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鐘湖的臥龍鲊
![]()
□ 蒲曉波
三十多年前,三五同事坐車到川東北南部縣伏虎鎮出差。途中,坐在副駕駛的兄弟神秘地手指比劃著扭頭對坐在后排的我們說:“今天午餐你倆敢不敢吃那個?”我莫名所以,語塞地點頭。
初聞不知“食”中意,再“食”已是餐中人。那天,伏虎鎮是一個逢場天,街上人頭攢動,飯店座無虛席,稍頃幾盤近尺長、手指厚、半斤重的大鲊肉端上桌,好似給我們一行人的“胃口”一個下馬威。
我雖出生在南部縣,也無肉不歡,卻孤陋寡聞,第一次見此“神馬”,心頭不禁緊顫,這個“龐然大物”下得去口么?兄弟見我疑惑猶豫,便笑瞇瞇地舉箸示范,大塊朵頤。
日后,不間斷地耳聞臥龍鲊的江湖傳聞和江湖地位。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籍貫南部縣升鐘湖濱人,大學畢業工作不久,曾經創下一頓吃4兩/片重的10片臥龍鲊記錄,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在川東北南部縣,以西南地區最大樞紐水庫——升鐘湖為中心,周圍湖區100多平方公里的升鐘、大坪、伏虎的百余個村村寨寨,臥龍鲊是一道聞名遐邇的地方特色美食,南充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造型像一條屈曲的龍,傳說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字孔明、號臥龍”的蜀漢丞相諸葛亮,以此鲊肉犒賞大軍,該菜因此而得名臥龍鲊。
臥龍鲊屬川菜系列,外形為條形,形美、味美、神美。以精選的五花肉為食材,切成巴掌寬、筷子長,然后撒入剁碎的姜蔥蒜末,拌勻腌制半小時再加入花椒、胡椒、味精、白糖,再與雞蛋液攪拌均勻,充分融入豬肉的紋理之中;“鲊”粉則是優質的玉米和大米,在燒熱的鐵鍋中炒至金黃然后研磨成細粉,均勻地涂抹在每片腌好的肉片上。腌好的肉片放入竹編蒸籠,開火蒸至十分鐘,關火將肉晾涼,再用“鲊”粉裹肉,蒸而涼,涼再蒸,又涼又蒸,如是者三,即所謂的“三蒸三涼”,臥龍鲊的油水(脂肪)從竹編蒸籠中間籠格的插孔逐漸漏落在籠底。
師傅掌握好火候,如此這般一番周章,出籠的臥龍鲊,黃澄澄、香噴噴,肉質酥軟,油而不膩,唇齒留香。
臥龍鲊,又名美味大鲊肉,那為什么臥龍鲊要做那么大呢?依據當地長者講述,過去升鐘湖靠天吃飯、靠地刨食,為極度貧困山區,鄉鄰殺掉辛苦喂養一年的大肥豬,挑出新鮮細嫩的豬肉做成臥龍鲊,在傳統的紅白喜事大宴賓客之時,一人一片的臥龍鲊便作為“壓軸大菜”登場,主人的意圖并不是讓客人在桌上當場“分吃”,而是方便客人以寬大的荷葉或桐葉,一人一片包裹懷揣回家,滋補缺油少鹽的家人。
新時代,升鐘湖逐漸變成了旅游地,鄉村振興百姓物資生活得以極大豐富,臥龍鲊不再是逢年過節時的稀罕物,已悄然改良成“家常便飯”。一片臥龍鲊切成三段,乍看模樣似斷非斷,筷子一挑便斷,便于大家伙“獨食”或“分餐”。
三年前,我和在南充工作的三五同事相約周末“打平伙”聚餐,大家伙指明約定我帶兩樣菜品,一樣是南部肥腸,另外一樣就是升鐘湖臥龍鲊。為了保障不減“三蒸三涼”工序、不丟昔日美味口感,我還委托一個在縣城工作的兄弟,提前兩天在百多里外的升鐘鎮,預定“正宗”的臥龍鲊。
兄弟在電話里告訴我,眼下到升鐘湖旅游的朋友,除了品嘗升鐘湖鮮美的魚外,必要再嘗嘗可口的臥龍鲊;經過一番特別加工的升鐘湖臥龍鲊,早已可以裝袋打包保鮮保味,跟隨著舟車抑或飛機,“走”出南部縣,帶往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以饗南來北往的客。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升鐘湖釣魚大賽
![]()
![]()
朱胤委 攝
(作者單位:南部縣委宣傳部)
詩情畫意最青甘
![]()
□ 邱柏
青甘大環線是我國一條有名的旅游線路。在旅游旺季,每天有上萬輛車在這條路線上奔跑,有的順時針而下,有的逆時針而上。從宜賓市出發,直奔青海西寧,即有日行千里的快樂,也有千里奔赴的疲憊。
青海湖是大海留在青藏高原的遠親,一眼望不到邊的湖面,讓人感受到大山之巔海的廣闊和神奇,讓人頓時一掃疲勞。悠閑的海鷗,有的在天空中翱翔,有的在水中嬉戲。漫步于湖中的沙灘上,當湖水溢過腳背,仿佛與西王母進行了一次瑤池對話。
穿上環保靴套,踏上天空之鏡——茶卡鹽湖,山在湖中、湖在山中,真的是一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神奇畫卷。有人說,她是大海的最后一滴眼淚。作為食用鹽基地,可以滋養我們的身體;作為旅游景區,也能滋潤我們的靈魂。3000米的海拔,缺氧不缺味,是興味,是趣味,是體味,是回味。
漫步于大柴旦行委的翡翠湖間,零距離感受湖水的七十二變,一個個獨立的湖泊,從蒂芙尼藍到祖母綠的漸變色譜,宛若高原戈壁上的調色盤,有的相映成趣,有的獨樹一幟。高原的風吹拂著飄逸的頭發,蕩起輕盈的裙子,人們紛紛記錄下高原之美、湖水之美、愛人之美。人生是美麗的,有時候也是夢幻的。
風馳電掣于柴達木盆地,與火車賽跑,與高山、戈壁和沙漠相伴。中國人的創造力和韌勁讓人驚嘆,電網、加油站、通訊線路征服了茫茫戈壁、巍巍群山。一條條高速貫通了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一輛輛卡車承載家庭的希望和生活的美好,向著幸福奔忙。
“西出陽關遇故人”足已告慰先輩,“春風已度玉門關”也可告慰歷史。曾被譽為河西咽喉和交通要塞的嘉峪關,“一片孤城萬仞山”已是“萬仞山中繁榮城”。敦煌飛天令人神往,瓜洲大地之子眷念母親的懷抱,七彩丹霞名符錦繡河山之實。行走在沙漠戈壁,聽流沙的聲音、戈壁的訴說,品風不一樣的味道。依徬在土長城的殘垣斷壁,撫摸歷史的片段,荒蕪與凄涼早已成為昨天。
每一座巍峨的山峰都是盛大的畫卷,在視線中慢慢舒展開來。一路而下的奔跑,讓汽車也變得“小家碧玉”,以為“觸底”實則離“底”還很遠很遠,山高坡陡溝深正是大自然給予旅行的絕妙之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即有詩情畫意,也有人生百味和世間百態。
(作者單位:宜賓市市場監管局)
時光翻舊的落葉(外一首)
![]()
□ 周天紅
青草塘,灰落葉
你在坡上
遠山城堡,一株枯草
你在胸膛
時間與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季節與風的每一片葉落
小溪或大河對岸
聽著那么多人涌動如水
只有一個身影屬于午后
一縷炊煙與城市的界石
站在時間的嶺頭
不知你什么時候降落
如一片葉落入巷末
只看見一縷風
吹皺陽光和微波
虹是一個梯
虹在樓宇間閃爍
哪一個梯才是唯一出口
手持半支燭火
聽著玻璃上的抖動
左左右右的道口
一輛車駛入帶雨的夜色
通往東山的十字路
閃著殘光一朵落入誰的夢中
只有一杯紅酒
看著音樂爬過杯腳
落入時間的虛空
找一個人打聽陽光的來路
卻已夜色重重
一片殘紙隨風行走
迷失一步遠的風
(作者單位:瀘州市納溪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
窗口鳥
![]()
□ 袁帥
老病,孤床
一只小鳥落在窗口上
一陣啁啾的問候,一陣婉轉的淺唱
一陣若隱若現的旋舞
它用小小的快樂投喂我
它一次次飛走,又一次次返回
銜來花色作調味品
那雙探望的眼睛,滴溜溜地轉
一下子就看破了
人間暗流的悲苦
(作者單位:中江縣玉興中學)
來源 | 消費質量報
編輯 | 陳蕊妮
校對 | 聶行
責編 | 涂偉
審核 | 開永麗
版權聲明 | 本文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