色恐怖”下的清醒者
賴清德在國際上被“圍毆”,在島內也沒閑著。
他搞的“綠色恐怖”,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一個81歲的退役中將高安國,就因為公開主張兩岸統一,居然被判刑七年半。
這事連國際媒體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報道批評這種打壓不同聲音的“法西斯”行徑。
一邊是高壓打壓統一聲音,一邊是自己的“臺獨”路線在國際上處處碰壁。賴清德的“威信”,可以說已經徹底破產。
![]()
這時候,島內的一些清醒者,比如國民黨的鄭麗文議員,她的聲音就顯得尤為刺耳。她早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中美博弈不等于支持‘臺獨’”。
她還揭露,美國賣給臺灣武器,根本就是“拿臺灣的錢賺自己的錢”,把臺灣綁上“抗中”戰車。她說這不是“反美”,而是“政治革新”。
說白了,就是不想再當美國的“冤大頭”和“炮灰”。
現在回頭看,這些話簡直是“預言”。
國民黨現在提出的回歸“九二共識”的穩健路線,為什么開始得到更多關注?因為它代表了“穩定”。
這種“穩定”,不只是兩岸需要,是連日本這種周邊國家,甚至包括剛剛拿到經貿利益的美國,都需要的。華盛頓的政客們也在重新盤算:一個只會制造麻煩的賴清德,和一個至少能維持溝通、保證穩定的國民黨,哪個更符合美國的利益?
![]()
答案,不言而喻。
特朗普的吉隆坡之行,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臺獨”分子的真實處境。
他們總以為自己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棋子”,但現實卻是,他們只是特朗普用來換取稀土和大豆的“籌碼”。當籌碼的價值被榨干,或者當這個籌碼開始威脅到“莊家”的利益時,被拋棄,就是唯一的下場。
國臺辦的回應,更是給所有臺灣同胞提了個醒:和平與融合,才是唯一的出路。抱緊美國的大腿,最終只會被摔得粉身碎骨。這場由特朗普的吉隆坡之行引發的“輿論風暴”,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