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釜山會議結束,特朗普卻喊出了“G2”,這給了國際社會一個明確信號,具體內容是什么?對特朗普的喊話,中方回應“繼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這說明了什么?
日前,中美領導人在韓國釜山進行了會晤。隨后,特朗普將這場會談稱為“G2”會議,這個舉動讓國際社會意識到,他想要構建“兩國集團”。這個情況,讓很多人感到疑惑,因為最早提出“G2”概念的人,是特朗普的“老對手”奧巴馬,兩人的恩怨很深。特朗普上臺后,將奧巴馬的“政治遺產”全部清空。而在重回白宮后,特朗普還想推翻奧巴馬的醫改措施,引發美國兩黨激烈“政治對抗”,這也是美國政府停擺后,遲遲無法恢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沒人想到,特朗普居然會提出奧巴馬構建的“G2”概念。
![]()
但也有人認為,特朗普此時提出“G2”,他是認真的。因為與美國傳統的建制派政客不同,特朗普是“實用主義者”,他信弱肉強食,非常慕強。在北約峰會上,特朗普完全不顧外交禮節,直接曝光北約秘書長呂特給他的諂媚短信,還制造“爸爸門”事件無情嘲諷后者。日本、韓國領導人竭力示好特朗普,想要爭取在關稅方面的優惠,結果是被強迫簽署極其不平等的協議,被迫向美國投資數千億美元。
![]()
然而,在見識到中國的強勢后,特朗普先是極限施壓,換來的是“自討苦吃”,隨后他就在這次的釜山會晤中,向中方讓步了,使得中美這一輪“經貿對抗”暫停。要知道,“遏華”已經成為美國的“政治正確”,也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唯一共識。特朗普完全可以通過“遏華”,來凝聚美國兩黨,化解“政壇極化”局面,但他沒有這么做。甚至在上臺數月內,特朗普已經解除了多名美國“對華鷹派”的職務。只要特朗普繼續執政,中國也保持強硬姿態,那么中美關系可能將逐漸緩和。“G2”并不是特朗普對華遞交的“橄欖枝”,而是他對中國強大實力的認可。
![]()
不過,特朗普喊出“G2”,并不意味著中美關系徹底緩和。因為從美國的戰略看,他們其實無法接受亞洲大陸有一個比肩自己的強大國家。早在1823年,美國就提出了“門羅主義”,不僅將美洲定性為自己的“后花園”,而且還把“擴張”作為自己的海外戰略核心。然而,當時的歐洲列強云集,美國不是對手,因此他們的擴張路線就是進入太平洋,持續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久而久之,太平洋也被美國視為“禁區”,他們構建的“島鏈戰略”,就是針對亞洲東部的強國。因此,即便中國并沒有“挑戰美國霸權”的想法,依然被美國視為“對手”。
![]()
而且,在特朗普喊出“G2”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美確實需要攜手多做對兩國和國際社會有利的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也是南方國家的一員、不結盟運動的伙伴。這番回應,表明了中國不會跟美國建立所謂的“G2集團”,也不會進行所謂的“爭霸”。畢竟,當年的蘇聯在實力強大后,違背了自己的初衷,走上了與美國“爭霸”的道路。尤其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意識到蘇聯的強大,選擇了“戰略防守”,蘇聯卻沒有利用好這個重大窗口期,選擇了主動進行“戰略擴張”。這段“蘇攻美守”的時期,讓蘇聯浪費了大量的國力,入侵阿富汗更是成為壓倒他們的“最后稻草”。
![]()
蘇聯的教訓就擺在眼前,因此中國不會走“爭霸”道路,而是推動真正的全球多極化。當特朗普發出“劃分地界”的邀請時,中方不會接受。在短期內,中美關系將是我進行我的平等外交,你維持你的“霸權余暉”,大家都井水不犯河水。不過,“霸權”實際上并不符合國際發展大勢,“世界霸主”也將被時代淘汰。大量事例已經證明,合作雙贏才能長久,欺壓他國的“世界霸主”,終將被反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