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論壇不僅是行業應對短期挑戰的“應急之策”,更是布局長期競爭力的“戰略之舉”,推動房地產行業從“土地紅利時代”邁向“生產力紅利時代”。
許倩/文
當傳統房地產開發模式走到盡頭,一場行業重構正悄然發生。驅動這場深刻變革的根本力量是什么?答案早已寫在國家戰略與行業政策之中——正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主導的“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絕非空泛的概念,而是國家層面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繪制的精準路線圖,是打破傳統地產困局的金鑰匙,是重塑行業游戲規則的終極推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提出,2025年將重點支持人工智能、綠色建筑、智能建造等領域的融合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
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近日在署名文章中稱,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新型建材研發應用和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智能建造,培育現代化建筑產業鏈,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推進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努力為全社會提供高質量建筑產品。
住房城鄉建設部多次提到“好房子”發展,強調要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好房子”從設計端、建造端、運維端、服務端以及產業鏈相關供應商、服務商等方面都離不開新科技的賦能。
在此背景下,房地產及上下游產業鏈亟須通過新質生產力突破技術瓶頸、優化資源配置、重構產業生態。
敏銳的觀察者已經從這些跡象中看到真相:那些手握科技創新能力的企業正在獲得政策“紅利”,那些提前布局綠色低碳賽道的玩家已經占據先機,那些擁抱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正在重構競爭優勢。他們可能來自傳統房企內部的重生,也可能來自跨界力量的降維打擊。
未來的地產商,可能是一家科技公司,可能是城市服務的整合者。他們不再僅僅建造物理空間,而是打造一個搭載了AI算法的“智能生命體”。建筑學會呼吸,自動調節室內溫濕度和空氣質量;電路會思考,根據居民習慣精準控制能耗;社區擁有“數字大腦”,預判并滿足每一個服務需求。空間的價值,不再由磚瓦水泥決定,而是由其承載的科技含量決定。
行業轉型的宏大敘事,最終將落在每一個家的溫度上。為了厘清迷霧,抓住機遇,11月5日,由中國房地產報主辦的“2025第二屆新質生產力賦能未來人居高質量發展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這場大會匯聚政府、房企、科技企業、學術機構等多方力量,將圍繞智能建造、綠色低碳、智慧社區等關鍵領域,探討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路徑,加速科技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
與會者將不再討論傳統的“房價地價”,而是聚焦于:
設計端:新質生產力在房地產領域的應用和賦能;
產品端:開發企業在產品端智能化場景應用探討(營銷、運維、管理、能效、減碳等方面);
服務端:智慧信息及相關大模型在社區服務、城區服務、養老康養服務、物業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實踐;
供應商端:智慧家居系統、建材板塊智能化管理與材料板塊的智慧場景應用、商業場景運維方面的智慧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科技賦能實踐探討。
本次論壇不僅是行業應對短期挑戰的“應急之策”,更是布局長期競爭力的“戰略之舉”,推動房地產行業從“土地紅利時代”邁向“生產力紅利時代”,最終實現“企業可持續盈利、居民高品質居住、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多贏局面。
目前,地產牌局正在大洗牌,新的引領者將不是某個企業,而是能夠將新質生產力轉化為核心競爭力的生態參與者。
當政策、科技與資本同時押注新規則,唯一的懸念或許是:你手中的籌碼,還能否兌換下一輪牌局的門票?在新牌局中,你的位置在哪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