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島內“臺獨”頭目沈伯洋的名字又被推上風口浪尖。
大陸公安機關正式對他立案偵查,意味著通緝程序隨時可能啟動。
可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沈伯洋卻表現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28號,他在社交平臺上發文:“一年內第六次,這次還直接由公安立案偵查,下一步大概就是通緝、缺席審判。無所謂,臺灣人沒在怕的。”
看上去輕描淡寫,甚至有點嘲諷的意味。
可真相是——他大概還沒明白這次的嚴重性。
大陸立案,不是喊口號。立案必有大事。
熟悉法律的人都知道,大陸公安部門立案偵查,不像島內那種“雷聲大、雨點小”。
邱毅教授在節目里點破:“這不是作秀,這是謀定而后動。”
在大陸的司法體系中,立案偵查代表證據鏈已經具備。
下一步通常是缺席審判,判刑定罪,然后啟動全球通緝。
一旦進入這個程序,事情就不再停留在政治表態層面,而是進入法律執行階段。
屆時,只要沈伯洋離開臺灣,無論是經過第三地還是出國,都有可能被引渡回大陸服刑。
邱毅還提醒,這次行動是大陸針對“臺獨頑固分子”的首次實質性出擊。
這意味著態度徹底變了——不再僅限于警告,而是真刀真槍地開始“清賬”。
對沈伯洋來說,這不是普通的政治風波,而是一場追責的序幕。
這次被立案的沈伯洋,并非無名之輩。
他是“黑熊學院”的創辦人之一,一個打著“防衛培訓”名義的臺獨組織。
公開資料顯示,這家機構曾喊出“3年培養300萬黑熊勇士”的口號。
聽上去像笑話,但背后的意圖一點不含糊——以“全民防衛”為幌子,實則煽動對立,培育“民間武裝”。
黑熊學院通過講座、訓練、演練等形式,向臺灣青年灌輸“仇中”思想。
還組織學員進行模擬作戰、武裝演練,妄圖將臺灣社會“軍隊化”。
這些行為觸碰了法律的底線,也威脅了兩岸和平的底線。
所以,大陸此次首先點名沈伯洋,并非偶然。
去年,他已被列入“臺獨頑固分子清單”,當時國臺辦就宣布對其制裁。
今年6月,進一步擴大范圍,連他父親沈土城的兆億公司也被禁止與大陸任何機構或個人合作。
這一步步收緊的動作,說明大陸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已布局。
![]()
這場風波的意義,遠不止一個沈伯洋。
它是一個信號,標志著大陸對“臺獨”勢力的處置從警告期正式進入行動期。
去年“兩高三部”聯合發布的《關于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對量刑、取證、執行程序都做了詳細規定。
那時外界就有猜測,首批立案的名單會是誰。
如今答案揭曉——沈伯洋成了第一人。
這既是震懾,也是宣告。
大陸不再止步于輿論層面的斗爭,而是邁出實質性法律步驟。
這不是虛張聲勢的“表演式反制”,而是一次真正的執法落地。
一旦形成判決,將成為未來處理“臺獨”案件的范本。
從政治上看,這是“統一倒計時”的起點。
從法律上看,是大陸司法介入島內分裂勢力的突破口。
![]()
最近大陸的動作其實早就透露了信號。
從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到發布高清衛星圖、連發署名文章,都在提醒世界——兩岸問題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這次立案調查,相當于在宏大的統一敘事下,按下了“實操鍵”。
沈伯洋的“黑熊學院”就像個引線點,炸響之后,后面的人自然也難逃。
名單上,吳釗燮、蕭美琴、顧立雄、柯建銘、王定宇、曹興誠……
這些名字一個個都曾叫囂過“抗中保臺”,如今看來,也到了算總賬的時候。
而且,沈伯洋不僅是“言論分裂者”,還是“行動執行者”。
他的組織培養的“黑熊勇士”,若真有人參與暴力行為,那后果就不是一句“政治立場”能解釋的。
統一不是嘴上說的情懷,而是一步步落地的過程。
打擊“臺獨”,就是為未來的和平鋪路。
![]()
如今的沈伯洋,還在社交媒體上嘴硬,說什么“臺灣人沒在怕”。
可他也許真沒想明白——怕不怕不重要,關鍵是大勢已定。
從去年列清單,到今年立案調查,再到未來的缺席審判、全球通緝,這條法律的鐵鏈已經扣上。
這不只是個人命運的轉折,更是兩岸局勢的分水嶺。
法的劍一旦出鞘,就不會為叫囂而止。
統一這盤棋,正在從外交、輿論層面,落到法律與行動的層面。
沈伯洋不過是第一個倒下的棋子。
玩火者,終會被火燒。
“臺獨”分子的末路,不是逃亡,而是清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