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報記者 翟國明 通訊員 張端端 衛圓杰
編者按: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關乎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及國家未來。據教育部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1222萬人,較2024年的1179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增長率為3.65%。這一數字再創歷史新高,既反映出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持續推進,也揭示了就業市場面臨的嚴峻挑戰。面對這場就業“大考”,各高校作為畢業生的堅強后盾,應如何有效推動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濟職樣板”,為兄弟院校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模式。該模式涵蓋四大核心內容:在理念層面,構建“雙元導向、五鏈融合”的產教融合新理念,為高職旅游類相關專業群建設提供系統性指導思想;在方法論層面,構建了“專業群建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制度保障”的四維驅動模型;在實施路徑上,形成了“產業需求錨定(產業調研)—教育體系響應(專業重構-校企共建-教學改革)—價值轉化驗證(就業轉化)—動態迭代優化(質量反饋)”的專業群建設標準化操作路徑;在保障機制方面,建立了“黨建引領—制度規范—品牌賦能”的三位一體支撐體系。由此初步構建出一個可復制性公式,即高質量就業=專業群適配度×校企融合度×人才培養閉環度×區域特色度×動態調整因子(兄弟院校可根據自身條件對變量權重進行動態調整)。
近年來,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持續深化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聚焦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力優化專業結構,全面推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各二級學院結合專業特色,圍繞促就業目標,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實踐研究與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文化與旅游學院作為學院重點發展的二級學院之一,深入貫徹院黨委、院行政關于促進高質量就業的部署安排,全面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緊密對接文旅產業升級需求,先后與北京世紀華僑城、華住集團、錦江國際集團等行業頭部企業展開深度合作,積極探索合作育人、合作就業機制。2025年,該學院首次實現大三學生專業對口崗位實習率92%,行業頭部企業及省域骨干企業崗位實習率89%,畢業生實習就業一體化比率達62%的優異成績,成功打造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合作就業”的“濟職文旅樣板”。
![]()
一、加快專業結構優化:高質量就業的底層邏輯
高職院校通過加大專業結構優化調整,使得專業集群動態適配產業需求,從而實現就業市場供需的高效匹配。也就是通過教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破解“企業招工難”與“學生就業難”并存的悖論,最終實現就業質量提升的“帕累托改進”。
文化與旅游學院基于全球智慧文旅產業的發展趨勢與需求,結合河南省智慧文旅產業的特色與優勢,立足濟源示范區智慧文旅產業的發展現狀,依托學校的教育條件與資源優勢,以旅游服務與管理技術為核心,按照以群建院的工作思路,2024年以來,對原有6大專業進行全面改革優化,通過撤銷2個老專業、新增1個新專業,劃定1個群外專業,打造了一個全新的“一主二特一支撐”的“121智慧文旅專業群”。具體包括:一個群主專業,即旅游管理;兩個特色骨干專業,即特色龍頭專業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特色骨干新生代專業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一個具有新質生產力屬性的支撐服務專業“智慧旅游技術應用”(詳見圖1)。
![]()
圖1:濟職智慧文旅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坐標圖
通過“濟職智慧文旅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坐標圖”,可以看出121智慧文旅專業群的組群邏輯,橫軸代表當前文旅業所對應的9大主要行業,縱軸代表文旅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及支持服務鏈條。
具體內涵為:文旅學院的智慧文旅專業群依據我校辦學層次和所在區域文旅產業發展需求,專業群面向產業鏈中游的項目策劃、運營和下游的咨詢、營銷、服務領域,以及支持服務領域的住宿和新媒體,面向文旅行業中的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旅游景區、游樂園和住宿業四大行業。其中,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行業面向為住宿業,旅游管理和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兩個專業面向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旅游景區管理和游樂園,智慧旅游技術應用專業面向四大行業,賦能所有專業發展。各專業面向服務的行業之間彼此關聯、相互交叉,由行業之間的密切相關性構建出專業之間的群屬性關系。從而通過“產業需求錨定-教育體系響應”,共同打造高水平專業群。專業群的建設目標是通過三年建設,全力打造一個立足濟源、服務河南、面向全國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智慧文旅高水平專業群,全面培養“厚基礎、精技能、寬領域、高素質”的高技能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從而提升畢業生與目標行業需求的適配度,切實促進畢業生高質量精準就業。
![]()
二、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高質量就業的關鍵要素
切實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面向專業群主流對接服務的四大行業,在十五五期間與行業頭部企業、省域骨干企業、區域龍頭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切實實現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
(一)梳理產業鏈,建立核心企業圖譜,聚焦主流就業渠道
文化與旅游學院全院上下解放思想,以專業結構優化為契機,全院上下深度研討多輪論證,梳理出專業群近5年面向四大行業企業全景式圖譜(圖2),確立分層合作策略,聚焦構建“濟職智慧文旅專業群行業企業核心圖譜”,立足“4+20+N”校企合作工作布局(圖3),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持續加大對優質企業的拓展和合作力度,推進實習就業一體化機制,不斷調整構建出“立足濟源、服務鄭州、面向北京和上海的四大城市圈層實習區域,完成“城市圈層”實習基地布局,層層遞進服務不同層面需求,從而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
![]()
圖2 圖3
(二)攜手行業頭部企業,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差異化推進精準就業
1. 與華住集團精心打造"華住精英班"標桿項目
一是訂單培養:雙方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開展一系列合作辦學事宜。2024年11月,首屆"華住精英班"開班,2024級酒店管理專業30名學生通過企業面試入選訂單班,單獨組班開展教學,享受企業線上免費課程、企業師傅帶教、企業講師受聘入校主講課程、優先錄用等政策,實現"入學即入職",受到學生及家長歡迎;二是數字化賦能:共建"酒店管理數字化人才培養基地",引入華住"HWORLD"人才標準,培養兼具服務素養與數字運營能力的“六邊形戰士”復合型人才;三是開展多元化合作:校企雙方圍繞行業發展、產教融合、供需對接、校企聯合人才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課程資源建設、育人模式創新、實踐教學改革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探索,特別是在教師實崗鍛煉方面,與集團簽訂保密協議,制定《實崗服務鍛煉實施方案》,2025-2026學年,我院選派4名專任教師在濟源全季金基地開展為期1年的實崗掛職鍛煉;四是促進成果轉化:2022級首屆實習生30人中,有65%留任上海、北京、鄭州及濟源全季、漢庭等門店,其中2人晉升為銷售經理,3人晉升為高級前臺,12人晉升為中級前臺,起薪達5000元/月以上;2025年5月下旬舉辦的校企合作崗位實習雙選會上,2023級有35名學生已現場雙選成功,雙方簽訂崗位實習協議,上崗成長為華住集團的濟職新生力量,這些舉措既造就了優質就業基礎,也奠定了我院畢業生的人才培養成果。
2. 與開元名都酒店集團深度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我院酒店管理與數字化專業2017年與開元名都酒店集團等3家酒店企業合作申報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成功立項并獲得教育部驗收通過。8年來,深入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并輻射至旅游管理、高速鐵路客運服務等專業,先后為酒店業輸送400余名優秀畢業生,為合作的三家酒店培育200名崗位實習生,員工留任率達52%,現有104名員工分布在三家酒店集團的基層及中高層管理崗位,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受到企業的高度評價。通過多年來的實踐探索,在與三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酒店管理專業的建設中,校企協同、共建專業、共育人才,其中教學團隊構建的“一線貫通、三課融合、四維協同、六雙并舉”育人模式,獲得了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通過學徒制培養的學生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榮獲國家級銅獎2項,在省級職業技能競賽中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2項,獲國家級獎學金1項;河南經濟報、大河網、濟源日報,均對項目的成功進行了深入報道與廣泛傳播,取得了積極的社會反響。
3. 與亞朵集團探索“人文酒店”人才培養理念
2025年與亞朵集團開展合作,這是亞朵集團首批在河南省高職院校中遴選管培生項目的突破。在2023級學生中,選拔了19名同學進入首屆“濟職-亞朵管培生項目”,校內指導教師同步跟蹤學生在鄭州、洛陽亞朵門店的前廳服務、社群運營等崗位實踐,聚焦酒店行業“新服務力”培養,提煉出“五感服務觸點” 等創新服務規范;雙方探索合作開發特色課程,針對酒店行業數字化轉型、個性化服務等新需求,開發"社區化運營"、"IP主題房設計"等課程,基于亞朵典型案例“竹居”共享閱讀空間運營,探索編寫模塊化教材;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圍繞酒店行業痛點開展課題研究,提出服務改進方案升級。探索通過三屆學生的合作,培養30名學生成為河南省新開業亞朵酒店的儲備店長,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對接人文型服務業需求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4. 與濟源文旅集團實現全方位“戰略合作模式”
一是雙方簽訂校企合作戰略協議,就實習實訓、人才培育、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及學術科研等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二是共同打造濟職智慧文旅大數據中心,通過接入濟源文旅集團旅游大數據系統,學生實戰演練項目運營及目的地營銷等技能;三是主持開展濟源智慧文旅藍皮書項目研究,發揮對區域文旅發展提供政府決策參考作用;四是積極合作參與濟源鄉村振興農文旅融合項目,通過研發村鎮研學旅游線路、參與古村鎮保護及開發項目等,發揮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職能;五是持續為地方文旅戰線培養輸送本土化、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畢業生已經成為濟源示范區各級文旅戰線上的本土骨干力量。
![]()
三、提升人才培養水平:高質量就業的基礎工程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高水平是保障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核心要素,高質量就業是檢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度量衡。文旅學院積極探索人才培養高水平的建設路徑,構建數智化教學新生態,全力打造五金新基建項目。
一是契合市場需求打造金專業。按照“一主二特一支撐”121建群理念,開展“三培育一提升”專業優化工程,實施包括“旅游管理”群主專業提升工程;“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龍頭專業特色培育工程;“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新生代專業特色培育工程;“智慧旅游技術應用”新專業培育建設工程。 通過與行業頭部企業的持續深化合作,通過打造企業訂單班、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等,形成特色品牌,切實打造地方離不開、業內都認可的高水平專業群。
二是優化教學內容開發金課程。近兩年來,文旅學院通過新建培育校級在線課程和建設省級在線課程,教學成效明顯,先后在各級各類省級以上競賽項目獲一等獎8項,國家級競賽獲獎3項,彰顯了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強師資建設,打造金師資。文旅學院在培育省級名師、教師隊伍學歷提升、博士人才引進、企業講師進課堂以及國家級大師工作室建設等方面多渠道發力,取得突破性進展,努力建設一支共生共長型金師隊伍。
四是校企合作研發金教材。聚焦培育開發多部校本教材《研學旅行課程設計》《智慧文旅專業群崗位實習教育》《崗位實習典型案例分析實務》《本土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等,在此基礎上培育了1部省級規劃教材《茶文化與茶藝鑒賞》,在教材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五是校企深度融合建設金基地。文旅學院在校內對智慧文旅專業群現有實訓室進行了全面改造升級,有效提升前廳數字化運營實訓室、客房與智慧服務實訓室數字化水平;全面改造提升調飲實訓室、盧仝大師工作室、花藝美學實訓室、濟水文化研究中心建設及氛圍營造;籌建旅游大數據研發中心、研學管理專業實訓室;在校外通過對華住集團旗下的濟源全季酒店打造真實場景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打造實崗鍛煉基地,申報立項建設1項市級重點實驗室“濟源文旅大數據研發中心”,在此基礎上爭取培育1項省級科研平臺等項目,多元化建設,構建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濟職文旅金基地。
![]()
四、健全完善制度辦法:高質量就業的機制保障
在精準對接上級政策紅利,用好用足國家政策以及學校全過程就業服務體系支持前提下,大力發揮二級學院辦學能動性,實施“一院一策”靈活機制,促使各二級學院各有所長,各顯其能。文旅學院實踐探索取得主要成果包括。
一是通過完善制度辦法,增強組織領導力。文旅學院先后制定實施了《促進實習就業一體化工作方案》《崗位實習實施細則》《學生擇業期教育管理服務辦法》《突出貢獻獎評定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辦法,有效保障了就業工作的實施和落地;
二是把握關鍵環節,精心籌辦崗位實習雙選會。文旅學院把每屆學生的崗位實習雙選會作為促進就業的基礎工程來抓,加強雙選會標準化流程建設。包括做好會前籌備安排、做好實習動員及企業宣講,持續動態調整優化合作企業,精心辦好專業素養現場展示,營造集中崗位實習氛圍、做好雙選會現場成效、做好崗前培訓、實行學校企業雙導師制等細節,確保全員集中崗位實習成效突出,并在歷屆學生中形成良好的風氣及認同度。
三是抓住崗位實習初期及實習后期重要節點,促進實習成果與就業轉換率。既要善于抓住實習初期的心理調適與指導,增強上崗的穩定性與滿意度,更要抓好實習后期向就業轉換的關鍵節點,雙向服務畢業生及合作企業需求,提升雙方滿意度,促進實習就業一體化比率。
四是加強制度閉環管理,增強反饋與迭代。建立畢業生“職業發展追蹤機制” ,關注就業質量及成長態勢,通過持續追蹤及項目研究,優秀畢業生座談會等渠道收集各類信息,反饋至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
通過以上各類分層施策,形成“國家-學校-學院-學生”四級聯動的就業保障生態,真正將制度優勢轉化為就業質量提升的實際成效。
![]()
五、加強特色品牌建設:高質量就業的加持法寶
一是開展黨建業務雙融合專項主題活動。持續深化黨的建設,以黨建引領業務發展,切實發揮黨支部的核心引領作用,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校企合作水平,為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保駕護航。文旅學院2024年專項活動主題為“黨建業務雙向賦能 改革發展勇攀高峰”,2025年為“黨建業務雙融合 深化改革促發展”,2026年為”黨建引領業務攀峰 克難攻堅成果群生”。每年圍繞主題活動,制定年度式作方案和工作臺賬,形成黨建業務雙融合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將建設目標分解落地,有效地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和內涵建設。
二是打造優質本科高校幫扶共建品牌。文旅學院先后與河南省本科院校旅游專業評估排名前2名的兩大本科院校進行結對幫扶,支持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成效突出。2024年11月與鄭州大學管理學院簽訂《盟院合作備忘錄》建立深度幫扶機制,建設盟院合作幫扶品牌;2025年4月,與洛陽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學院簽訂《黨支部共建協議》,建設洛陽師范學院支部共建品牌,通過“兩大特色品牌”建設賦能,對我院的黨建、專業建設、學術科研、社會服務給予全方位的支持,特別是對智慧文旅專業群建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三是打造新愚公素養特色工程。文旅學院通過精心策劃,自2024年開始在全體在校生中實施“新愚公素養特色工程”,核心內容是通過一系列活動,落地五育并舉理念,培育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畢業生社會競爭力。主要包括:落實四大基本要求(形象美,氣質佳,技能強,素質高);提升四大基本能力(能說、會寫、勤學、善做);訓練四大基本技藝(會插花、懂茶藝、曉化妝、踐禮儀);發揮四大素養成長支撐平臺(一講堂:人文講堂,一中心:濟水文化研究中心,一基地:盧仝煎茶技藝社科普及基地,一社團:書海航行閱讀社團)作用;打造四大實踐平臺(禮儀禮賓團、茶藝美學團、導游講解團、新媒體傳播團)為載體,致力于讓學生在沉浸式中提升人文素養與綜合能力,最終為人才培養高水平和畢業生就業高質量打通“最后一公里”,強勁賦能。
![]()
從校園課堂到戶外景區,從崗位實習到精準就業,從招生主線到就業為王,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與旅游學院正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筆,全力書寫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發展的壯麗篇章。
(該成果為2024年度河南省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24SJGLX0748、2024SJGLX0719階段性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