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躍居全國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面向“十五五”,如何進一步推動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提質升級,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汽車技術和產業創新中心?如何實現“強者勝、優者勝”,以創新驅動產業向“更強、更大”的目標邁進?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對接會在合肥召開,多位院士、專家、企業家齊聚一堂,圍繞安徽汽車產業未來發展重點方向、整零協同、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對企服務等建言獻策。
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鐘志華:
“八新聯動”,螺旋式上升
安徽汽車產業有獨特的發展路徑和成效,目前形勢很好,當然也面臨挑戰。
第一,如何看待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汽車產業的發展戰略?
一個是國內大循環,一個是國際大循環。兩個循環如何有機結合?我想,并不是簡單地將國內產品和產能直接轉化為國際循環的產品和產能,整個過程仍需要很多創新。面對不同市場需求和法律法規,國際國內同樣都需要持續技術創新,但還需要持續進行適應不同環境的產品創新、市場創新、模式創新等。
第二,安徽汽車的技術創新要如何融合行業創新發展前瞻的戰略方向?
一個普遍的說法是“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但這只是相對概念。電動化并沒有終結,固態電池的發展很快。汽車創新是一個螺旋式上升,我總結為“八新聯動”。
新功能。以智能化為引領的,或者通過智能化產生的汽車新功能。汽車已經不光是交通代步工具了,甚至是生活空間、工作空間、娛樂空間。
新架構。實現汽車的優化、高品質,新架構是必然趨勢。
新能源。純電動加上正在出現的氫能等其他新能源,會給汽車帶來重大變化。
新材料。高強鋼、鋁合金、碳纖維增強的復合材料的應用,一方面是基于成本考慮,另一方面是基于復合材料的性能考慮。
新結構。傳統汽車結構用新材料是不合適的,是不能充分發揮新材料性能,也不能獲得最優的汽車性能和品質。
新工藝和新裝備。有了新結構就需要新工藝、新裝備,比如鋁合金的整體壓鑄和復合材料的先進工藝,以及采取新工藝所必須要有的新裝備。
新模式。包括研發模式和商業模式等多方面。
上述八個領域的創新是螺旋式上升。汽車產業正在集聚新的發展動能,“八新聯動”將促進汽車產業更高質量發展,跨學科、跨行業協同創新將帶來汽車產業重大變革。這不光是一個產業化過程,既有產業化目標和任務,更有探索技術路徑的重大使命。汽車產業一定會不斷涌現顛覆性創新,安徽要通過技術融合創新來把握發展方向。
第三,安徽汽車在做大以后如何提高質量?路徑是什么?
發展汽車產業,當然要有規模,但緊接著就要提質量、建品牌、強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安徽汽車怎么通過技術創新讓能力變強、“以強來穩大”?我理解是以強來穩住規模,不是簡單地增加規模,而是要保持住第一的位置。
汽車要做大做強必須要建立生態。安徽已經建立了一個生態,有了一些大樹,結了果子,但未來還要輻射省內、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
這個生態對安徽16個市有什么意義?大家的回報是什么?怎么維持?怎么樣讓這個生態越來越好?安徽要研究整張生態圖,果子、種子掉到哪個地方,要把土壤準備好,讓它長成一棵芽、長成一棵新樹。
如果再往下一步,各市各部門協同把產業做大做強后,要讓汽車產業反哺各市可持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最好的局面就是把汽車做“強”、穩定“大”的局面,然后“越來越強”,再把能力創新做得更好,輻射帶動整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
走上“服務為主”的發展路子
在成為全國第一之后,安徽要想成為汽車強省,關鍵是要改“招商為主”為“服務為主”。
為什么要轉變?安徽已經是汽車大省,這是其一;國家層面已經在整治“內卷”,汽車行業利潤率與其他行業相比不正常,不正常就要治理,“內卷”的狀況一定可以扭轉,這是其二;中國正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地方政府的服務都要走向規范化,是大勢所趨,這是其三。
所以我認為,安徽下一步必須用增強服務來吸引企業。
服務,安徽第一個要學習“蘇南經驗”。安徽已經挺進長三角,一定要有雄心學習蘇南,成為中國政府服務最好的區域。服務質量一旦提升,企業就愿意來,來的企業也不會走。
還有一個建議,安徽要善于用AI大數據掌控區域內各企業情況,特別是中小企業,同時要注重孵化創新企業。
如何從“招商為主”到“服務為主”?
第一件事,建設創新高地。一定要沿著創新鏈來建設,既然產業有產業鏈,那么創新也要有創新鏈。
汽車產業的創新鏈建設當中,有兩條很重要。一是要建設企業現在還建不起的高水平測試中心,做試驗性測試。測試或者試驗是創新之母:比如說汽車芯片,全國做芯片設計的很多,流片能力卻比較弱,高水平的試驗能力稀缺;還有電池的測試能力,能不能把垂類的大模型建起來?二是重視測試裝備的建設。測試裝備就是試驗用的設備。總的來講,有不少事情可以做,總體上要形成高技術支撐的創新生態,并把它建設好。
第二件事,增強金融服務。安徽要重視前期投資,包括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現在大家更多地看到后期,今年投資,明年上市就賺回來了。但前期投資是缺乏的,這塊安徽可以加強。也要重視中小企業服務。
第三件事,是充換電服務。安徽的充換電服務仍要學習全國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在全國范圍內,北京、上海、深圳做得比較好,它們各自做法也不太一樣,但我覺得要多學習。汽車如果充換電不方便,本地市場都做不大。安徽要從規劃、政策、監控、補貼著手來做。
第四件事,是城市平臺服務。安徽要以“城市平臺”的思維方式來做充換電服務。要認識到汽車不再是單一汽車,而是網聯汽車。一座城市需要監控智能網聯汽車的充換電狀況,自動駕駛狀況更要被納入其中,所以安徽要建實時數據平臺。數據也管,充換電也管,自動駕駛也管到了。由此,城市的交通擁堵也會得到緩解。
平臺應該建,但怎么建是一個難題,不能完全讓政府來建,而要政府支持加市場化運營來建。當然,“車路云協同”是另一個難題,既要讓“路”的設備盈利,也要讓“云”的設備盈利,“路”“云”要跟著“車”一起技術迭代,三個行業要配合好往前走。
第五件事,是回收服務。回收雖然是一個大體系的問題,但各地都要做。動力電池廣泛應用后的回收需要全國建網絡,安徽也要重視回收服務體系建設。
第六件事,是創新售后服務。中國的售后服務現在落后于汽車制造,而且這個落后的狀況在全世界都存在。中國汽車制造已經應用最先進的技術,包括AI,但是全世界售后服務還是以4S店為主。在全球,特斯拉試點直銷、安徽蔚來的售后服務做得非常好。
安徽如果想打造一個“汽車社會”,就必須引導汽車銷售企業、汽車售后服務企業創新模式,用好互聯網技術,用更低成本把售后服務做起來。
第七件事,是市場。中國已經踏入“汽車社會”,汽車銷量的增長不可能長期維持在10%或者8%,可能將穩定在2%至3%。當這種局面出現的時候,安徽要建設“汽車社會”就必須鼓勵市場發展。未來汽車產業的主要收入可能不是來源于造車,而是來源于汽車使用環節產生的各種費用。如果能把這方面的產業蛋糕做大,造車企業在安徽也會發展得比較好。
這是一個長期規劃。怎么做好這些事情,怎么做好服務、整個應用,是個考驗。如果安徽在成為汽車制造大省后,也成為汽車應用大省,將會帶來巨大的收益。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學東:
在氫能源技術領域保持前瞻性
去年10月,麥肯錫公司提出“未來經濟場”的概念,梳理了當下的12個經濟場和未來18個經濟場。當下的12個經濟場就有新能源電動車、新能源汽車;未來的18個經濟場,依然把電動車保留在未來態勢中,這個態勢要持續到2040年。安徽省抓住新能源汽車、抓住電動車制造的“牛鼻子”,深耕細作,前景非常好。
新能源的概念是什么,應該不僅僅指電動車。如果電動車電的來源是可再生能源,那就是新能源;但如果用的是煤電,就不完全算是新能源。同樣,其他方式的可再生能源,假如都用綠電來供給汽車,也沒有問題。因此,新能源汽車不僅僅是狹義的電動車,而應該是廣義的電動車。
氫能源汽車就屬于廣義的電動車。安徽在做好狹義的新能源車的同時,更應關注廣義的新能源車。氫能源汽車是一種燃料電池汽車,它也是電動車,只不過是用氫在車上就地發電,現在的電動車是把事先發好的電放到磷酸鐵鋰電池、鋰電池和固態電池里,其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安徽可以在保持長板的同時,在氫能源技術領域也保持前瞻性。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學術主任匡光力:
產學研緊密合作,攻關固態動力電池技術
在新能源汽車的所有技術中,動力電池技術無疑是核心技術之一,它不僅決定了汽車一次充電能夠跑多遠,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相關汽車企業可否最終問鼎世界。
當前,固態動力電池研發領域競爭尤其激烈,但全世界還未能實現固態電池大規模產業化。
目前新能源汽車使用的動力電池,基本上都采用液態電解液作為充放電介質,技術比較成熟,但主要的問題是儲能密度不夠高,充電時長及安全性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而固態電池的儲能密度有可能超過液態電池兩倍,充電時長有可能縮短至幾分鐘,且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因此,不僅新能源汽車渴望采用固態電池,低空飛行器和其他的移動裝備也亟須采用固態電池。
固態電池為何迄今還未大規模產業化?制約固態電池產業化的關鍵問題是其固態電解質內離子傳導阻抗太大。研發低阻抗的固態電池電解質是當前固態電池技術競爭的焦點,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的一個熱點。
安徽應高度重視固態動力電池技術攻關,促成產學研緊密合作,以便充分利用我省的產業優勢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科研優勢,集中力量攻克固態電池技術難關。建在合肥“科學島”上的我國穩態強磁場大科學裝置,其磁體技術和裝置綜合性能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可以向安徽產業界開放共享。合作攻關,搶占世界新能源汽車技術制高點。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安鐵成:
聚焦“三鏈一網”,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安徽已經具備了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堅實基礎。當前,汽車產業正與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路徑。
但是,在關鍵技術研發、軟件產業培育、產業集群發展等方面,安徽仍需持續提升能力水平。我認為,安徽應聚焦“三鏈一網”,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速推動產業實現從“規模領跑”向“創新領跑”的戰略躍升,為支撐汽車強國戰略貢獻更加強勁的“安徽力量”。
第一,打通創新鏈,強化創新引領支撐能力。支持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攻關,鼓勵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技術研究機構的研發創新中心落地安徽,積極推動全固態電池、車規級芯片、復雜系統體系架構、智能網聯決策控制等產業鏈前瞻領域共性技術研發創新,壯大研發、檢測、標準化等生產性服務業。
第二,升級價值鏈,壯大軟件與數字化產業。通過開展“揭榜掛帥”項目攻關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聚焦基礎軟件、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展開研發攻關,形成軟件企業招引“項目+投資+落地+孵化”的完整閉環,構建涵蓋“車路云網圖”全產業鏈汽車軟件生態。支持整車企業、自動駕駛科技企業、專業研究機構深化合作,提升自動駕駛場景訓練效率,加快推動高級別智能駕駛落地應用。
第三,布局未來鏈,推動“車能路云”協同發展。深化“車能路云”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合肥“車路云一體化”試點的探索、示范作用,拓展智能網聯示范應用場景,開放更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鼓勵有條件的地市推動“車路云一體”化基礎設施與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協同發展,探索構建架構相同、標準統一、業務互通、安全可靠的智能網聯城市級應用,讓“聰明的車”走好“智慧的路”。加快汽車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建立數據分類分級、安全合規、價值共享機制,打通“車能路云”數據流,支撐智慧城市數字孿生應用。
第四,優化生態網,培育多頭引領的產業生態。安徽雖已形成比較完整的汽車產業鏈,但部分核心部件對外省配套依賴較大,制約了產業競爭力。建議定向招引核心Tier1供應商落地,打造區域性零部件產業集群。進一步強化整車企業對產業鏈創新發展的帶動作用,培育更多細分領域專精特新企業,增強產業鏈韌性,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清華大學教授曲小波:
增強產業鏈韌性,培育新產業
在成為全國產量第一之后,安徽汽車產業下階段要重視三件事、十個字:“聚合智能”“車路云”和“國際化”。
首先,要重視聚合智能,增強產業鏈韌性,培育新產業。這里的邏輯是,汽車產業是大產業,產業鏈非常長。新能源汽車和低空飛行汽車、具身智能機器人等產業在核心零部件和技術上具備高度協同潛力。上述三個產業,如果在電池、電機、電控、AI領域統籌成立跨產業協同工作組,建立共性技術標準、共享供應鏈生態,通過協同發展,一定可以對新興產業實現降本增效。
舉個例子,造一架飛行汽車的成本接近一千萬元,如果能拉通汽車供應鏈,一千萬元很容易降至一百萬元,甚至更低水準。
另一方面,多產業協同發展也可以全面提升安徽高端制造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一旦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涌入市場,汽車市場銷量下降,汽車的成熟供應鏈可轉移到其他新興產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內卷”。
其次,一旦Robotaxi的時代來臨,安徽汽車產業還可以從產品向服務遷移,以場景為牽引,構建未來立體交通服務體系。安徽要提前做好準備:以應用場景為牽引,為未來的立體交通服務體系建立一個“車路云底座”,盡可能用更小可控成本實現最優效能。
最后,要重視國際化布局。安徽汽車、新能源汽車已經是全國首位,下一步要聚焦提升價值鏈地位,爭取更大利潤空間和國際話語權。在國際化競爭中,除了繼續關注發達國家市場之外,還要格外重視新興市場。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山枝:
大力推動車聯網在安徽發展
安徽發展新能源汽車要以安全為基、創新引領。
當前,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輔助駕駛滲透率已經超過60%,但是在輔助駕駛快速推廣同時,過度宣傳和用戶過度依賴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凸顯。交通安全不僅是產業的生命線,更是保障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底線。無論是人工駕駛還是單車智能,都面臨個體感知能力局限、個體決策無溝通的挑戰,而車聯網可拓展感知、相互協同,其中車車通信(V2V)是提升行駛安全水平的關鍵技術。
研究表明,當車端網聯滲透率達到10%時,即可降低約9.1%碰撞概率、5.4%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顯著減少車輛停滯時間。同時,由于V2V發揮價值不依賴路側設施,因此具備優先推廣的條件。
我國主導的C-V2X車聯網戰勝美國主導的同類技術,美國、韓國、加拿大、歐洲等跟進,C-V2X已成為國際唯一技術路線選擇。目前國內產業鏈成熟,已有三十余款車型實現C-V2X前裝量產。
基于C-V2X的車車、車路協同高價值應用,如紅綠燈推送提醒、遮擋碰撞預警、鬼探頭預警、盲區預警、防追尾、施工提示、數字三角牌等,將大幅提升城市與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與效率。
9月12日,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指出“加快網聯基礎設施和云控平臺建設,鼓勵汽車前裝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塊,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有條件批準L3級車型生產準入”,再次強調C-V2X的應用推廣。安徽擁有良好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基礎,結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應大力推動C-V2X前裝上車。建議借鑒新能源汽車發展經驗,出臺C-V2X前裝補貼政策,牽引V2V滲透率快速提高,從而推動實現以下目標:
第一,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同時顯著提高交通效率、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
第二,帶動車聯網平臺經濟發展,通過C-V2X和5G車聯網建設與運營,推動服務模式創新,培育智慧路網運營商、出行服務提供商等新業態、新商業模式。
第三,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建設,在人工智能、芯片研發、5G+C-V2X通信、智能制造、智能駕駛等領域協同發力,形成以智能網聯汽車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展望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與安徽的合作,全力支持安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從“全國領先”向“全球引領”邁進。
i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