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宏偉藍圖催人奮進,偉大征程踔厲奮發。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勝利閉幕,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目標任務和戰略部署引發哲學社會科學界熱烈反響。連日來,全國社科界通過召開黨組(黨委)會議、專題學習會、主題宣講等多種形式,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研讀、深刻領會全會精神,積極部署落實舉措,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廣大學者一致表示,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凝心聚力,接續奮斗,以高度的歷史主動精神扎實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為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貢獻智慧與力量。
擔當理論先鋒使命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重大政治任務。社科界作為黨和國家的理論“思想庫”與“智囊團”,在深入學習、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中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使命。
“在全會精神從頂層設計走向基層實踐過程中,社科界絕非被動的政策傳遞者,而是以主動參與者的身份發揮關鍵作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洪向華表示,作為理論創新的“思想庫”,要推動全會精神與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深度融合,豐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表達;作為政策落地的“智囊團”,要參與政策細化、試點評估等工作,為政策優化提供具體方案;作為社會共識的“凝聚器”,要通過學術文章、科普作品等形式消解認知差異,引導全社會形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合力。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戴立興看來,社科界的首要任務是做好宣傳闡釋,以精準、生動的解讀,推動全會精神深入人心、凝聚共識。他提出,社科界的核心使命是深化理論研究,圍繞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根本目標是推進理論創新,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理論作出應有貢獻。
列席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徐川倍感振奮。“回望‘十四五’時期,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各方面迎難而上,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他告訴記者,“要按照全會指明的方向謀劃發展,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宣講好全會精神,與廣大師生共同見證‘十五五’規劃變成美好現實的圖景。”
推動全會精神落地生根
全會閉幕以來,從北國到南疆,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社科界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飽滿的精神狀態迅速投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行動中。
在北京,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謝輝表示,緊抓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筑牢思想理論根基,聚焦首都“十五五”發展,圍繞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等問題,研提精準有效的對策建議。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社科聯扎實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體系化學理化研究”等重大攻關專項的有組織科研,并迅速啟動“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項”立項工作,持續加強首都高端智庫建設與管理。
在上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積極團結凝聚全市社科工作者,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位于浦東新區的上海社會科學館內,“馬克思書房”成為新的思想高地,力求讓訪客沉浸式感受馬克思的思想偉力,堅定對科學真理的信念。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松表示,上海市社科聯充分用好“理潤申城”和上海社會科學館“馬克思書房”等平臺,致力于打造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
在西安,西安市社會科學院(社科聯)黨組書記、院長高東新表示,領導干部要帶頭宣講,通過“市民大講堂”“秦嶺大講堂”等載體,將全會精神傳遞到基層,為全市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提供有力的理論學術支持和研究支撐。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曾峻表示,“十五五”期間,黨校將立足自身實際,聚焦特色,提高質量,塑造品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和國家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導向,“不斷把優秀的科研、咨詢成果轉化到課堂中,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更好地踐行“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初心。
廣大社科學者一致表示,將以扎實的專業素養和昂揚的奮斗姿態,積極投身于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研究闡釋工作中,以大歷史觀統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加強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化學理化闡釋的同時,通過大眾化語言表達讓黨的創新理論和實踐藍圖飛入尋常百姓家。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等戰略任務,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引發熱切響應。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必然要求。北京大學黨委書記何光彩表示,要加強思想理論武裝,發揮北大智力和人才優勢,加強研究闡釋,全力服務國家戰略,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新動能。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表示,未來將充分發揮學校基礎學科底蘊深厚優勢,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深化布局,以新型有組織科研體系推進聯合攻關,推動與長三角產業集群深度融合,“讓科研成果更快轉化為發展動能”。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談到,要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邏輯關系,把科技作為教育變革、人才成長的重要牽引,把人才作為科技進步、教育發展的關鍵力量,暢通三者良性循環。
“十四五”期間國家取得的航天突破、創新指數躍升等成就,讓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澳門學生霍冠明深感自豪。他期待“十五五”期間國家繼續深化灣區融合,也渴望能有更多跨境研學、就業機遇。“我將發揮專業所長,在智能信息領域挺膺擔當,讓青春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綻放光彩。”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躍群特別關注全會中有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部署。“未來,我將積極把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教學科研與實踐,聚焦數字技術賦能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等重大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并積極參與決策咨詢,推動學術成果轉化。”
受訪學者一致表示,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為社科研究錨定了時代坐標。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不僅是政治任務,更是學術研究與實踐創新的內在要求。社科界只有在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中才能找準研究方向、夯實學術根基、服務國家戰略,展現社科理論工作者的時代擔當與歷史責任。
彰顯學界擔當作為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指引下,高校正積極結合自身優勢與特色,精心謀劃未來發展藍圖,力求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展現更大作為。
![]()
中國人民大學率先啟動了《“十五五”規劃暨面向2037建校百年遠景規劃》的編制工作。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要對標對表全會精神,以戰略思維觀大勢、謀篇章、抓細節,始終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不斷提高規劃編制工作的全局性、科學性、系統性。
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山東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術才,更加堅定了奮進強國建設新征程的信心和決心,也更加明晰了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他表示,要牢牢錨定四中全會的方向指引,深度承接《山東大學全面圖強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前瞻性、系統性謀劃學校“十五五”規劃,以“國家隊”的站位和“排頭兵”的擔當深化綜合改革。
放眼全國,各地高校在注重特色驅動、夯實基礎研究、孕育重大原創成果的同時,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吉林大學黨委書記田輝提出,高質量編制學校“十五五”發展規劃,必須堅持黨建引領,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十五五”發展提供堅強保證,全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蘭州大學黨委書記馬小潔表示,要將學校“十五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與國家戰略急需、區域發展關鍵問題緊密結合,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任務中主動擔當。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劉嗣方說,將錨定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建設文化強國需求,從研究闡釋、人才培養、國際傳播三維協同發力,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全會精神,打造“多語種社科宣講團”深入基層解讀國際形勢與國家戰略。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段丹潔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班曉悅、劉越、陳雅靜、陸航、查建國、陳煉、王廣祿、李永杰、張清俐、趙徐州、朱羿參與采訪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新媒體編輯:宗敏
如需交流可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