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現任廣東聲屏傳媒紀錄片中心導演(主任記者),北京大學訪問學者,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中山英才計劃”特聘人才。主持創作并完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紀錄片精品項目2部(《豐碑》、《十年·巨變》),主持并完成中宣部重點項目1部(《新疆大地》)。作品四次榮獲中國新聞獎,多部作品榮獲國家級獎項,多次擔任省級重點項目總導演。
![]()
兩年前,李玲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承蒙抬愛,何其有幸”的感恩,奔赴灣區,扎根中山。如今,她不僅在這里安家立業,更以鏡頭為媒,將一個個動人的“中山故事”推上全國舞臺,成為中山匯聚人才、成就人才的生動注腳。
為一份信任,奔赴一座城
很多人問她,為什么選擇中山?李玲坦言,最直接的動力源于中山求賢若渴的誠意。在2022年首批“中山英才計劃”評定中,她被評為宣傳思想文化領域B檔特聘人才。這份沉甸甸的認可,讓她毅然選擇了這座陌生的嶺南水鄉。
![]()
作為一名記者,李玲將目光投向了中山這片熱土上的人和事。她來中山后拍攝的第一個人物,是“大國工匠”王冰。王冰幾十年如一日鉆研技術,從備受質疑的工科女成長為行業領軍人物的故事,像一束光,照亮李玲初來時的迷茫。李玲用心記錄王冰的點滴,精心制作的節目在多家平臺播出,反響熱烈,不僅入圍廣東省優秀網絡視聽作品,還榮獲第30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微紀錄好作品獎。
![]()
這次嘗試,讓她深刻感受到“中山,有講不完的生動故事”。她開始真正與這座城市深度鏈接,歸屬感悄然而生。2024年,她主創完成的三部作品連續三個季度獲評廣東省優秀網絡視聽作品。專業上的持續突破,讓她在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
![]()
![]()
讓中山故事,走向更遠的天地
憑借敏銳的新聞嗅覺和深厚的專業功底,李玲致力于讓中山故事走上更高平臺。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迎來通車時刻。她提前對接央視《焦點訪談》與《新聞調查》欄目,積極配合完成報道。
![]()
![]()
交流中,她主動向央視記者介紹了中山“工改”的動人歷程與成效,成功吸引央視關注。此后,她利用個人休息時間,采編完成了專題片《中山工改:一子落 滿盤活》,于當年9月在央視新聞頻道播出。
![]()
期間,她還主動邀請央視欄目組前往中山進行實地采訪,并深度參與了《新聞調查》欄目之《深中通道通車之后》的全程工作。該片長達45分鐘,全部聚焦于中山的發展,節目播出后24小時內,僅在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量就超300萬。
![]()
隨后,她又將目光投向中山的“治水”,在市委宣傳部的部署和指導下,她與團隊主動出擊、全力爭取,最終推動中山治水成效相繼在央視《東方時空》《新聞聯播》亮相,此外,她還積極配合央視,協同完成了《焦點訪談》欄目《一盤棋落子 水鄉入畫來》長達數月的補充采制工作。
![]()
如今,李玲帶領的工作室已完成簽約近五百萬元,為正在適應市場的中山紀錄片團隊,探索出一個可行的新方向。來中山兩年多,她常感嘆這里人才濟濟,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步伐。她尤其感謝組織的關懷與支持,“每當我遇到困難、迷茫無助時,組織永遠是我的堅強后盾。”
深中通道,是連接珠江口兩岸的物理之橋;而李玲搭建的,則是讓中山故事通往世界的溝通之橋。正是這一批批如她般優秀的講述者,讓中山故事遠播四方,吸引海內外人才奔流匯聚,共建美麗中山。
◆編輯:吳玉珍◆二審:張耀文◆三審:周亞平
來源:安居中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