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曾有文章使用“千億氪金”,來形容年輕人對戶外騎行運動的狂熱,不到一年時間,真正的黃金連日瘋漲,市場里中產(chǎn)消費不動的品類中,卻默默加上了自行車。
今年雙十一,中高端自行車品牌閃電(Specialized)入門款直降接近50%,更高端的c(Trek)甚至在雙十一直播中直接打出標題:整車五折起。
![]()
閃電自行車
中高端市場一片蕭條,更便宜的中低端產(chǎn)品也不容樂觀。以性價比著稱的捷安特,入門車款直降一千,美利達入門款更是直接腰斬。二級市場上,自行車價格也相繼雪崩,一輛閃電的低端公路車,原價一萬的新品門店六折,而某二手app上,這輛車僅需兩千多即可喜提。
自行車市場怎么了?
小眾的騎行運動,怎么就火了?
“騎行熱”的發(fā)生并不偶然,在2020年的“居家時代”開啟后,人們前所未有地渴望走出家門。
有報道稱,2021年底中國的戶外運動參與率迅速上升至28%以上,而這個數(shù)據(jù)在2018年僅有10%。在特殊時期的影響下,露營、房車、徒步、騎行、近郊游這些戶外休閑方式,均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增長勢頭,僅就2020年,國內(nèi)戶外運動用品電商市場的規(guī)模同比就增長約21.03%。
在許多健身房、體育中心被迫關閉或限制開放的情況下,與其說“騎行熱”嶄露頭角,不如說正是居家辦公、生活的時間大幅增加,才使得騎行需求大幅反彈,成為流行的新生活方式。
![]()
百名騎行愛好者穿越森林/圖源:視覺中國
為了避免接觸,類似羽毛球、籃球之類社交屬性較強的運動變得不合時宜,而一些社交屬性相對較弱、一個人也能獨自完成的運動類型開始受到青睞。
聯(lián)合國曾發(fā)文稱,騎自行車被證明不受流行病影響,且在許多城市中日益流行。出于緩解孤獨的社交需求,戶外騎行既能滿足出門和他人互動的需要,又能保持一定的社交安全距離,同時還能成為公共交通的替代方案,一舉好幾得。這使得原本小眾的騎行運動,在特殊三年中大放異彩,成為戶外生活方式趨勢的其中一環(huán)。
與此同時,官方組織與機構對騎行運動的呼吁,也成為騎行熱潮的推手之一。世衛(wèi)組織就在特殊時期期間建議民眾騎自行車來保持健康,聯(lián)合國甚至稱騎自行車對心理健康和主觀幸福感具有積極影響。而中國國家體育總局2020年6月也曾發(fā)布文章,提到騎自行車能為人體帶來諸多好處。
在這樣的趨勢下,國外社媒Instagram上自行車相關標簽接近兩千萬集,小紅書上2023年1—10月的騎行相關筆記一度達到井噴狀態(tài)的180萬篇,大有超越另一個關鍵趨勢詞“Citywalk”的勢頭。
![]()
北京騎行活動/圖源:視覺中國
無論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騎行這項運動的影響力本身,都在以“居家時代”的生活方式為原點,從一小撮發(fā)燒友中開始向外擴大。
騎行最熱門的時期,一些爆款車型甚至到了斷貨好幾個月的地步。就在去年上半年,有媒體報道稱一輛定價為4598的美利達95D24公路車,交押金兩個月尚且提不到車,而閃電自行車線下店中售價近10萬的一輛碳纖維避震公路車連樣車都直接售空,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有貨。
然而,戶外騎行從來就不是一項“真正的”大眾運動。
中國自行車運動協(xié)會曾頒布過一項數(shù)據(jù),在騎行熱達到最頂峰的2022年,中國參與騎行運動的人數(shù)也不過才達到“近千萬”。這意味著,即使在戶外騎行運動最狂熱的時候,100個人擁有的運動自行車也就不到1輛。放在總人口十幾億的中國,就像一滴水進入水中。
回復通勤,去虛火的絲瓜湯
“居家時代”結束后,隨著每日通勤的生活狀態(tài)回歸,流行趨勢再一次發(fā)生改變:牛馬們重新回到牛棚,自行車沒空騎了。
盡管體驗過草原和人生曠野的牛馬,已經(jīng)徹底無法抹去自由留下的烙印,但肉身已然拴在工位上,注定很難再次獲得居家時期好幾個小時的整塊時間,而騎行恰恰最需要的就是大段的連續(xù)時長。
比起休閑騎行,通勤問題才是上班族更急迫的痛點,無論是短距離通勤,還是銜接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大直徑公路車都在逐漸變得雞肋。放停車棚怕丟,放工位或家里又沒有空位。
![]()
第七代Madone SL7 氣動公路車/微博@Trek-崔克自行車
無處存放之余,短距離的城市通勤騎行運動量既不能滿足運動需求,也難以在上下班高峰期間提速,沒有任何一個愛好騎車的人能在汽車尾氣、與瘋狂電動車之間,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相較之下,方便攜帶的小輪折疊車提供了更靈活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城市生活,還是自駕旅行、露營等活動中,小輪車都變得越來越流行。
北京上班的林海最近也入手了一輛大行,雖然他已經(jīng)有一輛一萬多的閃電彎把公路車,但騎這輛閃電上班,他心疼,騎共享單車上班,他腿疼。
此前,林海對小輪車原本不屑一顧:性能普通,輪子小,騎不快。他的興趣來自于一次露營,朋友邀請他一起去溫榆河釣魚,順便帶上了一輛大行D10。閑得無聊的他在朝陽綠道上試了試車,沒想到比想象中好騎得多。這輛車能折疊起來放在后備廂里到處拉著走,也讓他十分心動,畢竟,除了貨拉拉,大概很少有車帶上人,還能放下他那輛兩米多長的閃電。
![]()
大行D10復古自行車
還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雨水變得太多了。
近幾年,北方的降雨量多得出人意料,下雨天騎車既傷人,也傷車。雨天騎車容易感冒發(fā)燒,而自行車牙盤被雨淋透后,需要立刻做保養(yǎng),否則容易生銹。公路車沒有擋泥板,即便雨停,路邊的積水沒有干透,不小心騎過,也會把泥水甩到背上。這些不便,讓本應是騎行旺季的夏季變得不盡如人意。
實際上,自打2024年8月開始,市場需求就已經(jīng)開始有了明顯回落,小紅書上,自行車“退坑”相關的帖子越來越多,二手平臺上轉賣大輪自行車的價格則一路猛跌,但上架周期卻越來越長。
騎行的社交屬性也在回歸職場后徹底被剝離,這項運動的本質(zhì)是孤獨的,騎行時幾乎沒有相互交流的可能,與社交媒體營造的輕松時尚形象相去甚遠。
而真正能堅持騎行這項運動的核心用戶依然小眾,根本無法支撐上游供應鏈龐大的產(chǎn)能。
資本熱錢,涌進重資產(chǎn)供應鏈
但資方市場想不了那么遠。過去幾年中,熱錢殺紅了眼,趁著這股騎行熱的潮流,急不可耐地鉆進了自行車市場里。
和其它社交媒體爆火的消費單品不太一樣的是,自行車是相對傳統(tǒng)的重資產(chǎn)產(chǎn)品,需要大量前期開設和供應鏈的鋪墊,一旦生產(chǎn)方過度樂觀,產(chǎn)量超出市場消費能力,撤回前期投資根本不可能。
中高端自行車市場此前從未像這樣崛起過,品牌商和經(jīng)銷商基于對市場“增長”的狂熱預期,動用了大量資本和信貸進行高位囤積和盲目擴產(chǎn)。
以禧瑪諾為首的高端零配件,在騎行熱初期需求增大時,產(chǎn)能出現(xiàn)不足,這份稀缺性又進一步推高了供應鏈端的金融泡沫。
![]()
禧瑪諾自行車配件
禧瑪諾的企業(yè)財報堪稱自行車市場的晴雨表。過去幾年中,高端自行車零配件第一大廠禧瑪諾的配件曾經(jīng)一貨難求,凈利潤在19到21年間快速增長,21年甚至達到了10億美元級別,達到歷史新高。然而,就在23年,禧瑪諾的自行車配件業(yè)務利潤從9.87億美元大幅下降到4.34億,近乎腰斬。
上游供應鏈利潤下跌,反應的顯然是市場需求的大幅回落。自行車價格腰斬的現(xiàn)象并不僅僅發(fā)生在國內(nèi),過去一年中,歐洲市場各地也存在價格戰(zhàn)現(xiàn)象,多篇分析指出自行車行業(yè)存在嚴重庫存過剩和現(xiàn)金流的壓力,廠家和品牌為清庫存而不得不選擇降價促銷,以提高銷量和回籠資金。
因此,國內(nèi)的Specialized和Trek等品牌大幅降價,甚至腰斬的,其核心目的同樣是盡快去庫存、回籠資金,而非單純讓利,即便參與了雙十一活動,高端新款的降價幅度也僅達幾百元,聊勝于無。
![]()
圖源:微博@Trek-崔克自行車
有趣的是,“騎行熱”的破產(chǎn),是近年來一次罕見的在最現(xiàn)代、最非理性的極端情況下,帶來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結局。
它沒有像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那樣,被復雜的金融衍生品或持續(xù)燒錢的風險資本所扭曲,因此它的修正機制異常純粹,完全遵循教科書上的庫存周期和供需定律。
這恰恰印證了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的強大:潮流可以創(chuàng)造泡沫,但只有真正的需求才能支撐產(chǎn)能。當潮流消退,市場就會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強制性修正。
不過,對普通的騎行愛好者來說,這顯然是一次以低價購入高端裝備的大好機會。
就像前兩年的汽車價格戰(zhàn)那樣,對品牌商來說,是好幾敗俱傷的局面,但對當時買到了心儀車輛的消費者來說,又何嘗不是一個購物的天賜良機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