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10月27日,韓國慶州火車站。中新社記者 劉旭 攝
文/劉亮 尹倩蕓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這是APEC最高級別的會議。韓國時隔20年再度擔任APEC東道主。
會議前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顯示,盡管面臨多重沖擊,今年上半年亞太地區經濟增速仍超出預期。亞洲仍將是全球增長的最重要引擎,今明兩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約為60%。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對中新社表示,亞太地區的經濟活力得益于區域內絕大部分經濟體堅持開放理念,持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同時,亞太地區在很多產業領域位居世界前列,對全球產供鏈的支撐作用正不斷增強。
多年來,亞太地區一直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目前亞太地區經濟在全球占比超六成,貿易占比近半,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七成。區域內開放的合作模式,為資源有效配置和要素自由流動創造了良好條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認為,亞太地區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勢頭仍在上升,增長潛力持續釋放。未來,這些經濟體借助區域力量深化合作,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將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中國與東盟從1.0到3.0
當地時間10月28日,中國與東盟正式簽署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未來雙方將持續擴大市場開放,進一步提升貿易合作水平。
從1.0版到3.0版,自貿區的不斷升級,清晰勾勒區域經濟合作持續深化的發展軌跡。
同處于亞太地區,中國和東盟這種深度合作一方面能夠有效緩解地區面臨的保護主義等沖擊,另一方面也將吸引區域內更多經濟體建立更為緊密的經貿聯系,將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
不僅如此,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機制的支持下,亞太成員間的經貿合作網絡日益擴大,形成了穩定和可持續的產業鏈供應鏈關系。
中韓經貿有望開拓新空間
在韓國慶州舉行的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有望助力中韓經貿合作開拓新空間,提振市場信心。
中國和韓國近年來經貿往來緊密。2024年中韓雙邊貿易額增至3280.8億美元,中國連續21年位居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韓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國。
韓國韓中聯合會會長、龍仁大學教授樸勝贊受訪時指出,韓中兩國建交33年來,擁有堅實的經貿合作基礎。韓國在半導體、電池、氫能等領域具有競爭優勢,而中國在產業鏈、市場規模方面有獨特條件,兩國仍有許多合作空間。
2025年是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十周年。雙方已就協定第二階段舉行多輪談判,就跨境服務貿易、投資、金融服務等深入磋商并取得積極進展。
隨著中韓自貿協定談判深入推進、RCEP的紅利持續釋放,標準互認、貿易便利化等多重舉措,將為雙邊經貿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錢政宇認為,通過城市結對、示范區聯動、物流整合與數字賦能,兩國地方合作呈現多層次、多維度的發展態勢,成為推動務實合作的重要力量。
如中國威海與韓國仁川的“雙城雙館”模式堪稱典范。自2015年以來,雙方圍繞投資促進、貿易便利化等方面開展系統合作,累計舉辦經貿交流活動超320場,拉動進出口貿易額達10億美元。依托“四港聯動”與中韓多式聯運機制,中韓雙方還構建了高效的國際物流黃金通道,帶動跨境電商迅猛發展。2024年,威海對韓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額躍居全國首位,發展勢頭強勁。
中國去年對韓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激發韓國民眾赴華旅游熱情。今年9月,韓國政府對中國團體游客臨時性入境免簽政策正式生效,中韓多家旅行社也正著力抓住“商機”。
2026年中國將擔任APEC東道主,中韓專家人士普遍期待兩國能繼續引領APEC合作邁向新的篇章,攜手推動亞太區域共同繁榮。
稿件綜編自:中新社《引領全球增長亞太攜手育新機》《APEC時間將啟中韓經貿合作有望開拓新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